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珠海人口流入和流出

珠海人口流入和流出

旅遊 更新时间:2024-11-28 08:48:41

珠海人口流入和流出(珠海人口密碼背後的)1

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243.96萬,人口增長的背後展示着珠海朝着“大城市”進擊的雄心。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珠海人口流入和流出(珠海人口密碼背後的)2

珠海人口流入和流出(珠海人口密碼背後的)3

圖為聚集多所高校的珠海唐家灣。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珠海要邁向“大城市”,人口是第一道關。

近日,珠海市統計局公布的《珠海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243.96萬,十年間增加87.94萬人,增長56.36%,年平均增長率為4.57%。在全省的常住人口總量排名中,珠海排名也向前提升1位。

這是一個積極信号。此前,珠海确定了奔向“大城市”的目标:“2025年GDP達到6000億元、常住人口300萬,2035年GDP達到2萬億元、常住人口500萬。”從此次“七普”的數據來看,珠海距離“十四五”末的人口目标,已相當接近。

人口密碼的背後,折射着這座城市的發展曆程,也展示着珠海朝着“大城市”進擊的雄心。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梁涵 蔣欣陳 劉梓欣 何康傑

統籌:梁涵

增長曲線下的“大城市”夢

擺脫“小”的标簽,成為真正的“大城市”,是珠海一直努力奮鬥的目标。

《公報》顯示:“自珠海成立經濟特區以來,全市常住人口由1982年的37.41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243.96萬人,人口總量呈持續上升态勢。”

尤其是近10年來,珠海人口增加了87.94萬人,增長率達56.36%,僅次于深圳。

增長迅猛,但基數仍偏小,單從人口的維度看,珠海距離“大城市”還有多遠?

此前,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廣東省人口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珠海被劃定為“大城市”,規模為100萬—500萬人,規模等級僅次于“超大城市”廣州、深圳和“特大城市”佛山、東莞。

從“六普”的156.02萬人到“七普”的243.96萬人,可以看出,近十年來,珠海人口一路狂奔,朝着“大城市”目标邁進。

事實上,從常住人口看,珠海人口增長真正的爆發期是在近五年。

記者梳理發現,2012年至2016年,珠海常住人口同比增量分别為1.5萬、0.77萬、2.39萬、1.99萬和4.12萬,同比增速分别為1%、0.5%、1.5%、1.23%和2.5%,彼時的增速均比較緩慢,從2016年開始有了顯著提升。

2017年,珠海常住人口增長勢頭迅猛,出現了一次小爆發,當年增量就達到9.01萬,大緻相當于2011年至2016年的增量總和。分析認為,這與珠海加大引才力度、放寬落戶政策有較大關系。

人口增長勢頭在2018年、2019年得以延續。2018年,珠海新增常住人口12.57萬,這是自1979年建市以來,增量首次突破10萬。與此同時,增速也創下新高,達到7.12%。2019年則是珠海人口總量的一個重要拐點,這一年,珠海常住人口正式突破200萬人,達到202.37萬人,其7%的增速也居全省之首。

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數據備受關注。此次“七普”珠海常住人口中,除了增量、增長率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總人口在全省的常住人口總量排位中提前了1位,排名上升也是珠海近年來不斷提升城市魅力、招才引才的成效。

分析認為,珠海人口增長明顯提速,得益于諸多因素,其中既有産業政策不斷調整、橫琴自貿片區建設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等大環境的改善,也包括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有效發揮作用以及人才引進政策持續優化的催化。

“青春之城”破題老齡化困境

老齡化問題是當前全國各城市普遍面臨的困境,而由于環境宜居、适于養老,外界對珠海老齡化的擔憂顯得更甚。

根據《公報》,珠海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占15.88%,15—59歲人口占74.12%,60歲及以上人口占10%。

這個數據是什麼概念?

橫向來看,60歲及以上人口10%的比重,在全省處于較低水平,排名第四,其餘三座占比更低的城市分别為深圳、東莞、中山。而15—59歲人口74.12%的比重,在全省居第六位,說明勞動人口占比較高,意味着珠海是一座“青春之城”。

縱向來看,與2010年“六普”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31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6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33個百分點,這與全省趨勢基本一緻。

從另一個維度分析,珠海的少兒人口數量和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不過,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确實在持續加深。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6.64%,尚未邁進老齡化社會門檻;但在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已經超過7%,初步進入老齡化社會。

“青春之城”要如何破解老齡化困境?

