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2 02:23:20

緻敬

四川非遺傳承人

文化,是一個地域的獨特印記,更是一方水土的根與魂。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古往今來,在巴蜀文化的曆史中,總能看到華夏文明最初的星火、成長的足迹。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

↑眉山青年泥塑家李長青正在工作室内研究泥塑創作 陳鵬 攝

非遺傳承,是對傳統文化遺産的創新式傳承,有着厚重博大的文化根脈;革故鼎新的文化活力,是四川人創新創造的一個生動切面。這種創新因子,自古以來就镌刻在每一個四川人的基因之中,成為發展天府文化的内生動力。

“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正在為非遺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力量。

作為文化大省,四川擁有大量非遺項目,對非遺實施了多重保護,尤其注重傳承人保護成績斐然。

今天,讓我們一起向

非遺傳承勞動者緻敬

讓我們在他們精湛的技藝裡

去欣賞那些世代相傳非遺技藝

去了解那些生生不息

曆久彌新永不減退的非遺吧!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

01

抟泥為陶 薪火相傳

四川非遺傳承人 | 蘭章樹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

向上滑動閱覽

蘭章樹出生在自貢市富順縣農村,從13歲開始跟随父輩學習土陶制作技藝,已有四十餘年制陶經曆。20多歲時,他來到彭州桂花鎮雙紅村,被當地的土陶文化所吸引,更看中了這片能讓他施展才華的沃土,從此在這裡安家。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

苦學藝 建龍窯

蘭章樹從小學習制陶,經過多年勤學苦練,他早早地便熟悉掌握了制作土陶的各門技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

在了解到桂花鎮土陶廠雖然很多,但都是利用平窯進行制陶,沒有一家是開龍窯的,蘭章樹萌生了紮根下來自己辦廠,讓這延續了百年的窯火重新燒起來的念頭。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7

198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蘭章樹創辦了桂花龍窯土陶廠,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終于把土陶廠經營得有聲有色。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8

創新思路 讓土陶脫離發展困境

不過社會在變革,随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日用陶的需求在不斷地下降。半輩子都與泥土打交道的蘭章樹,看着好不容易複燃的龍窯又面臨被廢棄的危機,身邊許多的陶窯受到市場的沖擊改為磚瓦廠,這讓蘭章樹十分着急和焦慮。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9

經過深思熟慮,蘭章樹做出一個大膽的選擇——對産品結構進行變革。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0

土陶廠引進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引進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設計人才。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時尚的設計,蘭章樹的土陶廠運作開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1

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蘭章樹用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示了桂陶的魅力。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2

現在土陶廠經營着景觀陶藝、花盆系列、噴泉水器系列、雕塑系列、陶瓷浮雕系列等多個系列,在秉承着傳統的工藝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3

子承父業 堅守非遺技藝

蘭章樹的兒子蘭勇在父親的培養下現在已可以獨當一面,接手龍窯土陶廠的經營,并沿着父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财富不斷地發展和壯大桂花土陶傳統制作技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4

蘭勇先從非遺教學方面入手,建立陶藝實訓體驗基地,與四川美術學院、四川西華大學等建立合作,承接陶藝專業大學生進行實訓,把陶藝教學創作和陶制産品開發結合起來,為曆史悠久的桂花土陶注入新的活力。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5

如今,已經與制陶打了40餘年交道的蘭章樹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他仍“手随泥走,泥随手變”,制陶對于蘭章樹早已經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生的摯愛……

02

蜀風遊唱 為四川代言

四川非遺傳承人 | 吳瑕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6

向上滑動閱覽

,時長05:31

千年前,唐代詩人杜甫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的名句。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四川揚琴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吳瑕以一曲《落雪千山等歸人》描繪出這座蜀中名山、冰雪聖地的萬種風情和千般畫意。婉轉優美的演唱,介于曲藝與民族唱法之間的獨特音色,深情傾訴了那個随前塵雲煙散去,唯有一世惦念的千年等待。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7

四川揚琴是四川說唱藝術的代表性曲種之一,又稱“四川琴書”。其流布于四川省漢族地區,因采用揚琴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

