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沉重的慚愧

沉重的慚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08:19:48

作者:黎荔

沉重的慚愧(日見稀少的慚愧)1

古人射箭,箭中靶心的一刻,每每叫聲“慚愧”,意思是多謝、難得、僥幸,是一種客氣的說法,就像戲文裡白面書生作揖道:“小生慚愧,有緣遇這箇小娘子。”“慚愧”用在這裡,是感幸之詞,明顯是褒義詞。

不過,在詞義上,“慚愧”主要還是指人做了錯誤之事,未能盡到應盡責任,所感到的羞慚愧悔,無地自容,是作貶義詞用的。中國漢字以單音節詞為主,一字一義,“慚愧”可分開解釋為,對不起自己叫慚,對不起别人叫愧。

當一個羞愧難當時,愧天怍人,自慚形穢,其表現往往是耳紅面赤,汗顔無地,面失常态。臉沒處擱,頭不敢擡,恨不得找條地縫給鑽進去。形容一個人極度慚愧,可說“汗出沾背”,汗水沾濕了脊背,或者說“汗流接踵”,汗出得多,流到腳跟。這狼狽不堪的樣子,可見慚愧情緒體驗的強烈程度,以及對于當事人的重大影響。

可今天是一個慚愧日見稀少的時代。恥感的喪失,源自環境對個人的剝奪,從而導緻自我身份的嚴重低估。在文化傳統中,西方文化多重“罪感”,東方文化多重“恥感”。故西方人意識中多有原罪,因此法律大盛;東方人意識中有“羞恥之心,人皆有之”,故常以教化約之。恥感發乎天性,有時當時便知覺,有時被蒙蔽,慢幾拍,過後才醒悟,所謂“知恥而後勇”。在中國文化裡,恥感曾經大盛,一次是孔子感歎禮崩樂壞而夢周公、修春秋、編六藝、注易經。一次是宋明理學搞複興運動,“存天理、滅人欲”,給中國人穿上了道德的緊身衣。孔子制訂的道德衣裳剛剛好;朱熹一路太逼窄了,逼凡夫成聖人,将活潑潑的生命弄得老氣橫秋。

沉重的慚愧(日見稀少的慚愧)2

世界上各個文化群落,都有不同的人格範型。一切文化最終都沉澱為人格。中國人曾經是恥感人格的。兩千多年以來所形成的“恥感文化”,使中國人因為在意他人的評價與看法而規範自身行為,以集體利益為最高行為準則。這種群體意識不斷生根發芽,并牢牢紮根于我們的民族精神之中,從而促進了國人約束自己的行為與道德标準。羞恥與慚愧,是一種被人類普遍認為很重要的價值意義觀念。人得生活在一個有約束的世界裡,不能百無禁忌,有的禁忌給人帶來“恐懼”,有的禁忌給人帶來的是“羞慚”。在一個失去了禁忌約束的社會裡,習俗的道德與個人的羞慚,自然就會失去依據。

人有人格,恥感的喪失,即人喪失自己的尊嚴和應有的身份,自我認知也趨于“精神矮化”。從這個角度看,無恥者極有可能是不知道自己是無恥的,他們說大話而不覺得難為情,做壞事而從不覺得慚愧不安,做再沒有底線、再丢醜的事情,他們也麻木漠然,肆無忌憚。這一切是因為,他們恥感喪失了。壞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當壞人認識到自己是壞人時,壞人才有可能變好。沒有任何羞恥感的人,沒有任何一種向上的價值引導,而那些總是愧對天、愧對地、愧對人的赤子,一生都在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改正自己的過程中。他們對這個世界愛得越強烈,對自己的要求越高,越是覺得自己做得不足、做得不夠,于是深感有愧,内心的自責化為了漫天的譴責,紛紛揚揚地灑将下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一生行惡卻沒有絲毫的愧疚,有的人一生赤子本色,卻對自我充滿了殘酷的剖析與苛責。看一個人是否有恥感,對什麼慚愧,能窺視他對人性的理解和追求。

《慚愧》 楊健 

像每一座城市愧對鄉村,

我零亂的生活,愧對溫潤的園林,

我惡夢的睡眠,愧對天上的月亮,

我太多的欲望,愧對清澈見底的小溪,

我對一個女人狹窄的愛,愧對今晚疏朗的夜空,

我的輪回,我的地獄,我反反複複的過錯,

愧對清淨願力的地藏菩薩,

愧對父母,愧對國土

也愧對那些各行各業的光彩的人民。

沉重的慚愧(日見稀少的慚愧)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