邁向“十四五”,迎接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新機遇,珠海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亮出擦亮“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名片,緻力于打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生态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發展環境,吸引青年的到來。

從現狀看,雖然當前全市人口撫養負擔加重,但勞動年齡人口依然有一定的優勢。

“随着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許多老人仍具備完全勞動能力,可以繼續參與經濟活動,珠海人口紅利仍然存在。”珠海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分析,特别是随着人口素質提高,人口紅利開始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會進一步促進珠海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而另外,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随着時間的推移,高齡老人占比逐漸增大,老齡化進程與高齡化疊加,将對潛在經濟增長造成不利影響。上述負責人表示,珠海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積累人力資本,加快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将成為推動人口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高校雲集帶來人才挖潛後勁

在此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有一組非常值得關注,那就是在珠海常住人口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共有223.4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91.58%,顯示出這座城市對教育的重視。

《公報》顯示,與2010年“六普”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8389人上升為25752人,比全省高出10053人,僅次于深圳、廣州;每10萬人中擁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均有所下降;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26年提高至11.46年;文盲率由1.40%下降為1.03%,人口素質得到極大改善。

這得益于珠海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過去十年,珠海全面實施12年義務教育,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從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到西部教育、融合教育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高,這與珠海豐富的高校資源密切相關。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高校擴招的重大決策。當年9月,珠海與中山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将5280畝土地連帶已建成的建築物,交由中大使用,設立珠海校區。如今,已有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0所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或校區。

高校是人才聚集與創新生長的平台,蘊含着人才挖潛的充足後勁。有專家認為:“珠海高校軍團打響了珠海的大學品牌,給珠海的人口素質、産業發展、城市格局和文化品位等帶來了顯著的正向改變。”

人口構成中,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經濟産業發展的方向。《公報》顯示,珠海總人口性别比由2010年“六普”的108.65上升為114.87,男性占比達53.46%。

珠海市統計局分析人士稱:“珠海常住人口性别比升高主要受省外流入影響。”數據顯示,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從2010年的119.40大幅提高到2020年的145.77。“外省流入人口的性别比高符合珠海産業結構變化,尤其是房地産業加快發展、橫琴自貿區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對男性勞動力需求量增加的狀況。”

縱觀十年變化,珠海既有着人口總量保持良性增長态勢、人口素質穩步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依然較大、城鎮化水平較高的有利條件,也面臨着人口總量小、人口結構轉變、流動人口大量湧入帶來的教育、醫療、環境、交通、城市建設等方方面面的挑戰。

向“大城市”邁進,構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新格局,是珠海下一步的重大課題。

■聚焦

30年後再提籌建“珠海大學”

“大學夢”何時圓?

《公報》的一組數據格外引人注目:珠海常住人口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共有223.42萬人,占總人口的91.58%。與2010年“六普”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8389人上升為25752人,比全省高出10053人。

數據的背後體現出珠海長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成效。當前,珠海以合作辦學的形式,吸引衆多知名高校落戶,全市10所高校中,全日制在校生超過14萬人。

即便高校多、人口受教育程度高,但由于曆史原因,珠海至今沒有孕育出一所屬于自己的大學。而不久前發布的《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正式将“籌辦珠海大學”寫入規劃綱要。這是珠海時隔30年後,再次正式重提建“珠海大學”。

籌辦珠海大學,是時候了嗎?珠海人需要什麼樣的珠海大學?

缺乏本土名校的“教育大市”

在珠海常住人口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共有223.42萬人,占全市人口的91.58%。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5752人。而這個數字,僅次于省内兩座萬億GDP城市——廣州和深圳。此外,在各市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珠海以“11.46年”同樣排在全省第三。

由此可見,珠海成為了廣深以外最有“文化”的城市。這一标簽,尤其反映在位于教育“金字塔”頂端的高等教育上。

目前,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0所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或校區,全日制在校生超過14萬人。有業内人士認為,無論是高校數量、大學生規模,還是學生人數占比,珠海在廣東乃至全國都算得上是“教育大市”。

然而,目前在珠海市内的各大高校中,絕大多數為引入外地高校合作辦學,本土的院校隻有珠海藝術職業學院、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專科院校,沒有本科院校。

實際上,早在1991年,珠海便提出要建設一所“珠海大學”,而這一夢想因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實現。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與外地高校合作辦學逐漸成為珠海高等教育發展的特點。而本土知名高校的缺失,成為珠海這座城市的一大缺憾。

難以割舍的“珠海大學”情結

今年2月,在珠海兩會上,市人大代表保金鳳提交了建立珠海大學的建議,有關珠海大學的讨論再次回歸大衆視野。

保金鳳認為,在我國的經濟特區中,深圳、廈門、汕頭、海南等都有以自己城市命名的大學,而珠海卻沒有珠海大學,這與珠海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定位不匹配。

珠海的高校數量并不少,為何珠海人一直執着于珠海大學?“這與珠海目前的高校現狀有關。”保金鳳認為,珠海未來必将發展知識經濟、高新技術産業,需要大量高學曆人才。然而,珠海現有高校在規模、層次、專業設置等方面尚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珠海迫切需要建立一所屬于自己城市的高水平大學。

