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宮醴(lǐ)泉銘
這句是标題。
〔九成宮〕:位于陝西省麒麟縣,前身是隋朝的仁壽宮。九成,是“九重(chónɡ)”的意思,其中的“九”,泛指“多”。在古漢語裡如“三”、“五”、“九”、“百”、“千”、“萬”之類的數字一般是虛指。九成二字連起來,是指九成宮“有多重(chónɡ)那麼高”,形容九成宮是多麼的高大、壯觀。注意,九成宮并非隻有一座宮殿,而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建築群。
九成宮建築早已不存。現存的建築是建國後的産物,規模是原建築的縮小版。(圖片來自互聯網)
〔醴泉(lǐ)〕:甘甜的泉水。醴,本義是甜酒,這裡引申為甜美、甘甜。
〔銘〕:古代文體的一種,内容短小押韻,多用來稱述生平公德,使傳揚于後世,或用于自警。如《陋室銘》等。
譯:九成宮内發現了醴泉這個祥瑞,為了紀念這件盛大美好的事情而寫的銘文。
祕(mì) 書監、撿挍(jiào) 侍中、钜(jù)鹿郡公 , 臣魏徵(zhēnɡ)奉敕撰。
這句是作者魏徵的官職。在古代,一般奉帝王诏書所書寫的話,官員均要在自己姓名的前面全部羅列官職。
〔祕(mì)書監〕:掌管朝廷圖書典籍的長官,還參與史書的修訂。祕,同“秘”。
〔撿挍(jiào)〕:同“檢校(jiào)”, 兼任,未正式擔任,即相當于“代理”。
〔侍中〕: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負責審诏、署奏的事情。侍中這一官職原比祕書監的官職高,應當要排在它的前面,隻因侍中前面加了撿挍二字,表示隻是代理侍中這個官職,類似虛職或榮譽頭銜,并沒有真正掌權,所以隻能排在祕書監的後面。
〔钜(jù)鹿〕:縣名,位于河北省,今稱“ 巨鹿”。
〔郡公〕:隋唐爵位制度之一。隋唐時期,爵位分為王、國公、郡公、 縣公等八級。魏徵的郡公位于該爵位制度的第三級。
〔魏徵(zhēnɡ)〕:隋唐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史學家,以善于勸谏最為知名。
〔敕撰〕:敕,皇帝的诏(zhào)書。撰,撰寫。原創用“撰”,抄錄用“書”。所以,在《九成宮》裡面,魏徵用的是“撰”,表示《九成宮》一文是他自己的原創。文末歐陽詢用的是“書”,表示他自己隻是抄錄。
譯:祕書監、撿挍侍中、钜鹿郡公 , 臣魏徵奉皇帝的诏書所撰寫。
維貞觀(guàn)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此則随之仁壽宮也。冠(guàn)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sǒng)阙(què)。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cēn cī)。
這段是說明全文創作的時間和九成宮的來曆,并且詳細地描述了九成宮的龐大規模。
〔維貞觀(ɡuàn)六年〕:維,句首語氣詞,無義。貞觀(ɡuàn)六年,為公元 632 年。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孟夏之月〕:即 “孟夏月”。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四月。孟,序數詞,第一。在農曆中,指四季中每季開頭的第一個月。注意:在農曆當中,一、二、三月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十一、十二是冬季。古人以“孟”“仲”“季”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來給四季的月份進行排序,如農曆的春季第一個月,叫“孟春”,即農曆正月;春季第二個月叫“仲春”,即農曆二月;春季第三個月叫“季春”,即農曆三月。其他三季以此類推。
