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龔的先祖?司馬卬(?——公元前205年),祖籍河内孝敬裡(今河南省博愛縣孝敬鎮孝敬村)周朝諸侯王晉始祖元武帝程伯休父嫡系後裔,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劍客司馬蒯聩的玄孫(一作曾孫),河内司馬氏始祖,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東漢王龔的先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司馬卬(?——公元前205年),祖籍河内孝敬裡(今河南省博愛縣孝敬鎮孝敬村)。周朝諸侯王晉始祖元武帝程伯休父嫡系後裔,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劍客司馬蒯聩的玄孫(一作曾孫),河内司馬氏始祖。
戰國時期,司馬卬以期精湛的劍術,成為趙國的将軍,然而未等建功立業,秦國就滅掉了趙國,司馬卬身為軍中的大将,隻能隐身埋名躲過了秦軍的追殺。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司馬卬在老家,拉起了一支隊伍投靠了項羽,巨鹿之戰後随項羽入關,“時趙将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據漢書·高帝記》),在攻打關中時表現突出,秦朝滅亡後,司馬卬又因平定河内,屢立戰功。漢元年正月(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分封十八路諸侯,其中分魏地為西魏、殷兩國,司馬卬被封為殷王,《項羽本紀》載:“趙将司馬卬,定河内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内”。
在司馬卬受封為王的第二年,楚漢之争爆發。劉邦率大軍從臨晉(今陝西華陰)渡過黃河與項羽交戰,司馬卬的封地正好在劉邦大軍的必經之地,司馬卬發現自己完全不是漢軍的對手,在交戰中被漢軍大将樊哙生擒,并被韓信招降歸順漢軍,将其地設置為河内郡。《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七一》:“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内郡”。
司馬卬降漢後,就充當了劉邦的先鋒部隊,揮師東進,讨伐項羽。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大戰于彭城(今江蘇徐州),被項羽奇襲後,漢軍見漢軍兵敗,皆逃亡離去。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降楚,殷王司馬卬身亡”。就這樣在楚漢相争的彭城大戰中,司馬卬悲催地成為此戰中,第一個戰死的諸侯王。
司馬卬以及後代的祖籍,史書一直記載是在孝敬裡(今博愛縣孝敬村),可現博愛縣轄區内并未存在有司馬氏。查閱孝敬村以及周邊村莊的村史以及家譜發現,清代以前距孝敬村東北十餘裡的唐村,曾有一枝司馬氏,在村中西部有司馬墳,現村民種地還稱為司馬墳地。
村中李姓家譜顯示:明洪武四年(1371),李姓祖上從山西洪洞縣遷居到此,後代皆有與本村村民司馬氏婚配;現李氏族人仍保存有康熙壬寅元年,本村李自奇與本村村民司馬世、司馬倫所簽訂的買地契約。可見司馬氏與李氏曾一度是相依相伴、和睦相處的要好村民。當時司馬氏家族一直延續盛傳有祖上司馬卬的傳奇事迹:司馬卬的父親病故後,母親身懷有孕,從柏壁寨(今唐村)出去讨飯到孝敬村(當時不叫孝敬村),在村裡一座廟裡生下了司馬卬,并在此母子相依為命,整日吃供享以及村民百姓的救濟将司馬卬養大成人。童年時期的司馬卬,在惡劣的環境下過着常人無法忍受的悲慘生活,自幼養成了獨立生活,自我保護、剛毅的堅強性格。這個艱苦的經曆也為以後司馬卬能在軍中忍辱負重,擔當重任打下了堅實基礎。
司馬卬在趙國當兵以及被封為殷王後,仍不忘母親生育養育之恩,特别是母親去世葬于此地後,利用戰鬥間隙常回去祭祀母親,每次回去,便在距村東5裡許的扒莊下馬,跪在地上叩三個頭(一說一步一叩頭),便到母親墓前祭奠。司馬卬是一個以孝為本,的典型人物,他的事迹在當地影響甚大,為弘揚司馬卬的孝道美德,人們将生養司馬卬的村莊更名為“孝敬村”,将司馬卬每次下馬叩頭的地方命名為“爬莊村”(後人将爬莊村改為扒莊村沿用至今)。
根據唐莊村李氏家譜以及相關資料司馬氏一族,在清中期以後逐漸消失,不知所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