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月16日電 題:貴州錦屏:打好鄉村振興的“羽毛球”
新華社記者羅羽
“2022年,公司羽毛球生産量和銷售額分别為330萬打和2.3億元,實現了逆市上揚。”走在生産車間内,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兵邊巡查羽毛球生産情況,邊向記者介紹,目前工人們正趕制新訂單,希望2023年再創佳績。
胡兵說:“疫情給各行業帶來挑戰,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并未改變,羽毛球銷售市場總體穩定。加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發展一直呈上升态勢。”
圖為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車間裡生産羽毛球。新華社記者羅羽 攝
亞獅龍所在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2017年,當地通過招商引資引來亞獅龍。2018年,企業和地方攜手投資上億元,建設占地面積153畝的貴州亞獅龍産業園。
目前,産業園已完成建設總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成為集羽毛球生産和羽毛球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羽毛球産業園,帶動錦屏當地及周邊群衆超460人穩定就業。
羽毛球生産包括洗毛、曬毛、分級、插球、成品全檢等38道工序,幾乎每道工序都需要工人嚴格把控。家在附近的40歲工人龍竹香自2018年起就到園區上班,工作崗位是成品全檢。她說,在家門口就能穩定就業,還能學習到技術,“很是滿意”。
圖為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車間裡生産羽毛球。新華社記者羅羽 攝
感到滿意的還有41歲的吳滿花,這名在錦屏縣敦寨鎮亮司村大沖商品鵝養殖基地上班的工人,自2022年10月轉變為代養戶後,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
在大沖商品鵝養殖基地,50多個養殖大棚沿着谷地排成兩列從山中蜿蜒而出。作為基地的養殖工人,吳滿花過去每月工資3200元,成為代養戶後,她代養5個大棚的鵝,隻需按要求達成每批次超七成的成活率,就可以拿到六七萬元的年收入。
圖為貴州錦屏縣敦寨鎮亮司村大沖商品鵝養殖基地内養殖的商品鵝。新華社記者羅羽 攝
“一隻鵝有14片翎毛可以提供給羽毛球生産企業,售價四五元。”負責統籌全縣鵝規模養殖的貴州錦屏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如勇介紹,錦屏縣引進亞獅龍這一龍頭企業後,圍繞補足和做強産業鍊,先後大力發展鵝養殖和屠宰業,布局并引進了羽毛球球拍、包裝生産等企業。
沈如勇說,錦屏縣鵝産業過去是農戶散養、不成規模,如今是公司化、規模化養殖,年出欄量超過22萬羽,發展勢頭良好。
“錦屏縣絕大部分的鵝養大後,會送到公司屠宰場進行屠宰,翎毛賣給亞獅龍,鵝肉發售到全國各地。”貴州恒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波介紹,作為錦屏縣2021年年底引進落地的食品企業,其屠宰場年屠宰能力為300萬羽,可輻射貴州周邊地區,目前帶動就業超120人。
“近年來,錦屏縣還大力開展羽毛球體育賽事,以賽事活動助推全縣文化旅遊産業發展。”錦屏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尹慧蘭表示,圍繞羽毛球産業,錦屏縣不斷壯大産業鍊,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