傳統四川揚琴由五個演員分成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表演,行話謂之“五方人”。演出時一般以坐唱為主,也可站立表演。演員在場上有說有唱,同時自操樂器伴奏。曲目中人物衆多、不敷分配時,可一人兼唱多角。唱腔包括省調和州調兩類。傳統曲目有《闖宮》《醉酒》《秋江》等上百個。四川揚琴藝術特點是華麗柔美、細膩委婉、聲情并茂、注重潤腔與傳情達意。2008年,四川揚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03

數十載精一技 守護千年銀花絲

四川非遺傳承人 | 道安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8

向上滑動閱覽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成都銀花絲制作技藝’傳承人,我有責任把這項流傳千年的技藝傳承下去。”道安說。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19

成都銀花絲以“平填花絲”著稱,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與蜀繡、蜀錦、漆器、竹編并稱為成都非遺“五朵金花”。2008年,成都銀花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小,道安就喜歡書法和美術,初中開始,她就進行了系統的美術學習,白天上文化課,晚上在夜校學習繪畫。1980年,18歲的道安高中畢業後,通過美術考試進入成都金銀制品廠,開始了一直渴望從事的傳統工藝品制作。最初,道安被分配到新産品設計試制組,跟随溫曉秋老師學習銀花絲制作技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0

成都銀花絲技藝的經典之作——《龍鳳熏球》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一開始,道安以為,看上去精緻亮白的銀花絲,應該有一個文雅的制作環境,可事實上銀花絲制作藝人每天面對的都是焊槍、耐高溫石棉闆、锉刀、剪刀、釘錘等工具,他們還需熟練掌握冶金、機械加工、化學試劑調配等技能。

“我跟師父抱怨說根本沒想到這個工藝這麼難,師父告訴我,如果要幹這行,就必須能吃苦。”不服輸、不怕苦的道安咬牙堅持了下來。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1

亮相于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銀花絲作品

20世紀90年代末,成都金銀制品廠改制,大批老師傅轉崗改行,道安也選擇離開了單位。但她并沒有放棄這門技藝,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潛心研究銀花絲技藝,将以往很多老師傅們靠經驗完成的工序摸索形成了科學标準的流程。

道安說:“銀花絲制作工序非常複雜,需經曆銀材料提純、拉絲、手工絞合、焊接、洗色等十二道工序。以前在廠裡每個人就負責自己的那一道工序,後來我向不同的老師傅‘取經’,有的老師傅傳授的經驗不準确,失敗率很高,我就反複實驗,這才掌握了全部工序。”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2

道安在制作雙耳牡丹花瓶擺件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銀花絲技術是中國工藝幾千年濃縮的精華,我有責任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重新認識它。”為了讓該工藝得以延續,道安開始四處尋找願意學、能吃苦、還愛銀花絲的年輕人,在道安看來,年輕一代是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的關鍵。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3

“現在我的工作室有12名學徒,我希望能有更多願意學、能吃苦、喜愛銀花絲的年輕人,用他們的新理念加上新技術,将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道安說。

2008年,在道安的熏陶鼓勵下,女兒王曉璐加入到成都銀花絲的傳承與創新中來。設計專業畢業的“80後”王曉璐,在繼承母親傳統手藝的同時,也希望給銀花絲注入更多的裝飾性與實用性。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4

王曉璐作品 蜘蛛系列首飾

王曉璐把銀花絲元素運用到耳環、項鍊、手鍊等首飾設計中,加上燒藍、琺琅、鑲嵌等技藝,為銀花絲工藝品帶來了時尚氣息。除了設計單品飾物外,她還在品牌的包裝與推廣上進行開拓,實現産品設計、生産、包裝、推廣一條龍的良性發展鍊條。她希望将道安銀花絲打造成家喻戶曉的時尚品牌,讓“放下身段”的銀花絲走入尋常百姓家。

