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小區是平谷城區内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1993建成至今已有29年。但走在裡面,小區的年代感卻并不明顯,寬敞幹淨的甬路兩側是一排排錯落有緻的白色樓房,居民們的私家車有序地停在樓前車位裡,就連小區的垃圾分類區域都被收拾得格外幹淨。小區門口新修建的口袋公園是居民們平日消磨時光最好的場所。
2022年以來,平谷區緊盯亂停車、亂闖馬路、亂設攤、亂堆放、亂投放“五亂”頑症痼疾,開展專項治理,下足繡花功夫,推動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城市有顔值、有溫度,大家夥兒才能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平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馬思億稱。
改造後的金海小區,不僅寬敞幹淨還新修建了口袋公園。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83歲老人在老舊小區迎來新生活
83歲的闫老師傅是金海小區裡的老住戶了,這兩年,他眼看着小區随處亂停的車輛有了正規的“家”,随意堆放的垃圾有了專門的分類投放區,闫老師傅和許多老住戶一樣,開始慢慢享受老舊小區的新生活。
改造後,金海小區裡有了垃圾分類投放區。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闫老師傅說,金海小區屬于老舊小區,裡面不少住戶都在這裡面住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街坊四鄰處得熟絡,關系融洽,但老舊小區一些诟病以前也一直困擾着大家夥兒的生活,首當其沖的就是停車問題和垃圾随意亂堆的問題。這幾年,小區的環境一點點改變,小區裡滿天飛的電線被重新進行了梳理,昔日的“蜘蛛網”不見了, 亮出了天際線。小區裡的宣傳欄從地上被合理地轉移到了小區的栅欄上,騰出了更多空間。小區的單元樓裡也被粉飾一新,賦予了不同主題的樓道文化。“以前街坊四鄰見面打個招呼,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現在出了小區門口就是一個小公園,逛逛公園、健健身,很方便。”
如今的金海小區有了大變樣。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居民眼裡,這兩年小區變化最明顯的是環境,但在平谷區濱河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海霞眼裡,改變最明顯的其實是居民們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生活。“就像小區門口張貼的宣傳标語一樣‘自己的家園自己愛,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家園自己管,自己的家園自己護。’”張海霞稱,金海小區是平谷區首個文明創建示範小區,現有居民858戶、1907人。這兩年,共投入150萬元,從基礎設施、氛圍營造、秩序整治、文明引導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造提升,推進小區公共空間“微更新”:安裝小區門頭,更換監控探頭,建成“微網格”指揮中心,粉刷牆面樓道和樓門車棚門,更換路燈,美化架空線路,打造72個單元的樓道文化,設置5處集中晾曬區,施劃停車位……金海小區告别了舊時髒亂差的模樣。“變化更大的是居民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小區的垃圾分類,不用我們組織,居民自己就知道自覺分類,甚至還有不少居民自發當起了志願者,引導大家自覺将垃圾分類入桶。”老舊小區裡居民的生活跟着翻開了新篇章。
撂荒地逆襲成智慧大田村裡有了“村民管家”
臭魚池變身荷花塘,撂荒地逆襲成智慧大田……自從村裡有了“村民管家”,平谷區西樊各莊村村民的生活也變了樣。
地域面積偏大、人口密集是平谷區峪口鎮西樊各莊村最大的特點,與其找專人來治理村莊,不如讓村民成為真正主人,經營自己的“家”。這兩年,西樊各莊村開始實行“村民管家”機制,以村民自治為目标,以村民小組為片區進行網格劃分,将黨建引領、為民服務和基層自治納入“一張網”,初步形成了“黨總支書記、黨小組長、村民小組組長、村民”四級網格體系。
郭麗君就是一位村民管家,服務着18戶村民,這些人基本都是她的老街坊。郭麗君說,她負責的18戶村民中,她最牽挂任大爺老兩口了。“任大爺和大媽是一對獨居老人,都已年過七旬,每周我都會抽空到大爺大媽家裡轉一圈兒,坐下陪着說會兒話,心裡才踏實。”趕上刮風下雨降溫的天氣,郭麗君心裡就更放不下老兩口了,她像對自家長輩一樣,囑咐大爺大媽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取暖安全等。
西樊各莊村一塊撂荒地的逆襲也得益于村民管家微網格治理機制的深入推進大變樣。這片面積60餘畝的撂荒地,因土地為沙土且不方便澆水,村民少有人願意承包耕種,長期荒蕪,雜草叢生。村民管家通過收集民意訴求,對土地進行全面整治,清除雜草,重翻土地,然後依托科技小院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對地塊進行充分規劃利用,讓昔日的撂荒地變身“智慧大田”。2022年,“智慧大田”還作為西樊各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70餘場農技培訓。通過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農業的示範種植,吸引企業、村民現場參觀、學習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智慧農場的鮮食玉米通過微店、直播、訂單采購等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模式,廣泛開拓了銷路,共銷售1.8萬斤,收益6萬元,全部歸村集體所有。村民看到新品種新技術的廣闊市場,紛紛主動詢問。截至目前,已向村民免費發放鮮食玉米種子近700畝,預計每畝地收益4000餘元,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
在西樊各莊村委會前,曾有一片“臭魚池”,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水草茂密,發綠發臭,蚊蠅滋生,氣味難聞。随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與共建美麗鄉村工作的推進,20餘位村民主動向村民管家建言獻策,與村民管家一起,用一周時間将魚池内的漂浮物和水草全面打撈,再對魚池進行噴藥、規整、放水,随後種植了大量荷花。依托這“一汪碧水”,西樊各莊加大綠化美化力度,在荷花池裡投入魚苗,周邊栽種各種花木,吸引了白鹭、野鴨覓食嬉戲,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打造有溫度的平谷
10月9日上午,平谷區馬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嘹亮的歌聲和悠揚的葫蘆絲聲交織響起,占地四千多平米,涵蓋了圖書室、健身房、音樂室、培訓室等近20個特色活動室,鄰近的村居民隻要有時間,随時可以來這裡打卡。
丫髻山太極廣場的咖啡館。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70歲的王松華是馬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裡的常客,兩三年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書法班後,王松華報了名,定期跟着專業的老師在這裡學習書法。王松華說,他家就住在鄰近的東撞村裡,距離馬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不到4公裡路。“這裡練習環境比家裡好,還有夥伴兒跟着一起練習,互相切磋書法技藝。”除了練習書法,王松華也會在這裡打打乒乓球、健健身;在平谷丫髻山景區太極廣場上,昔日閑置的房間被打造成了蘊含太極文化特色的咖啡館,吸引了不少遊人到此駐足,品嘗咖啡……
馬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設的書法班,老人們互相切磋書法技藝。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除了書法班,這裡還定期開展畫展等特色活動。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平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馬思億介紹,2022年以來,平谷區堅持“自我加壓、模拟創建”,集中力量動員平谷村居民一起參與創城、融入創城。下一步,平谷區将持續抓好專項治理,推動文明城區創建提質增效,打造有溫度的平谷。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唐峥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