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愚人、智人還是賢人,都“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最後能達到一個什麼狀态?“不肖,不懼于物。”分開說,首先是“不肖于物”,其次是“不懼于物”。什麼叫“肖”呢?意思是相像,惟妙惟肖的意思。“惟妙惟肖”我們經常用,比如說這個人形似,我們叫“惟肖”,神似,叫“惟妙”,妙不可言嘛。但是不肖不懼的這個肖在這裡不能這樣解釋,而是一個通假字,通“屑”。“不肖于物”本意是“不屑于物”,也就是對物質、物欲的要求不是很強烈,不會把它們看的很重。“不懼于物”裡面的“懼”是什麼意思呢?是懼怕的意思。
“懼”和“怕”有什麼區别?我們可以觀察鳥,它在那兒一停下來,頭就來回在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種狀态叫“懼”。“懼”是一種受到了例如驚吓、恐刺激以後表現出的那種目瞪口呆,或者是雙目圓睜的狀态。反正就是觸動你了,讓你雙眼迷離或者雙眼睜大。你驚喜、恐吓,或者害怕了,都可能會懼。懼是指受到刺激以後眼睛睜得大大的那個狀态,就是說能觸動你的心,讓你有動心的感覺。我們額外再說一句,我們經常說恐懼,其實恐和懼完全不一樣。恐是什麼意思呢?現在老說反恐,恐怖分子,恐的其實是心,恐的上邊還有一個鞏,鞏是什麼意思啊?是指拿繩子捆東西,以前專門拿的是那種叫做“韋”的牛皮繩。
韋編三絕,什麼叫“韋編三絕”呢?以前的書都是竹簡,将逐漸穿起來的牛皮繩叫做“韋”。孔子讀《易經》,來來回回地翻看,結果拴《易經》的牛皮繩都斷了三回,這就是“韋編三絕”。
我們都說“心都提在嗓子眼裡了”,或者有人感覺“心裡面被人抓了一下,抽緊了”,還有人突然一下就覺得自己像心梗發作要死了等等,這些狀态都叫“恐”,我們講“恐懼”,“懼”是初級階段,“恐”是高級階段。所以說不管是像愚公一樣一根筋的人,還是比較聰明或者是賢達的人,都是既不屑于物,又不懼于物的。
我們離不開物,生活在這個物的社會裡,我們需要住房、開車、穿衣、吃飯,我們需要它們,但是不要讓這些東西過分的糾纏你的内心,也不是要你把心拴在這些東西上。很多人丢了手機好幾天都吃不下飯,這叫屑于物。還有很多人就是因為物的問題深深影響自己的内心,這些都需要一個曆練的過程。
“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于道。”這個“合于道”的意思與“天人合一”相同。天地變化叫“道”,所謂“合于道”就是說你的所作所為符合天地自然的變化。“天人合一”是道家養生的 最高境界,如果你按照岐伯講的這套方法去做的話,就能合于天道,既長壽又健康,而且活的很愉快。我們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汽車的零件,缺跟不上輪胎的節奏,你想想看是你損傷還是車損傷?其實是兩敗俱傷。天還可能沒事,但是人肯定不行了。因為車還跟輪胎不一樣,我們在這天地間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現在人連一種起碼的健康狀态都達不到,更何況古人講的真正天人合一的狀态,那是一種妙不可言的境界。天地的各種變化,氣象萬千,你的内心就感覺像和諧共振,天地的振動到了你這兒,你就把自己像個收音機一樣的身體,調到那個波段,嘩一下,那個美妙的音樂就出來了。
所以真正開慧不是靠讀書,而是靠腦子裡本身所固有的東西,你修煉到精通以後,天地的變化就好像電磁波一樣,啪一下,就接通了!有人稱這叫“慧然獨悟”。你看六祖慧能是不識字的吧?為什麼他能成為一代宗師呢?就是因為人家修煉到了這種“故合于道”的境界,然後在某年某月某個時刻突然一下子開悟開竅,于是天底下的學問都知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