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列是高中重要的知識,與其它的知識點有以下密切的
現代數學是以“集合”為基礎,以“函數”為靈魂的,所以先将“數列”與“集合、函數”建立起聯系,如下:
“數列”是“特殊的函數”(離散性),是“特殊的集合”(有序性)。
據說,“等差數列”是高斯在小學發明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時間了。
高斯小學時,老師要求同學們做一道“從1加到100”的題。
高斯很快就算出了答案,他是這樣算的:
1 100=101,
2 99=101······
50 51=101。
從1加到100有50組這樣的數,所以50×101=5050。
唉,不得不慨歎:高斯真乃神人也。
好,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小學生”的這道題吧。
先祭出大殺器,如下:
上面的公式所描述的意思是由“求和公式”推導出“前n項求和公式”。
“等差數列”有一句重要的口訣“知三求二”,它的意思是:
在等差數列中,有五個量,分别是:
①首項:a1;
②末項:an;
③公差:d;
④前n項之和:Sn;
⑤第n項:n。
我們隻要知道其中任何3個量,餘下2個量即可求出。
我們就将高斯的那道著名的數列來舉個例子,如下:
已知等差數列{an}的前n項的和為Sn,若a1=1,公差d=1,求S5。
做題之前,先在腦海裡将“等差數列”的五個量過一遍,然後根據“知三求二”的原則,找到“己知的三個量”和未知的兩個量。
先找已知的三個量,如下:
①首項:a1=1
②公差:d=1
③前n項:n=5
其中“首項”和“公差”是等差數列中的“兩大支柱”,因為有了這兩項,用“死辦法”都可以列出這個數列了。
所以說,這是一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題了。
不過,簡單歸簡單,絕不能忽視它,因為在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高考中,“數列”是不會以單個知識點出現的,往往會與“三角函數”、“不動點”、“導數”等知識點交織在一起,出現在最後一題的機率很大,難度非常之高。
越是基礎的東西越不能忽視,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複雜的問題都是由簡單的問題組成的。
千萬不能“簡單的不想弄,複雜的弄不來”,而要學會步步為營,由簡單向複雜演化,以簡馭繁,然後再由繁化簡。
好了,說正事:根據“知三求二的原則”,就可以得出要求的量。
将已知的三項代入“前n項求和公式”,如下:
S5=5×1+5(5-1)x1÷2
S5=5+20÷2
S5=15
經驗算,答案正确。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