〔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宮〕:皇帝,指唐太宗。乎,于,在。九成之宮,即“九成宮”。這句為倒(dào)裝句,“避暑”後置于句末,應為“乎九成之宮避暑”。
〔此則随之仁壽宮也〕:此,這。則,乃,是。 随,同“隋 ”,隋 朝。 隋文帝楊堅受封在随地, 以封地為國号“随(隨)”。鑒于東魏、西魏、北周、北齊分别隻有17年、23年、28年、25年的國運,都是典型地短命王朝,“随(隨)”字有“随從”、“跟随”的意思,楊堅不願自己建立的新王朝也跟随前面的短命王朝一樣,奔走不甯,天命短促;而且,“随(隨)”字有“辵”(chuò,即“辶 ”)這個偏旁,是“走走停停”、“跑”的意思,楊堅覺得會讓自己建立的新王朝立足不穩,十分忌諱,因此去掉“辵”,從變為“隋”,這樣就能避開這些不吉利的地方。有意思的是,隋朝還是變成了短命王朝,隻有短短38年的國運。隋朝滅亡,唐人恢複作“随”。 仁壽宮,隋時原名。也,語氣助詞,無實義。
〔冠山(ɡuàn)抗殿,絕壑為池〕:冠,本義為帽子。此為名詞作動詞,覆蓋。注意,冠讀第一聲的時候,是指帽子,讀第四聲的時候,才是覆蓋。抗,興,舉,即興建,建造。絕,截斷,阻斷。壑,山谷。 為,作為。池,護城河。
〔跨水架楹,分岩竦(sǒnɡ)阙(què)〕:跨,跨越,跨過。水,水面。架,架立。楹,柱子,結合上下文,這裡指橋柱。分,開辟。岩,險峻的地方。竦,通假字,通“聳 ”, 聳立。阙,宮門外築兩個高台,台上建立供瞭(liào)望的樓, 又叫“雙阙”。
阙,由于有兩個,故名“雙阙”。(圖片來自互聯網)
〔高閣周建,長廊四起〕:周,環繞。四,四周。起,建造。注意,這句是互文,上下句對仗,意思接近。上句是“周”,下句是“四”,現在有詞彙叫“四周”;上句是“建”,下句是“起”,可以組成“建起”一詞,即便是不知道“起”的意思,結合互文的特點與“建”的意思,猜都要猜它是“建造”的意思。直接翻譯成“高閣、長廊在四周建起”即可。
〔棟宇膠葛,台榭參差(cēn cī)〕:棟宇,泛指房屋。膠葛,交錯連綿的樣子。台,用土、石高高堆砌而成。榭,台上所建的房屋。參差, 錯落有緻的樣子。注意,這也是互文,“膠葛”與“參差”意思差不多,都表示建築物錯落有緻、高高低低。
譯:貞觀六年孟夏,皇帝在九成宮避暑,這是隋朝的仁壽宮。覆蓋山巒興建宮殿,截斷山谷作為護城河,跨越水面架立橋柱,開辟險峻的地方聳立雙阙。高閣、長廊在四周建立,房屋、台榭交錯參差。
仰視則迢遰(tiáo dì)百尋,下臨則峥嵘(zhēng róng)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huī),照灼(zhuó)雲霞,蔽虧日月。觀其移山回澗,窮泰極侈,以人從(zònɡ)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漢之甘泉不能尚也。
這段重點描寫了九成宮的豪華,介紹了九成宮避暑的優點,批評了隋朝統治者為了追求享受,以至于勞民傷财過度。
