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産《深夜食堂》熱播,因廣告植入、演員演技、飲食文化等衆多問題,遭遇差評。網絡輿論場掀起讨論中國的“深夜食堂”是什麼樣的熱潮,大排檔、小餐館中的故事一時之間在網絡中湧現注。
都市情感大戲《深夜食堂》正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檔熱播。從《馬克的女兒》《大明星與流浪漢》,到《紅燒肉》《彼岸花開》,一個又一個的好故事展現出了《深夜食堂》的真正水準,讓該劇繼續呈現口碑逆襲之勢。今晚,《深夜食堂》将播出《花好月圓》單元故事。馬蘇陳意涵首次強強聯手,演繹反差姐妹花。
該單元主要講述一對性格迥異的姐妹經曆分歧和争吵,最終互相包容彼此理解的故事。其中,姐姐“小月”(馬蘇飾)循規蹈矩,看似擁有完美的生活,實則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自我;妹妹“小梅”(陳意涵飾)叛逆随性,雖然經常惹麻煩,但卻活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預告中,小月遭遇丈夫出軌,被小梅無情拆穿。兩姐妹飙淚互怼,争論“為什麼而活”。老闆黃磊一句“不同的顔色、不同的活法”,可謂一語道破。兩姐妹後續故事會如何發展,令人期待。
日本版《深夜食堂》風靡亞洲,受到中國觀衆的喜愛,而國産翻拍《深夜食堂》剛開播就惡評如潮。故事背景依然設置在日本飯館中,但日式的表演風格和中式的飯菜格格不入,不論是觀衆,還是文娛類媒體幾乎都對此表示不解和不滿,稱其“不接地氣”“不符合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等,還有批評稱“中國美食如此之多,為何要做泡面”,該劇也被衆多媒體拿來與《舌尖上的中國》進行對比。同樣作為“美食”題材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能受到不同層次和年齡段的中國觀衆喜歡,是因為它在美食上“形神兼備”、在情感上“言之有魂”,講述了中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網民則在社交媒體中暢聊“深夜食堂”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大多數發生在大排檔、小飯館中,與民衆生活貼近的親情、友情、愛情和打拼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大家,網民感慨“這才是我們的故事”“這才是中國的深夜食堂”。
中國版“深夜食堂”需要中國味
《深夜食堂》是透過菜肴講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日本版獲得了極大的認同,但國産版《深夜食堂》忽視了飲食文化差異,在日本食堂中做着中國餐飲,再加上廣告植入過多,顯得生搬硬套,破壞了觀衆的體驗感。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中國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好的作品必然是深耕社會現實的。在網民讨論的中國“深夜食堂”中,更多的是大排檔、啤酒烤串、小龍蝦,沒有日版“深夜食堂”的安靜,但卻充滿了中國食堂的煙火氣,小人物的故事夾雜其中更是令人動容。事實上,中國不缺平民小吃市場,更不缺少話題與故事,如何将二者結合起來,打造真正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才是關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