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

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21:11:11

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父親1943年生人,按年頭比母親小三歲,比我年長整整二十,今年虛歲正好八十父親是在爺爺因病去世後不久才出生的,奶奶終身守寡,把這棵獨苗拉扯大艱難的生活經曆,養成了父親正直善良、沉默寡言、隐忍而又與世無争的性格向來有些自卑的他對自己、對子女從未抱過奢望我們小時候,每當别人說“讓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學就不用打莊戶”時,他都要不以為然而又無可奈何地“嘿嘿”苦笑兩聲:“盤子裡就三根豆芽,還有咱叨(夾)的嗎?”這句寓意為“根本不可能”的口頭禅,至今仍在村裡老少爺們間流傳,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在希望的田野上)1

在希望的田野上1995

父親1943年生人,按年頭比母親小三歲,比我年長整整二十,今年虛歲正好八十。父親是在爺爺因病去世後不久才出生的,奶奶終身守寡,把這棵獨苗拉扯大。艱難的生活經曆,養成了父親正直善良、沉默寡言、隐忍而又與世無争的性格。向來有些自卑的他對自己、對子女從未抱過奢望。我們小時候,每當别人說“讓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學就不用打莊戶”時,他都要不以為然而又無可奈何地“嘿嘿”苦笑兩聲:“盤子裡就三根豆芽,還有咱叨(夾)的嗎?”這句寓意為“根本不可能”的口頭禅,至今仍在村裡老少爺們間流傳。

我們兄妹四人都能在外工作,且日子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他夢裡都沒想到過的。當時,他最擔心的是我們弟兄仨找不到媳婦,打了光棍。後來,鄉鄰時常與他開玩笑:“這會兒三根豆芽有咱叨的了吧?”。他總是“嘿嘿”一笑不言語,但心裡能感受得到、别人能聽得出,笑聲與先前比,不是一個“味道”了。

父親成年有了我們兄弟姊妹四人後,奶奶含辛茹苦一輩子,所有的辛酸、辛勞都轉化成自豪和滿足,并期望能抱上重孫子。就在我和二弟剛找到媳婦不久,不到七十的奶奶突然得腦血栓一年多後去世了。全村人都替奶奶鳴不平:“老天不長眼啊,剛要享福,重孫子還沒抱上……”

我兒子結婚時,父母已年逾七旬。兩年後,聽說孫媳婦懷了孕,父親又是“嘿嘿”一笑:“你奶奶苦熬了一輩子,也沒熬上重孫輩,我和你娘知足了。”這一笑,應該是百感交集的,除了自我滿足,更多的是為奶奶遺憾和惋惜。

父母沒有什麼稀罕東西,自此,他們養的草雞下的蛋,成了我家的“專供”,先給懷孕的孫媳婦吃,後給出生的重孫女吃,而自己則吃從養雞場買的“洋雞蛋”。我們說:“都不缺,自己吃了吧。”父親“嘿嘿”一樂:“你娘不是舍不得吃嗎?”從父親的笑聲裡,可以體會到:東西有人吃,也是一種幸福,而且孩子吃比自己吃更幸福。

轉眼,我二弟、三弟的三個孩子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逢年過節,父親在三兩白酒下肚後,就開始念念叨叨地“催婚”。當聽到“不急”的答複時,他“嘿嘿”一笑:“你們不急,我和你奶奶可急了,我們都八十了……”嘿嘿聲裡,包含着歲月的感歎和無限的期盼。

不知是遺傳還是外來因素,父親進入70歲就開始掉牙,如今,已是一顆不剩,吃飯隻能囫囵吞棗。為動員鑲牙,幾年前我們就輪番“轟炸”,但人家“巋然不動”,說是嫌麻煩,說到底是心疼兩三千元錢。兩年前,我給兩個侄子下了“死命令”,并列為他們“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強弱的鍛煉和考驗,結果侄子聯系好醫生,把車開到家門口,怎麼也拉不上車。落敗而歸的侄子告訴我:“再拉,我爺爺就惱了。”

我回去無可奈何地批評父親:“沒牙咬不動嚼不爛的,還能吃出啥滋味!”父親不以為然,意味深長地“嘿嘿”兩聲後,說道:“有些滋味,不是嘴裡嚼出來的,而是心裡感受出來的。”高小文化的父親頗具哲理和人生經驗的話一出口,立時令搞了大半輩子文字工作的我汗顔。鑲牙這篇文章,自然沒有了下文,最終以“敗筆”收場。

前不久,我侄女結婚,我們一大家18口人圍坐在一起,喜慶氣氛和濃濃親情交織、融彙在起來,已到耄耋之年的父母喜酒還沒喝,就已經臉紅紅的,有些“醉”了。

特别是父親,見到久未謀面、一口一個“老爺爺”喊着的重孫女時,高興得始終合不攏嘴。當重孫女懂事地剝開一塊花生酥糖,翹着腳送到彎腰駝背的老爺爺嘴裡時,父親更是“嘿嘿”地笑得合不攏嘴。我想,這笑聲應該是甜蜜的,起碼比花生酥要香甜。

父親始終張開着的幹癟嘴,露出了一顆牙也沒有的牙床。眼尖的重孫女發現了,她滿臉疑惑,怯生生地問:“老爺爺,你的牙怎麼都沒有了呀?”

我們趕緊搶過話茬,一本正經地說:“你老爺爺小時候不聽話,吃糖吃多了呀。”

愛吃甜食,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孫女也不例外,平時除了愛吃各類糖果,包餃子時,還得專門給她包三個糖餃子。聽了這話,懵懵懂懂、不知薡蕫的孫女眨了眨眼,若有所思地說:“我今後聽話,不吃糖了。”

父親“嘿嘿”地又笑了,似是對不到四歲稚氣十足的重孫女說,又似自言自語:“唉!我小時候,哪兒有糖吃啊!”這笑聲和話語是質樸、平實的,笑聲有對自己一輩子由苦到甜的感歎,更多的應該是對當今稱心如意生活的知足。

唐代詩人岑參說:“一生大笑能幾回。”對人生而言,生活中能時時充滿着這種“小歡喜”,足矣。

作者簡介:崔廣勳,現供職于中國人壽财險山東省分公司,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金融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先後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大衆日報》《齊魯晚報》《時代文學》等數十家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新聞、文學作品數千篇,數十篇作品獲獎。

壹點号崔廣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