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時不我與
【拼音】shí bù wǒ yǔ
【解釋】我與:“與我”的倒裝;與:等待。時間不會等待我們的。嗟歎時機錯過,追悔不及。
【出處】《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将仕矣。”
解釋:“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孔子說:“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近義詞】時不再來 時不我待 白駒過隙 時不待我
【反義詞】亡羊補牢
【造句】真是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時不我與,轉眼間又過了一年。
02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百家争鳴的時期,呈現出不同學派的知識分子湧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争芳鬥豔的局面。
在中國曆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诘難,相互争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當時算是比較大的思想流派。但是孔子在魯國推行儒家思想時,受到當時魯國大臣陽貨的抵制。陽貨,名虎,字貨,是春秋時魯國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幾代掌握魯國朝政,而這時陽貨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
陽貨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孔子,并污蔑孔子是“亂賊臣子”,孔子不願意與其交往,更不願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卻屈于禮制的要求,不得不在與陽貨進行接觸。
有一次,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想見他見,于是陽貨便贈送給孔子一隻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接到陽貨送來的禮物之後回拜他。可見這樣的禮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這是陽貨的計策,還要去,是為不明智。,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跟你說。”(孔子走過去。)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孔子說:“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