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脍炙人口的論語

脍炙人口的論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1 08:07:36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顔淵》

此章與“雍也”篇略有區别,這個區别就在前者有“君子”二字,此處卻去掉了。然而,這一去掉“君子”二字,讀過《論語》的人是可以想到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會有些微妙變化的。

據說,“可以弗畔矣夫”這個“畔”有兩個說法,一個當背叛的“叛”字,就是“離經叛道”的意思。另一個當“偏”字講,即“偏離”。具體采用哪一個說法,可能因人而異,當然有人認為孔子是“聖人”,是有着“溫、良、恭、儉、讓”之仕德的“善人”,孔子說話比較“中道”,語氣也是“平和”的,後一種說法較為符合孔子的身份和原意。孔子真是這樣的嗎?非也,樊遲學稼,孔子背後罵樊遲是“小人”;孺悲請學,因為沒有過禮,孔子裝病拒不見卻又公然彈琴給孺悲聽;冉有在魯國進行财政改革,孔子鼓動其他弟子攻擊冉有。因此,絲毫沒有必要去照顧孔老先生的顔面而強往溫和上去套。

其實,此處的“畔”就是“叛”,也就是“離經叛道”,其原因是,此處的“禮”更多的是與“等級身份”之“禮”,是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直接關聯。

雖然,“君子”與“小人”的概念不斷地在孔子思想裡出現,并且早已形成對比鮮明的兩個極端現象,但從這孔子的這句話中,讀過《論語》的人都應該看得到,君子與小人之間的轉換隻是在“須臾”間。事實上,有知識有文化不一定就是“君子”,而且一旦這種“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變成“小人”,那其危害性就更大了。正所謂“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這不正是“一語成谶“嗎?

古今中外,要找到這樣的實例真是多了去,秦桧、和坤、戈培爾等等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一言以蔽之,從古到今,我們社會層面都不少“道貌岸然”的“文化痞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這句話是對弟子們說的,其意是先有孝悌,先謹慎守信,先廣泛融入社會并向仁德靠攏,這樣做好後,還有能力就抽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從這裡,是不是讓人感到,不用“學文”了?當然,朱子評價說:“愚謂力行而不學文,則無以考聖賢之成法,識事理之當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其意就是說,任何人都有可能在做“孝、悌、謹、信、泛愛衆和親仁”時是帶有“私心”的,如果還不學文,就有可能跑偏“方向”,這大概是朱子提前解讀了“君子博學于文”吧,文能糾偏。

不過,所有這些解讀的前提都是把“約之以禮”的“禮”設定為“孝、悌、謹言慎行、誠實守信、仁慈友愛”上并以此作為核心,這顯然是片面的,是“為我所用”的實用主義泛濫。因為它忽略了“禮”更多的是強調等級、身份和秩序。“博學于文”怎麼了?了不起嗎?“博學于文”後就可以“聖賢之成法”?就不“失之于野”?就真的“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狂妄之徒從來有之。已到“知天命”之時,孔子自己不就差點成了公山弗擾、佛肸的“幫兇”嗎?顯然,這并不是什麼“禮”對孔子有什麼約束,而是在追求成“聖”的道路上,孔子做不到“無欲則剛”,也就是後來莊子所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孔子太想複“(周)禮”、“天下歸仁”了,可他情急之下,也忘了從“克己”出發,孔子竟然要去扶佐“陪臣”來實現他的“為東周夢”。孔老先生忘記了“非禮勿動”啊!若不是弟子子路的制止,孔子就真的成了真正意義上“離經叛道”的曆史罪人,當然,也有可能是真如孔子自己所說地成了第二個“周文王”。

因此,“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的确是孔老先生的經驗之談,也是《論語》編者們為孔聖人糾錯之筆。孔子晚年更加重視偏向于等級、身份、秩序的“禮”,這也是對孔子為何拒絕顔路之請求最好解讀。

脍炙人口的論語(論語的味道百一一)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