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

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0:08

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領域多年來,長三角區域灰色基礎設施(道路、機場、橋梁)的規劃建設,在促進生産要素流動融合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建設成本高、資源消耗大、破壞自然景觀和諧等突出問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共建安全韌性長三角)1

長三角市區合作機制

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關鍵領域。多年來,長三角區域灰色基礎設施(道路、機場、橋梁)的規劃建設,在促進生産要素流動融合和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建設成本高、資源消耗大、破壞自然景觀和諧等突出問題。

綠色基礎設施是基于自然的調節系統,通過提供生态系統服務來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是自然的、可持續的、有活力的。在長三角區域探索綠色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既是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維系長三角區域安全韌性的戰略選擇,能夠為中國的區域協調發展走出新路。

在共建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筆者認為長三角區域有“三大訴求”。

第一,長三角區域在保護海洋生态環境方面有共同訴求。長三角有漫長的海岸線,是我國登陸台風數量較多的區域。不管是赤潮、風暴潮、海嘯還是台風侵襲,對長三角區域的浙江、江蘇和上海都有影響。随着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推進和自貿區擴容,長三角區域對海洋的開發力度将進一步加大。沿海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如果不當,會導緻資源枯竭、珊瑚礁破壞、漁業和旅遊業收入減少、無法抵抗風暴潮和海岸侵蝕對基礎設施造成的傷害、海灘維護成本增加以及白色污染等問題。

第二,長三角區域在提高蓄洪排澇能力方面有共同訴求。長三角區域大城市集中,受全球氣候變化、城市熱島效應和雨島效應影響,近年來沿江、沿湖、沿海城市遭受洪澇災害的風險增加。這使得一些城市的排水、内澇防治和城市防洪(潮)等基礎設施無法承受暴雨洪澇災害的沖擊。打通内河水網,修複内河生态系統,提高城市的蓄洪排澇能力,是當前長三角區域的共同需求。

第三,長三角區域在共建生态防護林方面有共同訴求。在生态防護林建設方面,長三角區域省際毗鄰區域是生态建設的薄弱環節,江河湖岸防護林、皖西大别山區和皖南—浙西—浙南山區的綠色生态屏障碎片化特征明顯。

為了更好地促進長三角區域綠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以較低成本降低生态風險對經濟社會的沖擊,建設安全韌性的長三角,紮實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明确綠色基礎設施共建關鍵領域,助推區域協作。加強海洋生态保護修複,共建濱海濕地。堅持以自然恢複為主、人工修複為輔,建立一批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别保護區和濕地公園,逐步修複已經破壞的濱海濕地。強化蘇滬浙皖聯動,加強河流、湖泊上遊源頭水源涵養保護和水土保持,實施跨省河道疏浚和綜合整治。

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内原水聯動及水資源應急供給機制,提升長三角區域防洪(潮)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共築長三角綠色生态屏障。以皖西大别山區和皖南—浙西—浙南山區為重點,加強天然林保護,建設沿海、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太湖等江河湖岸防護林體系,開展丘陵崗地森林植被恢複。

完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保障機制。拓寬綠色基礎設施項目的資金來源,保障投資力度;完善跨省域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體系,确保規劃先行;探索建立區域互利共赢的利益分享機制和協調機制,促進公平競争。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跨省域項目投資、稅收等利益争端處理仲裁機制,形成有利于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良好法治環境。創新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評估體系,在水壩、水庫、灌溉和排水工程中,結合經濟學方法綜合評估流域内生态系統服務的成本與收益,量化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回報率,為決策提供支持。

(周偉铎系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莊貴陽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