〔仰視則迢遰(tiáo dì)百尋〕:仰,擡頭向上。則,就有。迢遰,同“迢遞”,高遠的樣子,這裡形容九成宮雄偉、高大。百,泛指“多”。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曆朝曆代的“尺”,标準不一。因魏徵、歐陽詢是隋唐時代的人,這裡按隋唐時期一尺計算,約等于30厘米,八尺約等于240厘米,即2.4米。按這樣算的話,百尋就有240米,相當于接近一百層的超高層建築。試想現代是因為有了鋼筋混凝土和先進的技術才能建造這麼高的樓,換做在古代,有這麼高大的建築麼?可見九成宮高達百尋是誇張的說法,純屬是形容九成宮的雄偉。這句是指在九成宮樓下,擡頭看九成宮就有百尋那麼高大。
〔下臨則峥嵘千仞〕:下,向下。在古漢語裡面,方位名詞如“東南西北”、“前後左右”“上下”等等,均要變成動詞,前面要加“朝”或“向”,變成“向東”“朝東”等等。臨,彎腰察看。峥嵘,高俊深邃的樣子,這裡形容山谷深險。千,也是泛指“多”。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或七尺為一仞。仞多用來形容懸崖峭壁的深險,如高山萬仞、一片孤城萬仞山。如果這裡按八尺來算作一仞的話,那麼與一尋的長度單位相同,一樣都是2.4米,千仞換算下來,足足有2400米。世界上最深的峽谷,是我國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深度也就2268米。這麼深的峽谷,九成宮附近是不存在的,自然也是誇張的說法。這句是說站在九成宮的樓下,彎腰朝山谷察看,山谷就有千仞那麼的深險。
〔珠璧交映,金碧相晖(huī)〕:珠璧,珍珠和美玉。交,交叉。映,照射。金碧,黃金和美玉。晖,光彩照耀。這句是互文,上句“交”,下句是“相”,組成詞彙是“相交”,即相互交叉的意思。上句的“映”和下句的“晖”,都有日字旁,是光芒照射的意思。這兩句是說指隋朝的統治者用珍珠、黃金、美玉來裝飾仁壽宮,這些珠寶散發出來的光芒相互照耀。其中的“珠璧”“金碧”,并非實指,而是用來形容建築物非常的豪華壯觀。
〔照灼(zhuó)雲霞,蔽虧日月〕:照灼,照亮。灼,明亮。蔽,遮蔽,這裡指把……遮蔽得。虧, 欠缺,短少,這裡引申為若隐若現,或半掩半現。這兩句是指用來裝飾仁壽宮的珠寶,散發的光芒照亮了天空的雲霞,把日月遮蔽得若隐若現。
〔觀其移山回澗〕:觀,看。其,它,指九成宮建築群。移,移平。回,旋曲,這裡意為改變走向。澗,山間流水。這句是說隋朝統治者又是移山又是改變澗水的走向,大興土木,勞民傷财。
〔窮泰極侈〕:窮,極緻,終極。泰,驕縱,奢侈。極,極其,極度。侈,奢侈。“窮泰”和“極侈”是同一個意思,表示奢侈到了極點。
〔以人從欲〕:以,因為。人,指隋朝統治者。從,通“縱”,放縱。欲,貪欲。這句是說,這都是隋朝的統治者放縱了自己的貪欲所導緻的。
〔良足深尤〕:良,确實,的确,這裡意為真是。足, 足夠,這裡相當于稱得上。深尤,深深的罪過,大罪過,這裡意為罪孽深重。尤,罪過,過失。這句是說,真是稱得上罪孽深重。語氣帶有譴責的意味。
〔至于炎景流金,無郁蒸之氣〕:至于,到了。炎,炎熱。景,太陽。注意“景”字上面有日字頭,表示跟太陽有關。流,熔化。金,金屬。郁蒸,郁悶蒸騰。之,的。氣,氣息,熱氣。這句是說,到了炎熱的夏天,太陽可以熔化金屬的時候,九成宮裡面沒有一絲郁悶折騰的熱氣。
〔微風徐動,有凄清之涼〕:徐,徐徐,輕輕地。動,吹動。凄清,微寒清爽。涼,涼爽,涼快。這句是說外面的微風輕輕地吹來,九成宮裡面充滿了清涼,十分涼爽。
〔信安體之佳所,誠養神之勝地〕:信,的确,果真。安,安養。體,身體。之,的。佳所,好場所。誠,實在,的确。養,調養。神,精神。勝地,好地方。這句是互文,上句和下句是同一個意思。
〔漢之甘泉不能尚也〕:漢,漢朝。之,的。甘泉,指甘泉宮,在陝西省。原為秦朝的離宮,漢武帝時擴大規模作為避暑行宮。尚,超過。
