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武裝中凝聚奮進力量?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共産黨人的孜孜追求,也是人民群衆的美好夙願,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理論武裝中凝聚奮進力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共産黨人的孜孜追求,也是人民群衆的美好夙願。
從冒着嚴寒到太行山區訪貧問苦,到“換了三種交通工具”赴重慶山村察看民生;從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準扶貧,到弘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看齊意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邁上鄉村振興的曆史新賽道,廣大黨員幹部要切實扛起“第一責任”的重擔,多盡一份力、多辦一件事、一天接着一天幹,努力成為擔當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船行千裡,方向是關鍵。實踐告訴我們,聚焦産業促進鄉村發展要謀定而後動,要不斷深入鄉村一線調查研究,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際要求與本地鄉情特色,把握“部分與全面”“目前和長遠”“策略與戰略”的關系,事前“無死角”調研、“有節奏”規劃,找準大方向,定好小目标,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工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邁出新步伐。
鄉村振興,人才是根本支撐,隻有把人才振興放在重要位置才能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内生動力。因此,我們就要主動對接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端”,走好人才引進路,制定積極的人才政策,實施“制度引才”“機制用才”“情感留才”,讓在外的緻富能人、創業成功人士等各類人才帶着情懷、帶着資金、帶着技術回報桑梓、共赴未來、共謀振興。要探索自主培育人才的适用路徑,為各類人才給機會壓擔子,既要培養懂規劃、懂策劃、懂市場、懂開發、懂營銷、懂管理、懂文創的高素質産業人才,又要培養産業發展、基層治理、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土專家”“田秀才”,同時為人才提供嶄露頭角的大舞台,讓人才在發展實踐中增強幹事創業的本領和建設鄉村的情懷。
“十四五”規劃提到,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當前農村産業發展還存在不少“卡脖子”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發展中想辦法,就要大力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能化、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設施裝備技術研發應用。就要大力推進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應用。同時還要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公共服務,推動“互聯網 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
然而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各鄉村情況不一,産業發展還不夠穩固,鄉村振興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就需要我們在尊重産業發展規律的同時,還要加強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的探索。一方面要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産品加工、鄉村休閑旅遊、農村電商等新興産業,大力發展縣域範圍内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産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快實施“互聯網 ”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鄉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場,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大力開展适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新職業新業态培訓,促進農民“家門口”就業創業。
奇迹是用汗水和智慧創造出來的,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際工作中,黨員幹部隻有以“釘釘子精神”,把自己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深入“田間地頭”,紮根“百姓心頭”,始終同群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才能不斷拓寬鄉村振興“發展路”,帶領廣大人民群衆走上鄉村振興“幸福路”。
(作者王薪棋 羅秋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