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魯舒婷 通訊員 高金軍) 昨天上午,在浦口區橋林街道蘭花塘社區,一畦畦新修的田塊整齊劃一,大小溝渠縱橫交錯。晴空下,10餘台插秧機“火力全開”,不停在田間穿梭,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滑落,被整齊地植入田中,不到三小時,占地400餘畝的水田就披上了嶄新的“綠裝”。
作為今年剛建設完成的浦口區連片面積最大的一處高标準農田項目,蘭花塘高标準農田占地4248畝,總投資4336.71萬元;項目區内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完善,畝均投資超1萬元。
如此大面積的一塊優質農田,如何實現穩産增收、效益最大化?橋林街道請來了浦口區的一位“土專家”——南京衆鑫麗專業合作社社長、浦口區種糧大戶邵名文。
作為一名與土地打交道超過30年的“老農民”,邵名文在永甯、湯泉等地種植了兩三千畝水稻,并服務于全區不少合作社,服務面積超過六千畝。“邵師傅名氣大得很呢,請他來,準沒錯!”浦口區橋林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金國說。
剛得知此事時,邵名文有些猶豫,一是自己合作社事務繁忙,無法分身;二是農業種植不确定因素太多,萬一種不好便會“心裡有愧”。幾天後,他帶着兒子親自來到這片高标準農田,看完後,心裡“有了底”。
據了解,項目内建設了550畝高效節水灌溉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統,利用遠程控制、物聯網技術,提高灌水控制精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數;蓄水塘和部分排水溝都進行新型生态襯砌護坡,加強農業水質、耕地質量監測,并通過三級農業尾水淨化利用系統消納污染物,是一片“高配置”的生态型高标準農田。
很快,邵名文答應了下來,并邀請區内另外兩名種植大戶組成“合夥人”,由他的兒子邵立昌牽頭,一起負責這片高标準農田的“耕種管收”。
作為一名種田“老把式”,邵名文也将自己的全部經驗帶到橋林街道,其中就包括他極力推薦的優質秧苗。與其他普通秧苗不同的是,邵名文帶來的秧苗根系更為粗壯,這是因為它們已經被提前補充了“維生素”——一種名為二氫卟吩鐵的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
“二氫卟吩鐵是一種無害生物農藥,具有抗逆、抗寒、抗旱、抗病和增産、穩産的效果。它不僅可以促進種子根系萌發,提前達到壯秧目的,還能提高葉綠素含量,使得秧苗更矮更壯。”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研究員魏利輝告訴記者,好的秧苗是實現水稻高産的第一關,使用二氫卟吩鐵就相當于提前給水稻“上保險”,去年在他的推薦下,邵名文先行先試,在自家農田使用了該品種秧苗,最終産量提高了約10%。
記者了解到,浦口區現有耕地10.7萬畝,其中高标準農田占比達到64%。與其他地塊不同,蘭花塘高标準農田緊鄰地鐵甯和S3号線,未來浦口将引進揚州大學張洪程院士團隊對該片區進行數字賦能,打造無人農場、數字大田、優質稻米試驗基地及糯玉米品種試驗區;同時利用“地鐵田中過”的優勢,建設“地鐵水稻公園”,以稻田觀光為核心,打造集審美性與生産性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在浦口蘭花塘高标準農田現場,插秧機正在田間穿梭。
來源: 南京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