譯:擡頭向上看(九成宮),(九成宮)就有百尋那麼的雄偉;彎腰向下看(山谷),(山谷)就有千仞那麼的深邃。(九成宮之前被隋朝的統治者用)珍珠、黃金、美玉(所裝飾),(這些珠寶散發的)光芒相互交叉的照射。(它們)照亮了天上的雲霞,把日月遮蔽得若隐若現。看它移平山巒、改變澗水的走向(來大興土木),奢侈到了極點,(這都是)因為隋朝統治者放縱了自己的貪欲(導緻的),真是稱得上罪孽深重。到了炎熱的夏天可以熔化金屬的時候,(九成宮裡面)沒有一絲郁悶蒸騰的熱氣;(外面)微風輕輕地吹拂,(九成宮裡面)充滿了清涼,十分的涼爽。的确是安養身體、調養精神的最佳場所,漢朝的甘泉宮都不能超越。
皇帝爰(yuán)在弱冠(guàn),經營四方,逮(dài)乎立年,撫臨億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終以文德懷遠人。東越青丘,南逾(yú)丹儌(jiào),皆獻琛(chēn)奉贽(zhì),重(chónɡ)譯來王;西暨(jì)輪台,北拒玄阙(què),并地列州縣,人充編戶。
這段濃墨重彩地介紹了皇帝統一天下、四方歸附的功績。
〔皇帝爰(yuán)在弱冠(guàn)〕:爰,助詞,無義。弱冠,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為成人,進入二十歲後要行加冠禮,因二十歲的年紀身體尚未強壯,故名。李世民開始輔助其父李淵起兵統一天下的時候,時年十八歲,這裡“弱冠”是虛指。
〔經營四方〕:經營,規劃創立事業。四方,天下。
〔逮乎立年〕:逮乎,等到。立年,即而立之年,三十歲。李世民稱帝時,年二十九歲,“立年”也為虛指。
〔撫臨億兆〕:撫,體恤,撫慰。臨,統治。億兆,萬萬為億,萬億為兆,此處指天下億萬百姓。
〔始以武功壹天下〕:始,最初,開始。以,用。武,軍事武力。功,功績。壹,統一。海内,天下,國内。
〔終以文德懷遠人〕:終,後來。文德,禮樂教化,類似現代所說的文化軟實力。懷,安撫。遠人,遠方的人民。
〔東越青丘,南逾丹儌〕:東,(國家領土)向東方。越,越過。青丘,青丘國。傳說的海外國名,泛指海外的蠻荒之地。南,向南方。逾,逾越。丹儌,南方的邊界。儌,通“徼(jiào)”。古人認為南方的邊疆是赤色,故名丹儌。
因南方多紅色的土壤。古人認為南方的邊疆是赤色,故名。
〔皆獻琛奉贽,重譯來王〕:獻,進獻。琛,珍寶。奉,進奉。贽,初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重譯,輾轉翻譯,一層又一層翻譯。來,朝見,朝拜。王,君主。
〔西暨輪台,北拒玄阙〕:西,(國家領土)向西方,暨,抵達,達到。輪台,即輪台國,古代西域的一個國家,今在新疆米泉縣。北,向北方。拒,抵禦。玄阙,傳說天帝居住的地方,泛指北方極其遙遠之地。“越”“逾”“暨”“拒”,都有到達之意。
〔并地列州縣,人充編戶〕:并,合并。地,土地。列,行列,這裡意為設置。州縣,古代行政區域的州與縣的合稱。州,大緻對應得上現在的地級市。充,繁多,這裡形容百姓數量多。編戶,編入國家的戶籍。
譯:皇帝在二十歲時,規劃統一天下的事業,到了三十歲時,統治撫恤天下億萬的百姓。最初是用軍事武力的功績統一了國内,後來就用禮樂教化來安撫遠方的人民。(領土)向東越過了青丘國,向南逾越到了丹儌,(這裡的人)都進獻珍寶等禮物,經過了一層又一層的翻譯來朝拜皇帝;(領土)向西抵達到了輪台國,向北抵禦到了玄阙,合并土地設置州和縣的行政區,把所有的人都編入了國家的戶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