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表揚州的東西有很多,
小到一個包子,
大到一座建築。
就是這大大小小的一個,
才有了如今的城市揚州。
一 條 河這一條河,便是大運河。
運河揚州段是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穿城而過,沿岸古迹林立,風土人情獨特有趣。去年大運河也正式申遺成功。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大運河就是揚州的母親河。
一朵花這朵花就是瓊花
瓊花為揚州市花,自古以來有"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的美譽。1998年揚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大市民推選的瓊花作為揚州市花的決定,并舉行過兩屆"中國揚州瓊花藝術節",反響較大。瓊花天下無雙。瓊花作為揚州市花,是當之無愧的。揚州最有名的當然是瓊花了。瓊花以葉茂花繁、潔白無瑕名揚天下。一個湖
這一個湖,便是瘦西湖。
乾隆年間寓居揚州的詩人汪沆作過一首感慨富商揮金如土的詩作:“垂柳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俨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得名,它也是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一 首 歌這一首歌,便是《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在揚州,應該沒有人沒聽過這首歌,這可是咱揚州的市歌,也是香飄海内外的民歌之一。
一 條 路這一條路,便是文昌路。
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如今橫跨古城揚州東西向的文昌路,是揚州最長的道路。作為揚州東西向大動脈,文昌無疑是承載了巨大的交通流量。所以,以後如果再是被堵在文昌路上,不要抱怨,因為它和我們一樣:責任越大,壓力越大。
一 座閣這一座建築,便是文昌閣。
文昌閣是咱揚州的地标建築,建于明代萬曆十三年(1585年),屬于揚州府學建築群,舊日閣上懸有"邗上文樞"匾額。揚州府學建築,已陸續圮毀,現僅存文昌閣。
一 條隧道這一條隧道,便是瘦西湖隧道。
曆經十年的争議和方案的反複修正,在2011年的8月21日,瘦西湖隧道修建工程終于在蜀岡瘦西湖景區内破土動工。它是揚州市區文昌路以北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處于揚州著名景區瘦西湖及古城遺址地下,隧道全長3.6公裡,其中主體隧道段長1.28公裡,于2014年9月19日通車。
一 座 橋這一座橋,便是大虹橋。
大虹橋橫跨瘦西湖上。是西園曲水通向長堤春柳的大橋。初建于明末,原是木橋,因橋上的紅色欄杆而稱紅橋。乾隆元年(1736年)将木橋改為石拱橋,像一道彩虹從湖的東岸飛跨西岸,遂稱大虹橋。
一 座 寺 廟這一座寺廟,便是大明寺。
古城揚州北郊,蜀岡如卧龍般蜿蜒綿亘。名揚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岡中峰之上。在揚州當地人的心中,大明寺是過年的鐘聲和燈會。每年鐘聲響起,火樹銀花,大明寺内都會擠滿了人,聽鐘聲祈福新年,已經成了揚州人過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 隻包子這一隻包子,便是蟹黃湯包
制作"絕"、形态"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講究,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用吸管吸上一口,那滋味是呱呱叫啊,每年都有無數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一 隻鵝這一隻鵝,便是揚州老鵝。
形态飽滿,爛而不散,色澤黃橙油量,質感松嫩、肥而不膩,鮮鹹。揚州人俗稱其為“老鵝”,是在有着2000多年曆史的淮揚菜裡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曆史。
一 道 菜這一道菜,便是獅子頭。
揚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于“獅子頭”。用豬肉制作的肉圓,以大而圓,嫩且鮮著稱,雅俗共賞婦孺鹹宜。末代皇帝的禦廚唐克明先生認為在隋代就列為揚州四大名菜之一,當時稱葵花大斬肉。
您心中還有什麼
能代表揚州的一樣東西
歡迎留言推薦哦~
攝影 司新利 劉江瑞 沈揚生 張卓君
編輯 高媛 李亞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