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預熱前奏開啟,你的購物車裡下單有哪些心水之物?這兩天,播音中國在忙着2022年報刊征訂。借此,我們也推介一衆值得燈下漫讀的優質雜志,以供大家自費訂閱、圖書館閱覽、借閱。
通識類
《咬文嚼字》:身邊不少媒體人、小語界(小學語文教學群體)、中語界(初、高中語文教學群體)老師都喜歡這本小讀物,不僅每月追讀單行本的月刊,還在次年開春購藏雜志年度合訂本。
該刊通過糾錯、指瑕來普及語言文字、文學、文化、史地等知識。論之有據,言盡筆停,短平快的行文篇什非常适合碎片化閱讀。
《文學自由談》:這是一本“中國現當代文學”課上老師推薦的雙月刊。播播菌由此十年續訂該刊。去年刊發于“自由談”、題為《賈淺淺爆紅,突顯詩壇亂象》的檄文直指賈平凹之女賈淺淺“變态、污穢、猥瑣、平庸”,攪動沸議。
在業界人士看來,“自由談”是了解現當代文壇的最好觀象台——揭短亮醜,辣味十足。
《文史知識》:在近些年的高考備考中,多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語文教研員均會提醒、推介高中師生關注中華書局出版的月刊《文史知識》。
這本年屆四秩的雜志是典型的“大專家寫小文章”,用淺近易懂的語言介紹優秀傳統文化。葉嘉瑩等名家均在其上開設專欄。是欲要提升文化認知讀者的首選讀本。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道介紹,哈佛大學圖書館、耶魯大學圖書館、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這些世界頂端學府中也有《文史知識》的身影。
《古典文學知識》:大專家寫小文章,小文章見深工夫。這本誕生于金陵的小讀物,和《文史知識》同為刊界老牌勁旅。
該刊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普及古典文學知識為内容的薄冊。對于古典文學各個領域,均有精粹微談、涉獵。
新聞類
《三聯生活周刊》:作為名副其實的周刊,着力于人文社科的三聯出版節奏有點讓人目不暇接。對于閱讀心力、專注度要求頗高。報道長文精書細寫,閱讀成本較高,但無形中塑造了閱讀者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
《南風窗》:作為一份雙周刊,出版節奏讓人接受起來難度不大。該刊主打政經論衡,兼及社會紀實寫真。不少封面專題在同題大比拼中,頗見功底。
《南方人物周刊》:新聞事中新聞人。人物報道是媒體的常見品類。這份《南方周末》旗下出品的人物專号,對于熱臉、冷面均有面貌獨具的撰文。同類推薦《人物》,作為月刊,更具耐讀性。
《新周刊》:天下三分最新潮,二分源自《新周刊》。以議程設置著稱的《新周刊》,作為社會學的媒體呈現,對于概念制造頗見心法。從該刊可以一窺中國社會的體溫、趨向。
專業類
《新聞與寫作》:一本學理、實務兼具的新聞傳播類期刊。無論是開胃前菜的學界論道,還是後台甜點的采編談藝,這本雜志所登篇什踮踮腳尖即可習得。
《新聞記者》:一本出身滬上、海派風味的專業月刊。每期載文量少質優,不少選題頗具銳度先鋒。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作為少數專辟“播音與主持”欄目的專業期刊,該刊一些選題組稿,讀之一解心頭所惑。同時該刊亦是不少播音員、主持人職稱發文的近水樓台之處。
《電視研究》:總台央視主辦的垂類讀物。集合了不少央視面孔的業務提煉。對于了解央視風向、内情大有助益。
《視聽界》:作為雙月刊的廣電、視聽新媒體專業讀物,每期的專題和專欄是一大看點。既有不少含量的學術底色,又貼合基層一線實務。
《青年記者》:這份老牌專業期刊,是不少人的入門讀物。牽手學術,不薄實務。專論、專欄自成一派。
同類推薦:《中國廣播》(央廣,月刊)、《視聽界》(江蘇廣播電視台,雙月刊)、《聲屏世界》(江西廣播電視台,月刊)、《中國廣播影視》(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半月刊)。
進階讀物:新聞與傳播界四大名刊——《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月刊)、《國際新聞界》(中國人民大學,月刊)、《新聞大學》(複旦大學,月刊)、《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月刊)
作者 | 楊竣博
責編 | 孫曉甯 美編 | 王偉民 總編 | 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