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廣闊的國土養育了辛勤的中華民族。
人們在這片土地上耕織勞作,千年來,全國各地都有着獨屬于自身特色的美食。
南方喜歡米飯,北方喜歡面食,隻是一個囫囵的概括,各地的美食小吃可謂極具特色。
然而有一種小吃,卻讓許多人哪怕時隔多年,也還是敬而遠之,它就是切糕。
切糕後遺症切糕原本是屬于新疆等地的特色美食,在當地被稱之為瑪仁糖。
它使用多種高熱量食材,如核桃仁葡萄幹蜂蜜等熬制,在制作成功後口感香甜,小小的一塊就可以快速補充能量,在古時候是當地人外出遠行的幹糧。
在現代,切糕作為一種特色美食,出現在内地的許多城市。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售賣過程中,一些商販強買強賣、遠超成本的高價以及其他的惡習,也讓衆多人對瑪仁糖,即切糕的印象降到了冰點。
這樣的看法,幾乎是覆蓋了各個年齡階段,人們對切糕的固有印象,變成了價高且宰客,這樣的認知,使得後來的切糕,即便是明碼标價的牌子,立在攤販身側,也少有人前去問詢。
曾經令人追捧的美食,緣何走到這般地步?
步步入坑切糕作為一種美食,大而言之,在食品行業,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除了食品的固有屬性,比如口味營養之類,還有營銷手段,以及消費者的口口宣傳等等。
很不幸在這幾點上上,切糕可謂一一踩雷,每一步都走在了坑中。
首先,切糕在全國市場上的出現,真正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仿佛是一瞬間,火遍大江南北,人人都知道這道美食的名字。
難道真有那麼多本地人特意去全國各地,宣傳特色美食?
其實不是的,在那些賣切糕的人當中,相當一部分并不是新疆本地人,隻不過是假借其名頭出售,以圖高價,正如賣新疆羊肉串的,卻大多數都不正宗。
而這也導緻了兩個後果,一是産品質量無法得到把控,制作工藝缺失;二是價格,定價的随意性,在當時對于此類食品的定價,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指導價格。
因此出現“天價”的切糕買賣,而口味卻并沒有達到食客的心理預期,如此這般,不被人诟病反倒奇怪。
第二便是市場不規範,反饋不及時。假如在當時的市場上,始一出現,強買強賣、高價天價、貨不對闆的現象。
不論是監管方,還是食品方,甚至第三方,能夠及時站出來,對以上不良市場行為,重點打擊,重拳出擊,現在的切糕,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新疆也不會痛失切糕這一美食名片。
而這也是無奈之處,在當時,并沒有一個統一權威的食品方,對切糕正名,洗清冤屈,不得不說,是一場遺憾。
在這其中,對于市場的不良行為,打擊力度不足,往往都是口頭教育批評,最多罰款,而這也導緻一些不法商販,既得利益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時甚至屢教不改,進一步擴大了不良影響的範圍。
形象固化以上種種,都導緻了許多人對切糕的形象固化,一提及便是覺得“價高坑人”,因此即便後期再怎麼明碼标價,也難以挽回客戶口碑和形象。
對于食品行業來講,口碑的建立千難萬險,而毀掉它可能就在一瞬之間。
舉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多年前我國乳業曝出重大食品安全問題,即便時至今日,也難振國内乳業信心。
諸多消費者甯願花高價,也要購買進口奶粉,一度導緻代購此類商品的火爆。難道真是國外的乳制品質量好嗎?其實也未必,很多人隻是在求一個心安而已。
對于切糕也是如此,形象的固化,使得它的宣傳和發展之路,走得異常之艱難。
結語現如今,切糕想要走入人們心中,首先平價是必須要走的一步,平價不是要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降級,而是适應廣大消費市場的實時應變,下沉市場,擴大受衆面也是近些年許多企業的不二選擇。
擺脫天價标簽,甩掉負面形象,方可輕裝上陣。
其次作為一個高熱量的食品,新時代下,如何在保證口味、營養不變的情況下,更加健康,更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求,這就為廣大的切糕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