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10:33:48

發文前,我還是想先整理一下思路,因為這幾天想了很多事情。

有句話這樣說:“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言下之意,是告訴我們要珍愛生命,珍惜健康,好好生活。

雖然這是一個人人都懂的大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一些喜歡“作死”的人,他們所“作過的”每一個今天,都是那些努力生活,但卻不幸離世的人,所期待的下一個明天。

所以,不論你生活現狀如何,都請好好珍惜。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好友突然離世家人悲痛欲絕)1

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了一個令我震驚加意外的消息,從其他人那裡得知,我的一個朋友意外去世了,由于身體突發異樣,在急救車趕來時,他已經與這個世界告别了。

因為是在工作的地方發生的意外,所以在他走之前,家人沒能看他最後一眼,而他唯一留給家人的,也隻有悲痛欲絕,聽聞這個消息後,我也确實有點不敢相信。

細數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三十歲上下的人,用一個很流行的詞形容,都是“精神小夥”,這個年紀的我們,似乎怎麼也無法跟“死亡”一詞聯系起來,但事實就是事實。

這件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曾經霸屏熱搜的台灣藝人高以翔猝死事件。

2019年11月27日,台灣藝人高以翔在某衛視錄制綜藝節目時,突然暈倒,後因搶救無效,被證死亡。高以翔離世的消息,一時間沖上了熱搜,他的離開,也給衆多親朋好友及無數粉絲心中留下無盡的痛。

也許從今以後,世上再無高以翔,但他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王瀝川”,即便如此,還是得接受人死不能複生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

名人也好,素人也罷,一旦走完一生,總會給身邊的人留下永世難忘的傷痛記憶,關于這一點,我在另一個朋友的朋友圈裡,見識過很多次。

霍老師是我當初結婚時的婚禮策劃師,接觸過幾次後,給我留下了熱情開朗的印象,整個人總有滿滿的精氣神,可就是這樣一個總能給人陽光般溫暖的人,卻也有默默傷心的一面。

一次我在翻看朋友圈的時候,偶然發現霍老師發了很長的一段文字,大緻内容是懷念他媽媽的,于是就點進了他的動态,才發現他寫過很多關于他媽媽的動态長文,原來每個人身後,都有一段故事。

霍老師每次發的關于媽媽的動态,幾乎都表達了同一個主題,就是對已故媽媽的思念,說實話,每每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動态,心裡就會莫名的安靜,馬上想到身邊的親人,想自己有沒有多去陪伴。

“物是人非”這個詞,确實刺痛了太多人的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雖然是蘇轼悼念亡妻之作,但這人世間的所有别離,哪一宗不是盡顯“不思量,自難忘”的傷感之情呢?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好友突然離世家人悲痛欲絕)2

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把握生命的寬度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周國平先生,在他的著作《生命的品質》一書中這樣寫道: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的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财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

确實,正如周國平先生在書中說的那樣,現實中有一些人活的很複雜,他們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在活,而是為了一些欲望和光環在活,這樣的人,活的不通透。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寬度的,我們總是想在有限的生命裡,盡可能的拓展其寬度,讓自己幾十年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也讓我們生命的價值,盡可能的最大化。

于是我們一輩子都在奮鬥,總想活出個樣子,可是有的人,确實是活的越來越複雜了,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漸漸地迷失自我,總想頭頂财富、權力、地位、名聲等光環。

但卻不知許多光環之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即便如此,還是有人願意站在懸崖之巅去頭頂光環,盡管可能粉身碎骨,也不惜生命之代價。

這樣的人,已經不再是為生命而活,違背了生命的單純,所以越活越累,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名利雙收了,卻反而覺得自己更累,有錢有地位的生活,反倒是沒有了意義。

其實本該好好把握生命的寬度,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但無奈被欲望所束縛,白白浪費了生命的寬度空間,追名逐利偏離生命本位,不就是被一股子邪惡的欲望,蠱惑而成的嗎?

