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很多人都知道濕氣重

很多人都知道濕氣重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1 18:41:20

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近幾年來“濕氣”變為衆矢之的,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身邊的親朋好友及患者經 常會問:“我去某養生館、某診所,醫生說我濕氣太重了,所以我才會各種不舒服,他說的是真的嗎?”、“某人告訴我濕氣重要吃薏苡仁、要多吃辛辣食物才能除濕,是真的嗎?”........下面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揭開“濕氣”的真面目。

問題一:什麼是濕氣?

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學著作《黃帝内經》是這樣論述濕氣的:“因于濕,首如裹”、“濕勝則濡瀉,甚則水閉跗腫”。通俗來說,濕氣就是導緻身體“困重、酸痛、水腫、洩瀉”等表現的一類病邪。

濕氣重常有以下幾種症狀及表現:

1、最常見症狀為頭昏沉重,嗜睡,身體困重,四肢發酸,肢體倦怠乏力,重者還可見肢體關節、肌肉疼痛,這是由于濕邪郁遏于局部經絡、肌肉,氣機不暢、清陽不升從而出現這些症狀。

2、大便黏膩、稀溏不成形,排便不盡感,馬桶難以沖淨;小便渾濁,排洩不暢,氣味較重,這是因為濕邪具有黏滞性的特點。

問題二:濕氣從何而來?

濕氣根據其病因及來源不同,可分為外濕、内濕兩種。

外濕多數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久居濕處、工作環境潮濕等感受濕氣所緻。

内濕多由飲食不當引起,酗酒和喜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會導緻水濕凝聚而成內濕。

濕為長夏的主氣,即從夏至到處暑之間的五個節氣,為一年中濕氣最重的季節。夏至過後,雨量增加,空氣悶熱潮濕,熱蒸水騰,正是濕氣彌漫,體内濕邪形成的最佳時節。濕邪之氣侵犯人體後,濕邪最易困脾,脾主運化即脾胃功能直接影響食物及水分代謝,濕邪困脾會影響脾胃消化功能,再加上夏季很多人愛吹空調,喝冷飲、愛吃涼菜及各種冷凍食品,這些習慣同樣會影響脾胃運化,從而産生濕氣。

很多人都知道濕氣重(人人都說你濕氣重)1

問題三:哪些人群濕氣易重?

1、多食肥甘厚味及生冷食物的人群:脾主運化即脾胃功能正常與否關系到營養吸收及水分代謝,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從而釀生痰濕。中醫認為,生冷食物或涼性蔬果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容易損傷腸胃消化吸收功能,易導緻寒濕之邪困阻脾胃。因此不能過量食用生冷食物,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2、飲酒過多的人群:酒精是加重“濕邪”的重要原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盡量要少喝酒,更不能借酒澆愁。

3、生活、工作環境潮濕的人群:長期處于潮濕的環境中,如海邊工作的漁民、經常淋露水的人群易患各種風濕關節痛疾病,這是由于外感水濕之邪,緻寒濕痹阻肌肉、筋骨所緻。

4、平素脾胃虛弱的人群:素體脾虛,脾主運化功能減弱,加之飲食不節更易導緻濕邪困阻,濕邪又反而困阻脾胃功能,形成惡性循環。

5、久坐運動少的人群:《臨證指南醫案》提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氣有上升的特性。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另一方面濕氣的嚴重程度也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一般情況下,形體肥胖的人濕氣可能比消瘦的人要重,所以肥胖的人更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南方人的濕氣可能比北方人要重,夏天的濕氣可能比冬天重。

問題四:日常生活中如何祛除濕氣?

體内濕氣重,除了會引起身體困重、疲倦乏力等身體不适,重要的是容易形成痰濕體質,痰濕日久,使體内代謝紊亂,易發生高脂血症、痛風、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

中醫有句話“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說明治療濕氣比治療其它病邪更困難。這是因為濕性黏滞、重着,病程較為纏綿,容易兼夾其他病邪,使病情更加複雜、遷延難愈。防治濕氣,應從衣食住行入手。

1、首先,飲食要清淡适量,少吃油膩食物和涼性食物,适當多吃苋菜、冬瓜、扁豆、薏仁、綠豆等祛濕食物,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健脾有利于身體的整體消化功能,冬瓜、茯苓、生姜、陳皮、蓮子、芡實、茯苓等都是很好的“健脾祛濕”的食材,适合大多數人;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複感冒的氣虛患者,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藥和大棗;胃口不佳的人,可适當吃些山楂等開胃食物。平時炖湯時,可适當加入草果、丁香、生姜、豆蔻、砂仁等化濕健脾的藥物,不僅可以祛濕健脾還可以增加其口味。

2、适當運動:運動可以宣發脾氣,加快胃腸蠕動,加快新陳代謝,通過出汗加快濕氣排出。通過運動來強身健體,四肢健則脾胃健。适當運動,如跑步、健走、遊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3、拔罐: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之一,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滞、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效,能有效祛除體内濕邪。平素體質偏寒性的人群還可配合艾灸溫陽、散寒、除濕。

4、刮痧:也是一種很好的祛濕方法,在民間運用的也非常普遍,有很好的散熱、祛瘀、活血、通經絡和排毒排濕的作用。

溫馨提示:祛濕并不是簡單的對照症狀,濕氣性屬陰寒,易傷陽氣。薏米之類的食物祛濕雖好,但性味屬于偏涼性。而濕邪分為濕熱和寒濕,薏米水隻适合症狀不嚴重的濕熱體質。若是寒濕體質的人常吃薏米,易傷脾而損陽氣,反而削弱人體對濕氣的抵抗力。對于這一部分人群,應先将生薏米炒至微黃,去其寒性,從而發揮其健脾祛濕的功效。

本文旨在提高人們對濕氣的正确認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早期預防痰濕體質。但濕氣産生的原因複雜,且易合并其他病邪緻病,因此不可自行盲目進行調理,對于濕氣較重且已有嚴重不适症狀者應及時就醫,采用中醫學合理的方藥治療,否則易對身體造成其他損害。

來源 | 雲中傳承社 何燕青

校審 | 外辦(傳承辦)馬建國副主任

編輯 | 雲中傳承社 龍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