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疑問,賈寶玉明明是一個男子,他在大觀園的住所名稱卻叫“怡紅院”,這個名字真是要多俗有多俗。甚至在大部分古裝電視劇中,怡紅院分明是煙花柳巷,尋歡作樂之處。
但細究《紅樓夢》文本,賈寶玉的住所叫“怡紅院”,并不是賈寶玉決定的。
怡紅院位于大觀園之中,大觀園又叫“省親别墅”,乃是賈元春被封“賢德妃”後,賈家為了方便接待元妃回家省親,專門斥資近百萬銀兩,修建了這所省親别墅,包括後文中衆姊妹以及賈寶玉能入住大觀園,功勞都在元妃身上:
如今早說賈元春因在宮中自編大觀園題詠後,忽想起那大觀園景緻,自己幸過之後,賈政必定敬謹封鎖,不敢使人進去騷擾,豈不冷落?況家中現有幾個能詩會賦的姊妹,何不命他們進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無顔;卻又想到寶玉,自幼在姊妹叢中長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進去,隻怕他冷清了。——第23回
元妃對于大觀園具有絕對的支配權,這其中就包括對大觀園内部各處匾額内容的審核。怡紅院為何叫怡紅院?這中間是有一個過程的。
《紅樓夢》第17回“大觀園試驗題對額”,賈政攜衆清客,帶着賈寶玉一起暢遊大觀園,并對大觀園各處的經典建築題對聯、匾額,在路過怡紅院(那時還是一處無名建築)時,衆人看到了這麼一副院中場景:
一入門,兩邊都是遊廊交接,園中點襯幾塊山石,一邊種着數本芭蕉;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第17回
這處建築内最醒目的景就是院中的芭蕉、海棠,芭蕉為“綠”,海棠為“紅”,所以在題匾額的時候,賈寶玉依照自己的審美理論,題了“紅香綠玉”四字為匾額,且看原文:
寶玉道:“此處蕉棠兩植,其意暗蓄‘紅、綠’二字在内。若隻說‘蕉’,則‘棠’無着落;若隻說‘棠’,‘蕉’亦無着落。固有‘蕉’無‘棠’不可,有‘棠’無‘蕉’更不可。”賈政道:“依你如何?”寶玉道:“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第17回
可這“紅香綠玉”四字,終究是賈寶玉自己題的,到了後來元妃省親的時候,她看到此處建築匾額為“紅香綠玉”,心中十分不喜歡,所以她将其改成了“怡紅快綠”四字:
元妃乃命傳筆硯伺候,親搦湘管,擇其幾處最喜者賜名。按其書雲:顧恩思義【匾額】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此一匾一聯,書于正殿。是賈妃口氣。】“大觀園”【園之名】、“有鳳來儀”【賜名曰:潇湘館】、“紅香綠玉”改作“怡紅快綠”【即名曰“怡紅院”】、“蘅芷清芬”【賜名曰:“蘅蕪苑”】、“杏簾在望”【賜名“浣葛山莊”】。——第18回
換言之:“怡紅院”這個名字并不是賈寶玉起的,而是來源于元妃的“怡紅快綠”。
我們順便說說,元妃為啥要将“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這應跟元妃個人性情有關,“紅香綠玉”四字中“玉”、“香”二字過于軟糜流俗,正如賈政批評賈寶玉那般:無知的蠢物!你隻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哪裡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
元妃既能為家族利益進宮,自然是胸有丘壑之女子,筆者私自推測賈家三春之中,元春的個人性情應該和探春比較接近,探春所居住所名為“秋爽齋”,要的就是一個爽利闊大;元妃改“怡紅快綠”,用“怡、快”二字,登時将匾額的風格拉上了一個層次。
因此,我們真正應該探讨的問題不是“賈寶玉為何給住所起名為怡紅院”,而應該是“賈寶玉為何選擇怡紅院做自己的住所”,因為怡紅院的名字是元妃定的,隻不過賈寶玉自己選擇住進了裡面而已。
賈寶玉為何要住進怡紅院,筆者認為原因有二:其一,怡紅院的内部裝飾精緻巧妙,很符合賈寶玉的審美特點,書中這般記載怡紅院的内部裝飾:
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闆,或“流雲百蝠”,或“歲寒三友”......一槅一槅,或有貯書處,或有設鼎處,或安置筆硯處,或供花設瓶、安放盆景處;其隔各式各樣,或天圓地方,或葵花蕉葉,或連環半壁,真是花團錦簇,玲珑剔透......衆人都贊:“好精緻想頭!難為怎麼想來!”——第17回
如果怡紅院内部動辄挂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對聯,再放幾個大書架,上面放一些《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之類的書,恐怕賈寶玉也萬萬不願意住進去了。
賈寶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對于住所的要求也是以花哨為主,譬如第5回賈寶玉去甯國府,中途午睡,他就不願意睡上房,而要去秦可卿的豪華閨房中午睡,此是一理。
其二,賈寶玉選擇怡紅院為住所,還有一個隐晦的原因,那就是怡紅院距離潇湘館很近。而潇湘館恰好是林黛玉的住所:
隻見林黛玉正在那裡,寶玉便問她:“你住哪一處好?”林黛玉正心裡盤算這事,忽見寶玉問她,便笑道:“我心裡想着潇湘館好,愛那幾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欄,比别處更覺幽靜。”寶玉聽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樣。我也要叫你住這裡呢。我住怡紅院,咱們兩個又近,又都清幽。”【擇鄰出于玉兄所謂真知己。】——第23回
賈寶玉、林黛玉自幼在一處長大,互為知己,所以在選擇住所的時候,彼此的遠近距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好比今天學校換座位,學生都喜歡提前和關系好的朋友商量坐一起。
但賈寶玉恐怕自己也沒想到,到了現代,怡紅院卻成了今人潛意識中煙花柳巷的代名詞,亦值得一笑。
本文乃“紅樓不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