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學生活·子夜
讀懂了《周易》,就讀懂了立身處世的人生哲學。
說起《周易》,想必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陰陽五行”,“八卦占蔔”。
但如果僅僅因為這個,便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未免有些“名不符實”。
《周易》之所以能曆經千年而不衰,究其根本,在于書中之精神及内涵。
就連孔子也曾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周易》六十四卦,卦卦都包含了立身處世的人生哲學。
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象傳·乾卦》。
宇宙不停運轉,剛健有力。君子應效法于天,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人生的旅途,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遭遇挫折、困苦,重要的是以什麼樣的心态去面對,在挫折、困苦中自強不息,視為生活最強者。
天漢三年,司馬遷為李陵戰敗投降于匈奴之事,向漢武帝辯護求情,被武帝關入牢獄,并處以慘烈宮刑,在肉體和精神上均遭受了創傷。
司馬遷本想就此死去,但是想到還沒有完成的書籍,他忍辱不屈,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
最終用了14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史學典籍。
《孔子家語·五儀解》有言:“笃行信道,自強不息。”
對自己所信仰的理想,要全心全意,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永不松懈,方可有所成就。
厚德載物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周易·象傳·坤卦》。
大地氣勢磅礴,寬厚和順,君子應效法于地,胸懷寬廣,容載萬物。
胸懷寬廣的人,能夠接納别人的不同,包容别人的過錯,接受别人的意見。
清朝有個大學士張英,一天在京任職的他收到家中來信說,與鄰居因為三尺寬的宅基地發生了矛盾,希望他可以動用關系來打赢官司。
沒想到張英讀完信後,非但沒有利用職權疏通關系。
而是直接賦詩一首:“千裡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家書後,感到羞愧難當。
立即讓出三尺之地,鄰居見此,亦讓出三尺之地。此事被後世傳為佳話,便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民族英雄林則徐有對聯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大海因為接納來自百川的流水,而變得壯大遼闊,做人亦當如此。視野廣大,胸懷寬廣,方可自信從容。
深謀遠慮
“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出自《周易·象傳·訟卦》。
天水逆向相背而行,與人相處,難免意見不合。君子做事前,便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做人,要深謀遠慮,未雨綢缪。做事,要權衡利弊,慎重決定。
春秋末,範蠡為越國大夫,輔佐越王勾踐滅吳,繼而輔助勾踐北征并直搗齊魯,稱霸中原。
勾踐給予範蠡極大獎賞。
但此時範蠡卻異常清醒,他覺得自己此時功高震主,十分危險,于是收拾細軟,帶上家屬悄悄遠去。
範蠡在輝煌時,能夠保持頭腦清醒,歸隐經商,才免得殺身之禍,并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商。
漢·賈誼《過秦論》中言:“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
做事之前要經過周密的謀劃,深遠的計算,做到有備無患,方可事半功倍。
居安思危
“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出自《周易·象傳·震卦》。
雷相重疊,雷聲滾滾。君子,應當常懷警懼憂患之心,反身檢省。
人生在世,要常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常懷警懼之心,返躬内省。
《溫水煮青蛙》的實驗,深刻的诠釋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
青蛙被丢進煮沸的開水鍋裡,因為承受不住突然的高溫刺激,奮力逃生。
但是,當把青蛙放入冷水之中,慢慢加熱之後,青蛙卻因為溫度變化不明顯,失去防備,最終被活活燙死。
突如其來的刺激,使青蛙驚覺,慢慢加熱的冷水,則使它放松戒備。
可見,要想活的長久,要時刻保有危機感與憂患意識。
《淮南子人間訓》 中的,“千裡之堤,以蝼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講的亦是同樣的道理。
常存警覺、防患之心,保持足夠的警惕與危機感,方可長久發展。
