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8 21:59:57

或許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曆,在某些特定的時光裡,默默地喜歡着一個人,卻始終無法靠近,總覺得對方離自己太過遙遠;或者追求心中所愛,但願望始終難以達成。

這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呢?兩千多年前,秦人就已經用一首《蒹葭》表達了出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跻。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1

這首詩來自于《詩經》中的《秦風》,全詩的意思如下:

河邊的蘆葦長得青翠茫茫,深秋的露水在上面結成白霜。心中喜歡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水的那一邊。逆流而上去尋找她,艱難險阻不斷且長路漫漫。順流去尋找她,她仿佛站在水中央。

河邊的蘆葦長得茂密又繁盛,清晨的露水還在上面未幹。心中喜歡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岸的那一邊。逆流而上去尋找她,艱難險阻不斷且難以攀爬。順着水流去尋找她,她好像又在水中的灘地上。

河邊的蘆葦長得茂盛又稠密,清晨的露水還未全部幹掉。心中喜歡的伊人在何方?她就在河水的那一頭。逆流而上去尋找她,艱難險阻不斷又曲折難以到達。順流去尋找她,她仿佛在水中的洲地上。

從全詩的意思來看,這是一首描寫追求愛慕對象卻無法得償所願的詩,表現出主人公對“伊人”的思慕與贊美,表達了追求時的迷茫與怅惘。但是整首詩傳達出來的思想與意義,遠遠不止于此。

最得風人深緻,寫盡思慕之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道:“《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緻。”“風人”指的就是《詩經》中的《國風》及其思想、風格、基調等。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2

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來自于周王室等上層貴族的雅樂歌舞越來越呆闆僵化,來自各國民間的“國風”卻愈見生動而有活力。這些詩歌題材内容豐富多彩,思想内容開放活躍,抒情真摯動人,十分受歡迎。也就是說,《蒹葭》最得《國風》精髓,情真動人又樸素自然,内容生動鮮活。

詩歌的開頭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就渲染出“秋光滿目”的氣氛,給全詩奠定了一種蒼涼凄婉的基調。

在這種環境下,主人公看到一位美麗的“伊人”,遠遠地“在水一方”,正是自己心中思慕的人兒。他逆流而上,克服艱難險阻去找她,眼看着離“伊人”越來越近,幾乎就要觸手可及,但是一個恍惚,“伊人”又站在遠方。主人公又去追求,結果依然一樣。

全詩共有三節,每一節相差不大,第二節、第三節僅僅是稍微改了一下第一節的部分文字,将第一節中的“蒼、霜、方、長、央”分别改為第二節中的“凄、唏、湄、跻、坻”,以及第三節的“采、已、渙、右、濁”。這樣就達到了變化中包含穩定的效果。

主人公在追求“伊人”的時候,盡管一遍一遍地使出渾身解數,重複多次,每次隻能得到同樣的結果,無法靠近傾慕的“伊人”。這種循環往複就是“穩定”。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3

“變化”則是從“白露為霜”開始,夜間的露水在蘆葦的葉子上凝結成了白色的霜花;到“白露未晞”,随着溫度的上升,蘆葦葉上的霜花慢慢融化成露水;“白露未已”,則是随着太陽升起,露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慢慢地蒸發掉。這種變化表現出了時間的延續,表明主人公從蘆葦葉上還凝結着霜花的時候,就開始追求“伊人”,一直到太陽升起來仍未有結果。

在這過程中,主人公随着時間的推移,一遍又一遍地克服各種困難,趟過水流去追尋思慕的“伊人”,卻始終沒有任何結果,伊人還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這種循環往複又不斷推進的叙述方式,寫盡了主人公的思慕與追求之苦,讓人深刻地感受到“愛而不得”的滋味。

可望而不及,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有矛盾

《詩經·蒹葭》自誕生以後,就漸漸地超出原有的情詩範疇,被後人不斷賦予各種意義。

在這首詩中,并未指明主人公的身份、年齡、地位等,也未确定其與“伊人”之間的關系,給全詩籠罩上一種朦胧又模糊的感覺。再加上詩中表現出來的求而不得的情感,因而有人認為,詩中的“伊人”不隻是主人公思慕的對象這麼簡單,也可以是其追求的理想與抱負。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4

人生在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追求,願意用一切辦法去追求。在這首詩中,主人公追尋“伊人”的時候,先是看到其“在水一方”,然而當他經過一番“溯洄從之”、“溯遊從之”之後,卻發現“伊人”又“宛在水中央”。如此循環往複,依然如故。而且“伊人”不僅面目模糊,就連所居之處也沒有确定的地方,即便是做再多的努力,也是在遠方缥缈不定,讓人無法觸及。

所以,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得償所願,總會有一些事情,盡管做了各種努力,依然可望而不及,隻能遠遠地看着它而無法到達。

主人公盡管對自己的理想抱負非常執着,但是由于“道阻且長”、“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各種現實原因,始終無法到達理想之地。這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之處。

面對這樣的矛盾,隻能一遍又一遍地“溯洄從之”、“溯遊從之”,但又無法彌合,心中從而升起一種濃得化不開的惆怅之感。這樣的情感,氤氲在追求的漫漫長路上,永遠無法消散。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5

永遠在追求,永遠無法到達彼岸世界

《人間詞話》的中有雲:“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這裡指的是與《詩經·蒹葭》“意頗近之”。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對理想望眼欲穿的等待與追求,所以《蒹葭》也包含着對理想與抱負的極緻追求的意義。

古往今來,人們在追求理想的時候,盡管總是遇到“道阻且長”、“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各種困境,依然會“溯遊從之”、“溯流從之”地去追求心中美麗的“伊人”。

可是經過一番追求後,心中的理想依然離自己太遙遠,不是“宛在水中央”,就是“宛在水中坻”,或者是“宛在水中沚”,飄乎而難以觸及。即便如此,人們依然會去繼續追求。詩中對追求随着時間的延續而循環往複的描寫,就是這種寫照。

詩經中唯一最好的句子(詩經蒹葭心懷)6

因此,這首詩寫的又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理想的不斷追求。在追求過程中,盡管人們不斷地追求,但總是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世界。即便總是到達不了,但是也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如此循環往複,永遠不會停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