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旅行,你最喜歡用什麼做紀念呢?我最愛收集實寄明信片。從高中到現在,已收集将近500張。每一張的背後都有一段記憶,在這個移動互聯時代,它是我最好的旅行日記。除了實寄明信片外,還有一些特别有趣或設計獨特的明信片,我會整套收藏,一起來看看吧!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6年3月
地點 成都
主題 「相框」記錄精彩一刻
這張明信片是媽媽出差成都時寄給我的,然而她并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隻當是「相機」形狀的異形明信片。我收到後發現正面郵戳圖案中隐藏了兩個刻痕,這不就是我們紙相冊卡照片的位置麼!明信片本是一個以文字形式,記錄、傳遞當下的紙質媒介,而這張明信片不僅形狀設計成「相機」,并且做出照片卡槽,這種感覺就像是最早qq我們發文字狀态,現在我們可以發圖文一樣。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旅行照片,而不再是買一張别人拍好的風光明信片。
左:白宮;右:盧浮宮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3年7月/2016年9月
地點 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
主題 景點建築紙模
這種明信片是把著名景點的手工紙模型做到了明信片上,在美國和法國玩時都有買到。打小喜歡做手工,遇到這種設計實在覺得有趣。作為一張明信片,它真的十分矛盾。寄出的肯定不能剪了做模型,沒寄出的做模型,可是那又和書店賣的普通的紙模型書有什麼區别?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8年5月
地點 澳門
主題 澳門郵政通訊博物館
08年的時候,我在上高中,那年寒假,我和同學兩個人結伴去了澳門旅行,那是我第一次全部由自己安排的出境自由行。那個時候,手機還是諾基亞,付錢還是用現金,出門還要看紙質地圖。18年,十年過去,我又獨自一人來到澳門,其實隻是為了懷念往昔。澳門就那麼大,十年過去,景點沒變,娛樂城到是有水立方樣子的,街邊的小店還有螺蛳粉了。随便走走逛逛,最後來到市政廳前地的大郵局,發現了這張明信片。要說明信片做镂空設計不少見,但是摳掉這麼大比例的真沒見過(镂空的位置有透明塑料闆),以至于寫完地址,都沒地方寫寄語了。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近距離可觀察到絲綢紋理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8年5月
地點 浙江杭州
主題 西湖十景-曲院風荷
要說像杭州這樣發達的旅遊城市,要想找到一張特别的明信片,簡單又不容易。你可以在各個紀念品商店找到各式各樣的款式——風光、手繪、拼圖、創意……可總覺得還差那麼點意思。來杭州幾次都是圍着西湖轉,這次去看了看京杭大運河,在運河街的一家商店買到了這套絲綢明信片,這種材質恐怕是世上獨一份了。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7年2月
地點 德國·德累斯頓
主題 德累斯頓風光欣賞
在我的明信片收藏裡,大約80%的德國明信片是倫哥寄來的。倫哥是我的初中高中同學,現在德國工作生活,他時常去了德國其他城市就會給我來一張,背面的寄語常常是他對這座城市的介紹和感受。當我收到這張明信片時發微信問他,我說:“明信片收到了,還帶一張CD呢啊!?”倫哥說:“可不麼這張明信片可貴了好幾歐呢!”并以此為由“敲詐”我回國請他一頓飯。
CD這東西,其實在17年也已經很少用到了,往前五年,早就是U盤的天下,筆記本電腦也早就沒有光驅了。一張明信片,在這個時代的技術更叠留下腳印。
如果這張明信片僅僅是附帶了一張風光欣賞的CD,那可能不夠格入選。由于嵌入了CD,在背面書寫的位置則形成了圓形的凸起。倫哥是個神人,居然轉着圈寫寄語!要知道,不論是寫還是讀,都得轉動卡片,越往裡轉的越快。明信片内容無隐私,隻是這個字兒一般人不太好認,大家可以試試轉手機看……不轉手機就轉頭,保證治好頸椎病。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為此特地折了一張來展示,心好痛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9年11月
地點 澳門
主題 澳門名勝系列:大三巴牌坊、玫瑰堂、媽閣廟、東望洋炮台
去年去珠海出差的緣故,忙完工作,傍晚帶同事去澳門轉轉。這一次我終于進到酒店,早在08年去澳門就很想進去,結果當時未成年,看到保安檢查護照,直接掉頭出來了。在的紀念品商店買到這種立體賀卡明信片,當即把櫃台所有四種款式都帶回來了。立體賀卡暢銷海内外不知多少年了,把名勝做成立體賀卡在明信片上是多好的創意啊!
全套應該有好幾種,我隻收了這兩款最經典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光影下的膠片,這一款背後還帶立架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8年2月
地點 福州·三坊七巷
主題 廈門島、鼓浪嶼與燈塔
春節期間,福州的三坊七巷别提多熱鬧。每年回福州,都沒有時間好好去找找獨特的明信片,大多數時候,隻是在郵局櫃台“矬子裡面拔高子”,或挑一張當年的新片寄回家,更多的年頭,是壓根沒機會去寄的。在三坊七巷看到一家紀念品文創店,看招牌大概是個廈門的連鎖店,閉着眼也知道裡面會有哪些樣式的明信片了。沒抱什麼希望随便逛逛,意外發現了這款膠片明信片。厚厚的一張,由雙層白卡紙合成,中間嵌着風光照片的膠片,是真的可以當幻燈片放的膠片。挑來挑去,這福州的店居然沒有福州的,全是廈門鼓浪嶼主題,由于自己非要本地片本地寄的執念,這兩張片子就直接帶回家了。
實寄一張,帶回一張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3年3月
地點 日本·京都
主題 和紙手繪櫻花
在日本,明信片和其他事物一樣,每一處都體現着日本的精緻風格。日本曆史上受到中國文化影響,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傳統工藝。在日本逛商店,那是絕對要掏空腰包的,而明信片,更是一場視覺享受。當我準備寫這篇主題時,和紙明信片第一個映入腦海。它的質感像是多層和紙粘貼壓實而成,保留毛邊,實在經典,比我們國内書法用紙更脆生一些。如果說現代工藝或藝術創意讓明信片設計不斷向前,那麼這個和紙明信片則讓傳統工藝、曆史更叠活在當下,紙壽千年。
真的很長,放大了看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8年2月
地點 晉江·五店市
主題 手繪五店市狀元街
晉江有一片新開發的老街區——五店市,大概就是類似南鑼鼓巷、三坊七巷這樣的模式。這裡彙聚裡很多閩南特色建築、老宅和傳統技藝。這套明信片本身從材質到圖案設計并不出挑,可它真的是我見過的最長長長長的明信片了!六張明信片連在一起,正面繪就了五店市狀元街的特色景點,形成一幅完整的畫,有點長卷的意思。為了最大限度保持原狀又要能夠帶回,隻在中間折了一折,啊心痛!
Photo by @小李牛車間
時間 2018年
地點 德國·柏林
主題 柏林牆與磚塊
這張明信片是媽媽去德國出差時買了帶回來的,至于為什麼沒有寄回來,也不得而知了。現在想想,千裡跋涉,萬一磚塊外面的塑料盒壓碎了,帶回來也好。這塊碎磚嵌在柏林牆明信片上,那就是告訴你這就是柏林牆的磚。再想到前面的CD明信片,嚴謹的德國人的創意,如此直接、粗大,有些哭笑不得。
十種明信片,十段旅行記憶。有哪一張讓你印象深刻,或者,你是否也有或難忘或獨特的明信片記憶,歡迎與我分享~
@頭條旅遊 @旅遊約嗎
#旅途故事# #在家雲旅遊# #明信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