持此觀點的不止保金鳳一人。在去年舉辦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原校長陳十一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校長湯濤在現場交流,兩位院士都贊同珠海建設擁有自主品牌、本土特色的高校。

湯濤指出,珠海雖然有很多高校,但是法人單位注冊于珠海的高校并不多,“如果法人單位不在珠海,學校引進的重要人才也不算是珠海引進的”;其次,珠海的高校大多為分校和校區,專業相對比較零碎,“不是一個完整的大學結構,而是一個分支”。

在他看來,長期以來注重引進高校模式雖然給珠海帶來了諸多益處,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知名高校的分校和校區與珠海未能實現全方位融合,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仍有提升空間。

“這主要是因為一些高校的主導權并不在珠海,那麼它們對當地發展的配合度就比較有限。”湯濤表示,如果一所大學由當地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市級層面具有較大的話語權,這所大學也會立足于地方的實際需求,與當地的配合度、融合度會更高。“當然,珠海想要辦一所自己主導的大學,還需要資金等各方面的配合,不能急于求成。”

建服務地方發展的應用型綜合大學

每個城市都希望培養出一流的大學,以此反哺城市的發展,珠海也不例外。

《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籌辦珠海大學,支持國内外高水平大學到我市獨立或合作辦學,合理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專業和課程,力争高校數量達到12所,提升在珠高校畢業生留珠比例”。

籌辦珠海大學,是時候了嗎?對此,不少教育界人士持贊同态度。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發展,珠海正從‘小而美’向‘大而強’轉型,這是一個适合籌辦珠海大學的好時機。”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劉華強說。

不久前,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珠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的意見》,标志着珠海經濟特區建設進入新的曆史階段。未來,珠海對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劉華強表示:“珠海大學可以給珠海未來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成為珠海的一大城市品牌。”

在辦學定位上,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闆上詢問,“正在籌辦的珠海大學未來的定位是什麼?”5月7日,珠海市市民服務熱線就該問題作出了答複:初步考慮珠海大學為立足服務地方發展,建立與珠海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高度契合、學科體系相對完善的應用型綜合大學。

可以看出,與珠海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度将是珠海大學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最關鍵的一點。湯濤建議,珠海籌辦珠海大學應注重前期策劃,在學科和專業設置上配合珠海優勢産業的發展,招生方面可以側重本地及周邊地區的學生。“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畢業後留在珠海的概率,服務當地,留下人才。”

珠海常住人口逼近300萬的“申建門檻”

“地鐵夢”有多遠?

珠海市常住人口為243.96萬人,這也意味着珠海距離地鐵夢又近了一步。

“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是申報建設地鐵的前置硬指标之一。事實上,早在幾年前,珠海就規劃了多條地鐵路線。而2018年出台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新規,在提高申報地鐵建設門檻的同時,也間接放緩了珠海的地鐵規劃工作。

如今,常住人口進一步接近地鐵申建前置指标,珠海的“地鐵夢”還面臨哪些制約因素?在規劃地鐵線路的過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珠海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珠海已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地鐵)1号線、2号線前期工作,這也是珠海首次向外界發出要建設地鐵的信号。

一年後,地方申建地鐵門檻進一步提高。2018年出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8]52号)明确指出,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産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按此标準,無論在地區生産總值,還是市區常住人口上,珠海均未達标,但珠海并沒有因此放棄。

2019年1月22日,珠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争取把珠海地鐵納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啟動城市軌道交通相關工作。随後出台的《珠海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交通工作方案(2019—2025年)》顯示,珠海正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2号線的近期建設規劃向國家申報,積極開展廣州軌道交通18号線從中山延伸至珠海工程前期研究。

2021年,珠海“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并提出,待條件成熟時,嚴格按照程序申報建設珠海地鐵。

财政預算收入、地區生産總值、市區常住人口,對表三個硬指标,珠海一直在努力。截至2020年底,珠海市地區生産總值為3481.9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379.13億元,市區常住人口與“門檻數”差距越來越小。

事實上,在地鐵之外,珠海在軌道交通建設上也進行了多番嘗試。

2017年10月15日,珠海有軌電車1号線正式通車運行;2020年8月18日,珠機城際鐵路拱北至長隆段正式通車運營。但由于供電技術缺陷、故障頻發,線路客流量少、運營成本高等多種原因,如今珠海有軌電車1号線正陷入是否要拆除的讨論之中。

“珠海應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網絡。”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長張福勇建議,一方面要因地制宜,軌道要與城市空間發展、出行客流需求等要素互相匹配适應;另一方面要做到可持續發展,要長遠地、系統地考慮軌道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