虛懷若谷
“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出自《周易·象傳· 謙卦》。
高山隐藏在地裡,就像君子有才而不張揚。用多的去彌補少的,盡量平分。
君子應像山脈巍峨,謙遜廣學,多接受别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
三國時期著名将領呂蒙,因自小家裡貧窮,讀書不多。
一次,孫權對呂蒙說:“你們官職很重要,要多讀書以增長見識,如此才能把事情做好。”
呂蒙聽後,為難的表示:“平時事務繁雜,恐怕沒有時間讀書。”
孫權則對他說:“漢光武帝劉秀,無論多麼繁忙,都會擠出時間讀書,才有了“光武中興”。
我也很忙,但是隻要我有時間,便會拿史書和兵書來讀,這些書對我幫助很大。不能因為忙就不讀書,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呂蒙聽後,深受啟發。從此他利用所有的空閑時間讀書,不管多忙,從未間斷,終成一代名将。
《文子·上德》有言:“天之道,裒多益寡;地之道,損高益下。”
虛懷若谷,虛心接受意見;謙虛謹慎,方可變得強大。
求同存異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出自《周易·象傳·同人卦》。
天在高處,火勢熊熊而上,天與火親和相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為人處世,要做到明辨事物,求同存異,團結衆人。
宋仁宗時期,朝廷廣納賢才,呂夷簡聽聞範仲淹學識淵博,便向仁宗舉薦重用範仲淹。
仁宗卻說:“他曾經反對過你吧!”沒想到呂夷簡卻說:“他雖然反對過我,但也是從國家利益出發,況且我也确實有我的缺點。”
仁宗聽後,采納了呂夷簡的建議,提拔了範仲淹。
範仲淹上任後,果然不負衆望,提出了十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對北宋時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呂夷簡能夠放下個人“過節”,向仁宗舉薦範仲淹,正是這種“求同存異,團結衆人”的胸襟,才成就了仁宗時期的繁榮盛世。
儒家經典《禮記·樂記》中有言:“樂者為同,禮者為異”。
看法相同互相親愛,看法不同互相尊敬。人生在世,不必過分苛求。求同存異,廣交朋友,方可廣結善緣。
順勢而為
“随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出自《周易·象傳·巽卦》。
風自然吹,和風流暢,君子處事,應該要順時勢而行。
做人要悟達通透,曉利害,知進退,才能成就事業,有所作為。
東漢末年,曹操率兵攻打荊州,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軍隊,諸葛亮沒有選擇與之正面抗衡。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夜間籠罩在江面上的霧氣,用數十隻綁滿稻草人的船隻,迷惑曹操。
因為江中大霧,曹操怕中埋伏,不敢近前,便命令士兵用箭射擊,卻不知箭全部射在了船上的草人和布幔之上。
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氣候的順風順水,輕松得箭十萬餘支。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有雲:“善将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
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者,則無往而不勝。
做事情,要對大勢有清晰的分析判斷,依據情況的變化,順勢而行,方可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
“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出自《周易.象傳·恒卦》。
風雷蕩滌,宇宙常新。君子要立于正道,堅守不易。
孔子在世時,各諸侯國間混戰不斷,整個社會處在動蕩環境之下。
孔子所倡導的仁政無法也無明君得以推行。
但是,孔子并沒有放棄,他一面整理古人先賢留下的文化典籍,一面廣收弟子大規模開展教育事業。
他提倡以“仁”治天下,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傳播其思想,達到“良民、賢臣、明君”以匡正天下的願望。
經過孔子以及弟子的不懈努力,儒家學說廣為流傳,并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
人生在世,路途漫漫。
困頓不堪時,自強不息,锲而不舍;
一帆風順時,居安思危,深謀遠慮;
取得成就時,虛懷若谷,求同存異;
發生變化時,厚德載物,順勢而為。
這些立身處世的人生哲學,從你讀懂《周易》那一刻,就真正擁有了!
同意的點個“在看”,請您轉發分享給身邊 更多的朋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号:國學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