我一直覺得,欲望是一個人最難把控的東西,其實欲望本無錯,欲望可以讓一個人大獲成功,也可以讓一個人跌入深淵,一得一失之間,皆為欲望左右之結果。

因欲望而跌入深淵的人,從不知足,所以隻能享受貪婪帶來的惡果,正如《道德經》裡所警示的那樣:

禍莫大于不知,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最大的禍害,即為不知足,人生最大的罪過,就是貪婪,因此将知足作為滿足的人,才能獲得長久的滿足,“知足常樂”一詞,便是出于此處。

而知足常樂者,亦才可更好地把握生命的寬度,不會将太多名利的東西,引入其生命,保持了生命原本的單純,知足常樂的人,并非不需要物質的東西,而是他們明白,簡單才是快樂。

正如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樣,在每個人有限的生命裡,值得追求的,不僅僅是名義,名利之上的一些東西,往往才更能将生命的寬度擴展開來。

不幸離世的那個朋友,生前一直做着他鐘愛的事業,但卻沒有大富大貴,反倒是經常為了事業而廢寝忘食,即便如此,他每天依舊充實。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好友突然離世家人悲痛欲絕)3

好好活着,是對生命的最好擔當

《孝經·開宗明義》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作為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是中國古代倫理方面的經典著作,開篇即點明一個人愛惜自己身體的重要性,身體源自父母,若有毀傷,便是對父母的不孝。

站在倫理道德的高度去看,一個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自虐自殘,這不僅是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也是對父母感情的傷害,天底下絕不會有任何一個父母,忍心看到自己的子女傷害其身體。

按照《孝經》中的說法,随意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便是對父母不敬,父母給予我們身體,是想讓我們好好地愛惜它,保護身體的健康和完整,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來源于父母那裡。

愛惜自己的身體,就等同于尊重父母,這不禁讓我想起所聽聞過的一些輕生案例,其中不乏一些年輕人選擇輕生,本該是大好的青春年華,卻因一念之差,過早的與這個世界說再見,實屬可惜。

據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網站資料顯示:精神障礙、身體疾病、自身情緒管理及性格缺陷、早期經曆、人際關系及其他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均可能為導緻一個人選擇輕生的原因。

由此可見,對輕生者的積極幹預,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輕生者心理上的疏導,我個人認為,有些人之所以選擇輕生,歸根到底,是由于心結太重,難以解開。

一個人産生心結的原因,是由于深受自身及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導緻其個人需求受阻,因此在心裡留下心結,心結太重又難以解開時,便會有人選擇輕生。

但無論如何,選擇輕生,終究是一種對生命、對父母、對自己、對他人都極端不負責的一種行為,我們身邊有很多人,都還沒來得及好好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就遺憾的離開了,他們的内心真的很不甘。

而那些選擇輕生的人,明明能夠活得很好,也可以好好地欣賞世界,卻也要選擇離開,這對于那些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來說,多少有些不公平。

一個人離開了,最受打擊的莫過于其家人,其實在生死面前,沒有人願意選擇死亡,因為死亡帶來的總是恐懼和不安,而這份恐懼和不安,更多的隻會傳遞給自己的家人。

也許我們做不了向死而生的勇士,更不是為國捐軀的英雄,我們隻是一個普通人,但即使我們再平凡,也應對生命充滿敬畏,生命人人平等,不分貴賤,随意踐踏,良心真的會痛。

好好活着,便是對生命的最好擔當,一個人的健康平安,才是其一生最大的财富,因為這些東西是無價的,并非能以金錢所獲取。

健康平安,同樣也是家人最大的期望,敬畏生命,好好活着。

好友突發疾病離世(好友突然離世家人悲痛欲絕)4

寫在最後的話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從古至今,人類對生命的渴望與探求從未停止,但與此同時,也常會感歎人生之短暫,就如同白駒過隙一般,忽然而已,懂得珍惜人生,學會珍愛生命,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臨走之前,我的那位朋友多少還是帶着點遺憾的,因為他所鐘愛的事業還并未完成,人生也才剛剛走了不足一半,正是一個年輕有為的時刻,一起卻戛然而止。

他的離開,盡管給家人帶來無盡的哀痛,給朋友帶來無比的震驚,但大家又不得不接受那樣一個事實,或許他真的走了,再多的眼淚與挽留,都無法換來一個已逝生命的重生。

所謂的“來生再見”,大多是一句自我安慰,其實誰都明白,世上本無來生,隻不過是我們太渴望生命的永久,也太害怕生命的逝去,才做此期許。

好好活着,才是對人生的最好珍惜,亦才是對生命的最好擔當,雖然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把握生命的寬度,讓有限的生命更有意義,而這一切的前提,唯有活着。

所以,那些還在浪費時間荒廢人生,尋死覓活踐踏生命,以及所謂的看破紅塵随意輕生的人,都趕快醒醒吧,真正活得通透的人,對生命必有敬畏。

對生命常懷敬畏之心,盡責守護,如此才敢稱之為,不枉此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