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馬進導演,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開播,盡管這部劇在前期幾乎未作任何宣傳,但是還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當晚拿下多個熱搜就是最好的證明。
到了11月16日早,豆瓣竟然出了2.7的分數,等到扒姐下筆,這個分數變成了2.6。
無數的網友紛紛加入了吐槽的隊伍,很多觀衆調侃道:“現在我突然發現,韓棟和黃曉明版的韋小寶,真的是良心之作!”
當然,更多的觀衆認為,周星馳、梁朝偉、張衛健版的韋小寶才是自己心目中的韋小寶。
這三人之中,尤以周星馳的呼聲最高,并且這部觀衆信誓旦旦,不接受反駁。
客觀地說,《鹿鼎記》在周星馳的演藝生涯,隻算是一部“尋常之作”。其豆瓣評分,要排在《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功夫》《國産淩淩漆》等片之後。
這些觀衆為何堅定地認為,周星馳版的韋小寶才是最“正宗”的韋小寶呢?
因為,韋小寶這個角色,顯示了周星馳無可匹敵的傳神功力!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這部作品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的最後一部作品。
該書在報刊上連載伊始,很多人表示看不明白金庸的意圖——畢竟,金庸其它作品展現出來的都是“俠之大者”的傳統武俠之風,而這部作品卻風格迥異。
1984年,杜琪峰集結梁朝偉、劉德華、劉嘉玲、毛舜筠、商天娥等多位當紅演員,嘗試用劇版去解讀金庸的意圖。
查先生看完之後,呵呵一笑:“梁朝偉很帥,女演員們很漂亮!”
這絕非扒姐杜撰,在當時的娛樂圈,翻拍金庸作品要先征求他意見,拍完之後詢問他的态度,是當時影視市場上不成文的一條規定。
換言之,金庸先生對梁朝偉版《鹿鼎記》演員的顔值還是很滿意的,至于是否達到他心中的期望值,不言而喻。
既然杜琪峰沒完成這個任務,後來者肯定要發起挑戰,這個人是王晶。
彼時的王晶早已憑借《賭神》《賭俠》《五億探長雷洛傳》等影片,成為最賣座的商業片導演,他完全可以不用拍這部“吃力不讨好”的電影,但當時意氣風發的他還是決定試一試。
按照慣例,拍之前王晶先找到金庸。
查先生直接就問:“你如何理解看待韋小寶這個人呢?”
王晶信誓旦旦地說:“對待高層次和理解力較強的人,這都不是問題!”
查先生又問了王晶幾個敏感的問題,王晶對答如流。
既如此,金庸點頭授權讓王晶拍電影版《鹿鼎記》。
而王晶口中“高層次、理解能力較強的人”,正是當時的票房擔當——周星馳!
王晶為何這麼自信周星馳就是演韋小寶的不二人選?一方面是因為王晶曾和周星馳合作了《賭俠》《整蠱專家》《逃學威龍》等多部電影,兩人起到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另一方面是因為王晶對周星馳這個人,實在是太過了解。
當時的王晶還在幕後寫劇本時,周星馳還在跑龍套;王晶當時副導演的時候,周星馳又當了兒童節目的主持人;等到王晶成名的時候,周星馳也已家喻戶曉。
換言之,王晶是見證了周星馳是如何從一個龍套演員成長為喜劇之王的。同時,他對周星馳曲折的人生經曆、演藝經曆實在是太過了解。
而韋小寶這個角色呢,他出生于風月場所,連自己的爹是誰都不知道;他對功夫充滿崇拜,自己卻能力不濟;他對朋友時而兩肋插刀,時而插朋友兩刀;他對愛情看似玩世不恭,實則一往情深;他的處世哲學看似雲淡風輕,實則非常務實......
你看看:韋小寶這個角色,分明就是為了周星馳“量身定做”的嘛!
于是,王晶和周星馳一拍即合,兩人拍了這部經典之作——92版《鹿鼎記》。
一開始,永盛電影公司還擔心王晶拍不好,給其配了一個助理導演——精于武俠片的程小東!
在用人方面也很是謹慎,在保持周星馳、吳孟達這對“黃金搭檔”之外,配了張敏和邱淑貞——兩人當時都是永盛旗下的藝人!
現在我們看來,這部《鹿鼎記》好像拍得很輕松,當時實際上加了多重“保險”:投資少、用人謹慎、拍攝周期短。
考驗周星馳的時候到了!
電影一開始,周星馳和吳君如飾演的韋春花就産生了激烈的碰撞:兩大喜劇天才,用幽默诙諧的方式,寥寥幾個鏡頭就将韋小寶這個玩世不恭的市儈形象給立起來了。
可這還不夠啊,韋小寶這個人物的角色實在太過複雜、性格太過多變。
那麼王晶又安排了周星馳跟劉松仁飾演的陳近南、吳孟達飾演的海大富、溫兆倫飾演的康熙,等多個演員“過招”。可憐這些演技實力派,在其它影視劇中可能都能“獨當一面”,面對周星馳隻能被碾壓——因為周星馳塑造的韋小寶,實在是太傳神了!
但是金庸刻畫韋小寶這個角色,并不是用來搞笑的,而是有着深刻的隐喻和主題,這又該如何表現出來呢?
對于周星馳來說,這都不叫事!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台詞——此中的深意,自行去體會吧!
周星馳看似“無厘頭”的背後,實則是把韋小寶這個角色吃透了。金庸看後,大為歡喜。
很快,《鹿鼎記2:神龍教》又被拍出來了,這次王晶給周星馳配的都是如日中天的女神:林青霞、李嘉欣、邱淑貞、袁潔瑩、陳德容、張敏......毫不誇張地說,王晶當時把自己能請動的女神,全請來了。
沒想到,這部電影上映後,又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很多看過原著或是沒看過原著的人認為:韋小寶就是周星馳,周星馳就是韋小寶!
其傳神功力,可見一斑。
回頭我們來看,金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數不勝數,但《鹿鼎記》被改編的卻并不多。我們羅列完梁朝偉、周星馳、張衛健、韓棟、黃曉明、張一山版的韋小寶之後,你還會想起誰呢?
這種原因是多方面導緻的:首先,韋小寶這個角色的性格太過複雜,對演員的挑戰極大;其次,《鹿鼎記》表面上看是一部喜劇作品,實際上有着更深刻的隐喻,尺度不好把握;然後,這部作品的改編難度大,包含的影視元素太多:喜劇、動作、古裝、曆史、懸疑......最後,周星馳珠玉在前,後人難以望其項背。
那麼以此來解讀張一山版的韋小寶,不就簡單的多了嗎?
作為童星出道的青年演員,張一山的人生閱曆和演藝經曆,不足以讓他去深刻理解韋小寶這個角色;作為編劇和導演,他們或是由于自身問題、或是由于審核原因,沒有深刻闡釋出《鹿鼎記》的主題;而服化道方面,由于對角色的認知偏差,導緻了問題頻出,比如開頭韋小寶戴綠帽子出場,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但是這部劇也并非一無是處,比如很多細節,在尊重原著方面,它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影視作品的口碑,畢竟是多個維度綜合考慮的結果,它面向市場的本質,就是面向觀衆——觀衆們覺得你不好看,你就是不好看!
所以,張一山版《鹿鼎記》遭遇口碑滑鐵盧,也給我們的影視市場提了個醒——拍一部戲之前,先考慮考慮普通觀衆們的感受吧。
周星馳的标杆立在那,不就是給後者來學習、超越的嗎?
這次張一山沒成功,希望下一次能成功。
莫負演員二字,莫負觀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