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腦癱患者600萬
其中0-6歲患兒
占近200萬
每年新增腦癱患兒3-4萬例
由于家長對疾病的認知欠缺
加之延誤診療及逃避診療
導緻我國腦癱患兒緻殘率
達42%-45%
腦癱兒的治療刻不容緩
本期專家 梁松
小兒腦癱的症狀
腦性癱瘓,是孕期和嬰幼兒期由于多種原因導緻的腦損傷,從而出現了運動障礙。
腦癱在早期6~9個月以前症狀不太明顯,腦癱患兒的反應以運動、語言、認知落後為主,導緻病情不太容易鑒别發現,目前腦癱的誤診和漏診率高達50%以上。
腦癱是大腦中樞損傷導緻的運動障礙,其實它還有很多并發症和伴随症狀,比如言語的落後、智力的障礙、情緒異常、癫痫等問題,它是一組綜合征。
具體表現為情緒激動、喂奶困難、四肢軟弱、陣發性肌張力失調、翻身和坐立姿勢異常、睡眠不好、反應遲鈍、抽搐、1歲後不能張嘴說話、2歲後不能正常行走。
小兒腦癱VS缺鈣
2歲前的孩子可能會出現佝偻病,即俗稱的缺鈣,表現為汗多、容易驚吓、睡眠不好。
診斷佝偻病,需到醫院查血中的維生素D和鈣的濃度,并拍骨骼片來進行确診。
早期腦癱患兒受發育遲緩影響,會導緻肌張力偏高,出現神經系統反射方面的異常,可與佝偻病相鑒别。
引起腦癱的高危因素
- 孕期缺氧、營養不良、自身患甲狀腺功能障礙,或宮内感染等原因。
- 出生時早産或缺氧。
- 出生後孩子得腦膜炎、敗血症、病理性黃疸症等疾病。
- 可能與生長環境以及遺傳因素相關。
小兒腦癱的診斷方式
醫院會根據家長對病情的描述,對孩子進行運動發育方面的檢查,比如看他是否有運動落後,俗話說,“二擡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發育落後大于3個月的,更要高度警惕。
同時進行神經系統檢測,看膝腱反射、病理反射是否陽性,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查頭顱的磁共振、ct 或腦電圖、肌電圖。
小兒腦癱要早治
腦癱的早期診治非常關鍵,6~9個月症狀體征剛剛出現,這時給予治療幹預,治愈率會比較高,如果一歲以後才确診,絕大部分腦癱孩子是不可治愈的,可能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不正确,到青春期還可能出現二次損傷,運動明顯障礙和關節變形等問題接踵而至,治療難度更大。
腦癱治療以綜合的康複治療方法為主,即現代康複與傳統康複相結合,中西醫結合,共同治療腦性癱瘓,康複訓練一般一個療程在3個月左右。
- 早期(6~9個月)以康複訓練為主,包括PT、OT、ST,提倡遊戲療法,在醫療機構的訓練外,與家庭情境相結合。
- 傳統醫學,推拿、針灸。
- 物理療法,電療。
- 藥物、高壓氧。
康複訓練注意事項
- 提倡要早,9個月以前開始訓練效果最好。
- 不同年齡,訓練的側重點也不同:
1歲嬰兒
以運動訓練,跪、爬、坐、站為主。
3歲以内
在運動訓練的基礎上可以加上機械動作的鍛煉。
大于3歲
要側重語言認知方面的訓練。
大于6歲
做學齡前的準備,需掌握日常動作等。
家長要鼓勵腦癱患兒
多與外界接觸
腦癱治療是綜合性的,不僅要加強運動技能,也要提高智力水平和語言能力,尤其是社會實驗,為孩子日後上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因此康複訓練是開放式的,家長需要多帶孩子到外界去與小朋友互動,模仿他們正常的運動方式和語言交流方式,來提高患兒的生活能力。
家長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積極參與幫助治療,将孩子當做一個正常人。
如何預防小兒腦癱?
預防小兒腦癱,應注意腦癱的高危因素,包括早産(孕期32周以前出生)、體重不夠(新生兒體重不足4斤)、出生後有缺氧、黃疸,為此孕媽需做好準備。
- 不要高齡生産。
- 注意孕期身體健康。
- 及時做DNA檢測。
- 到專科醫院接生,盡量避免難産、缺氧和創傷的情況。
- 出生後如果孩子出現黃疸,要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