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哥,今天臨近周末,心情不錯,你可以廢話多一點......”
诶诶诶,灑家說話連自己的心情都不照顧,特别是批評起來。
“這次刻意節約文字?”
從不刻意,談不上節約,視情況而定。剛好,咱就打“情況”聊起。
情,給出去;況,求進來;因此,情況就是相互往來,再理論化一下即類“現象”。
“直接說’上綱上線’吧......”
“你剛才不還允許’廢話多一點’麼?”
我們先看一下網絡百科的相對權威的解釋。
僅作對比材料使用
如果問一句“上綱上線”是一種什麼思維?”,你們能簡扼明了地講清楚嗎?
“’什麼思維’?”
“還真不知道......主要不知道你問的意思......”
也罷,還是俺自己“解鈴”吧。
“上綱上線”就是比“矛盾思維”還要命的“敵人思維”。
“怎麼講?”
隻盯“敵我”且隻分“敵我”,并主動尋找“矛盾”,因目的不在于化解矛盾,而是挑起矛盾,決出勝負。這是毫無文化的體現。
“跟’文化’有什麼關系?”
“勝負”是個無盡的“禮尚往來”的“漩渦”,也就是說沒有最終的勝者和負者,亦即俗話說的“互相傷害”,而且是循環往複的“互相傷害”,終點必然是“共同毀滅”,那麼,它就背離了人類“承傳”的這個根本意義。一點文化也沒有。
“’上綱上線’是完全錯誤的?”
沒有一個東西是完全錯誤的。要依據客觀做決定,而不是從主觀出發,像“主題先行”地寫文章那樣。
“’主題先行’我大概明白,就是先定主題,再找材料,強編硬織!”
對!學生思維就是典型的“主題先行”思維,恰逢高考剛結束,在此建個議----上大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破除“本本主義”思想、“主題先行”思維,專注真相、真理,從體驗、事實、實驗、實踐等等出發。有時間就來海南自貿港旅個遊,嗨玩暢耍牧信設計引路的無定版不重樣自由行,與社會對話,和自然交流,問天地因果,成傳世美功!
“哎~呀~!任何時候不忘廣告!”
“哈哈哈哈哈!我是真習慣浪哥這個騷操作了......”
剛剛串線了,不好意思,謝謝繼續關注“本台”(“兄台”的“台”)。
既然不是完全錯誤的,那何種情況可以“上綱上線”?
“等等,有點快了,得先明白啥是’綱’、啥是’線’吧?要不亂上一通肯定是錯誤的!”
批評得對。
“綱”,古義是指穿起網的那根繩。“線”,本義是指可穿(骨)針的單根的絲或單條的麻。
引申起來:“綱”即是事物的根本核心(沒有綱,便不成網)、關鍵的思想認識(沒有關鍵的思想認識作指導,行動便無章可循地混亂);“線”即為不同的解決問題辦法的依據(沒有它,相應的問題解決不了);“綱”是凝結的“線”,也因此,它們合起來就可以代指“道路”。
“善哉善哉!”
“改文言了,聽懂了咋不’哦哦哦’?”
“你上次不是說我一’哦’就打斷你的思考,’嗯’一下你都感覺怪怪的,連’湊’過來聽也不讓!”
咱繼續聊“何種情況”?
“可以可以可以!”
“嘴又讓面葉燙着了!”
隻有在“毀人”的情況出現時才可以“上綱上線”。
“’毀人’?什麼意思?”
“毀”,敲破、砸壞、搗爛。用在物上是“滅根”,借到人上即“害命”,依此,“毀人”就是缺德無道的言行,也包含亡理滅倫的和違法犯罪的。換句話講,隻當言行指向“滅根害命”時才可以“上綱上線”。
“’違法犯罪’的言行我明白,’缺德無道’、’亡倫滅理’的不大清楚......”
簡單地說:破壞别人的獨立自由就是“缺德”,自私自利甚至不顧别人的生命安危即為“無道”;無視共承的社會規矩就是“亡倫”,指鹿為馬、颠倒黑白即為“滅理”!
“’亡倫滅理’是不是與“違法犯罪”重合了?”
“感覺有點混......”
不是“重合”,也不是“混”,而是“一脈相承”。打個比方,法律的父親是道德,母親是倫理。
“哦~~~!...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你都’哦’結束了,還有啥’不好意思’的,煩人!”
在下溜了,你倆不傷和氣地拌會兒嘴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