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海裡有沒有什麼奇怪海洋生物

大海裡有沒有什麼奇怪海洋生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5:10:23

今天是6月8日,聯合國規定的世界海洋日。海洋占地球的70%,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海洋中有千姿百态的生物,龐大的鲸、機靈的魚、美麗的珊瑚……這些海洋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傳說,擱淺的鲸多半是“胖”死的?海底熱泉高達幾百攝氏度,附近的蝦蟹不會被燙死嗎?喜歡溫暖海水的珊瑚怕不怕全球變暖?帶魚會同類相殘?

這些答案你可知道?

今天讓我們通過閱讀的方式,了解海洋,了解海洋生物!

大海裡有沒有什麼奇怪海洋生物(奇特的海洋生物來了)1

擱淺的鲸為什麼會死掉呢?

生活在海邊的朋友或許聽說過鲸擱淺的新聞。雖然它們擱淺的原因至今都沒能被找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不能對擱淺的鲸及時給予幫助,它們的生命安全就很難得到保障。

這聽起來很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我們都知道鲸是用肺呼吸的一類海洋哺乳動物,在海灘上擱淺,并不會對它們的呼吸産生任何阻礙。雖然擱淺時無法移動和覓食,但它們的體形如此龐大,體内營養儲備應當十分充足,幾天不吃不喝也不會餓死才對。是什麼威脅了擱淺巨鲸的生命呢?

其實,擱淺的鲸多半是“胖”死的。

鲸的祖先重返海洋已有幾千年時間,在漫長的演化之路上,它們早已适應了海洋這個新環境。不過與此同時,鲸的骨骼也變得脆弱無力。這原本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缺陷,因為海水的浮力足以幫助它們支撐龐大的身體。但當鲸擱淺後,鲸那脆弱的骨骼就無法承擔保護内髒的重任了。當自身體重壓迫内髒,而肋骨卻無力支撐時,鲸的生命便受到了威脅。一些小型的鲸,比如海豚,或許還能因為體重較輕而支撐更長時間,但海灘上熾烈的陽光也是一種威脅,它們的皮膚很容易在陽光直射下開裂、出血。如果不能得到人們的及時救援,太重的鲸便很難逃脫死亡的厄運。

海底熱泉附近水溫高達幾百攝氏度,生活在附近的蝦蟹不怕燙嗎?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東岸,幾千米深的海底貫穿着一條綿長的海底山脈。乍看起來,它就像大洋深處隆起的脊梁,所以有了“洋中脊”的别名。

洋中脊是活躍的地殼運動在深海留下的印記,這裡也是海底火山和地震頻發的區域。在陸地上,這樣的地質活躍區域往往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如溫泉,洋中脊也不例外。但這裡的“溫泉”可比陸地上的猛烈得多,由于海底的洋殼更薄,地下熔岩還未冷卻就和海水接觸,且在極度高壓的環境下,使水溫比100℃的常壓沸點高很多。

目前,人們發現的一座海底熱泉噴出的水溫甚至達到了驚人的464℃。不僅如此,這些滾燙的熱水中還混雜了許多重金屬雜質和硫化氫,以至于許多熱泉噴出的水像墨水一樣漆黑濃郁。

很明顯,從海底噴薄而出的滾燙黑水已經超出了我們所熟知的大多數生物的耐熱能力,但出人意料的是,海底熱泉周邊卻是一幅生命繁盛的景象,許多貝類、蝦蟹在此栖息,有的幹脆就住在熱泉的噴水口附近。它們難道不怕燙嗎?熱泉裡的重金屬不會把它們毒死嗎?

原來,生活在熱泉附近的生物體内共生了一些可以分解硫化氫、二價鐵和二價錳的細菌,原本劇毒的化學物質被細菌分解後會成為有機物,反倒成了供養這些生物的寶貴食物。

海底熱泉周邊的高溫也被這些生物巧妙破解——構成它們身體的蛋白質比普通生物更能耐受高溫。而深海極低的環境溫度也給了它們足夠的騰挪空間,雖然熱泉中心維持着幾百攝氏度的高溫,但隻要在十幾厘米之外,溫度就會下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這些熱泉生物依舊會牢牢抓住任何生存下去的機會,可以說,海底熱泉不僅是地質活動激烈進行的場所,也是譜寫生命奇迹的大舞台。

全球變暖怎麼會威脅到喜歡溫暖海水的珊瑚呢?

到珊瑚礁潛水是一種宛如入夢的體驗,五彩斑斓的珊瑚在你身邊環繞,數不勝數的動物穿梭其中,這片“海洋熱帶雨林”的魅力是世間少有的。但随着全球氣候變化,炫美的珊瑚礁正在遭遇危機,過去幾十年,珊瑚白化甚至死亡的現象在全球熱帶海域愈演愈烈,如果氣候變化的趨勢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許多海域的珊瑚美景就将徹底消失。

我們都知道,珊瑚是一種喜愛熱帶溫暖海域的動物,全球變暖應該會讓更多的海域适宜珊瑚的生存,它們的未來應當更為光明才是,但為什麼全球變暖會導緻珊瑚危機呢?

事情不像表面這麼簡單。我們都知道,珊瑚礁是由許多微小的珊瑚蟲構築的,而珊瑚蟲體内共生的蟲黃藻不僅賦予它們多樣的色彩,而且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寶貴的養料。

但蟲黃藻對環境的要求特别高,它們隻能在穩定的溫度、光線和酸堿度下正常生活。在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活動導緻的溫室氣體大量增加,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接觸後,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溶解于水形成碳酸,使海洋逐漸變得酸化。

此外,氣候變化還導緻極端天氣的增加,愈發頻繁的海上風暴會導緻珊瑚礁所處海域的水溫、水流的激烈變化,這些都是蟲黃藻無法容忍的。

哪怕隻是水溫上升,也很容易對蟲黃藻造成傷害,因為它們喜歡的溫度值固定在一個範圍内。

珊瑚蟲附着在珊瑚礁上,它不能像魚蝦一樣躲避這種環境變化,而當外界變化累積到一定程度時,珊瑚蟲體内的蟲黃藻就死亡了。失去蟲黃藻的珊瑚露出了鈣質骨骼的底色後,多彩的珊瑚礁便随之“白化”。

如果白化持續的時間較短,珊瑚蟲還可以通過自己捕食浮遊生物勉強度日,可如果這裡的環境長時間不能恢複,僅靠珊瑚蟲自己的話,便終将因無法支撐而大量死亡,而依靠珊瑚礁生存的魚蝦也将随之銷聲匿迹。

帶魚最喜歡吃什麼?恐怕是它的同類

今天,帶魚霸占着中國海洋魚類捕撈量的頭一名。無論你遊逛在哪座城市的海鮮市場,帶魚都是常見品種。人們喜歡吃帶魚,可帶魚喜歡吃什麼呢?

從滿口尖牙來看,帶魚顯然是一種兇悍的肉食性魚類,而在處理帶魚的時候,也不難從它腸胃裡發現小魚小蝦等殘留物,這也符合我們慣常的“大魚吃小魚”的認識。但這還不是帶魚食譜的全貌,帶魚的吃相遠比我們看到的可怕得多。對我國東海地區的帶魚解剖後發現,它們胃裡總有一些已經撕碎的魚類肉塊,通過DNA溯源,肉塊最主要的來源居然是帶魚的同類。

同類相殘的悲劇在自然界并不罕見,一些動物的雄性個體會殺死幼崽,但那是為了刺激雌性再次發情以産下自己的後代。帶魚顯然不是為了這個目的。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食物豐富的夏季,帶魚胃裡發現的同類肉塊占到總進食量的26%,而在食物最匮乏的冬季,這一比例會驟然攀升到35%,可見帶魚是把同類作為一種常見的獵物來看待的!

更有意思的是,帶魚的繁殖期長達幾個月,同一年孵化的帶魚本應有出生早晚不同而導緻的體形區别,但在第二年帶魚成熟時,那些體形稍小的帶魚總是神奇地消失了,一整群帶魚的體形總是趨于一緻。這預示着那些發育遲緩的小帶魚都已經被體形更大的同類吃掉了。

看來,身為一條小帶魚要是不拼命吃喝快快成長,就會威脅到自身性命啊。

來源/《了不起的生物》(作者:任輝)

大海裡有沒有什麼奇怪海洋生物(奇特的海洋生物來了)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