04

婉轉川音 演繹鄉情

四川非遺傳承人 | 肖順瑜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5

向上滑動閱覽

肖順瑜,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四川清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生于1936年12月,四川遂甯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52年畢業于川北遂甯軍分區供衛隊,53年轉業任西南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并學習四川清音。55年任四川人民廣播電台曲藝隊清音演員。曾多次在全國、四川省獲獎。代表作品有《思凡》《出北塞》《貴妃醉酒》《黛玉葬花》等。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6

四川清音曾有“唱小曲”的别稱,因演唱時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叫“唱月琴”“唱琵琶”。它形成于明末清初,長期以來一直在四川省漢族地區流傳,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曆史。2008年,四川清音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7

肖順瑜指導學生

“肖順瑜——四川清音”是2015年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開展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在記錄過程中,肖順瑜老師年事已高且身體不太好,但面對非遺保護傳承記錄工作還是絲毫不懈怠,超高水準的演唱與認真負責的職業精神讓記錄的工作人員無不感到敬佩。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8

從16歲走上四川清音之路至今,轉眼已經60餘年。60餘年執着堅守,為四川清音無悔付出,60餘年風雨兼程,緻力于四川清音的傳承發展。在文化大繁榮的今天,肖順瑜正以更大的熱情和更積極的行動、更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譜寫四川清音振新發展的新篇章,四川清音也早已融入了肖順瑜的生命之中。

05

紙薄情深

四川非遺傳承人 | 陳秀君

,時長07:20

四川省國家級非遺項目竹紙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秀君,從公公楊再堯手中接棒,以手抵心,将古法造紙的七十二道工序完整保留,那些經由歲月沉定下來的美,終由她和公婆、兒媳齊心守藝傳承了下來,演繹出一張薄紙背後的深情故事。

06

讓非遺傳承和旅遊融合

四川非遺傳承人 | 楊華珍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29

向上滑動閱覽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0

楊華珍作品:藏羌織繡藏寨(松崗群碉)

楊華珍是阿壩州藏族傳統編織挑花刺繡協會會長、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館長。出生于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爸爸是藏族人,媽媽是羌族人,兩個古老的民族在這巍巍大山裡共同創造了神秘的藏羌文化。楊華珍所學的藏羌織繡技藝就在這塊土地上代代相傳,外婆傳給媽媽,媽媽再傳給女兒。楊華珍六歲的時候完成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件作品,一個布娃娃。從此,她和藏羌織繡就再也沒分開過。迄今為止她創作了《十二月花》《豐收舞》《松崗群碉》等衆多經典作品,受到國内外諸多藝術家的贊賞。

07

一把油紙傘 一城煙雨寒

四川非遺傳承人 | 畢六福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1

向上滑動閱覽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2

畢六福,是泸州分水油紙傘的第6代傳承人。從幾歲幫父母穿線、上油開始,畢六福幾乎将他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分水油紙傘”上。畢家制作的油紙傘曆史悠久,傳承綿延了300多年,曾經還在泸州、合江等地開過傘鋪。畢六福從小在師傅和父親手把手的指導下,掌握了制作油紙傘的全部技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3

2006年,國家啟動非遺保護。分水油紙傘迎來了新的發展,成為了泸州市級非遺。到2008年,分水油紙傘被列入了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畢六福被确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4

畢六福除了把手藝傳給了兒子,還教給了廠裡的工人們。近些年,他還頻頻被四川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邀請前往講授制傘技藝。

“油紙傘除了能夠遮風蔽雨,還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趁我現在還做得動,希望把一身的技藝都傳下去。”傳承人畢六福動情地說道。

08

制茶世家 蒙頂躍華

四川非遺傳承人 | 張躍華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5

向上滑動閱覽

四川名山縣蒙頂山南麓是茶馬古道的起點,這裡有一戶制茶世家,世世代代傳承着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1959年,這戶制茶世家,誕生了與茶打上一輩子交道的人——張躍華。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6

開茶廠這些年來,張躍華每天都想着如何做好茶,如何做得比别人更好,甚至不去考慮是否能賺錢。妻子也十分理解并支持他,二人一起燒鍋、上竈、做茶;除了埋頭苦幹,還得學學别人做茶,睜眼看世界,溫故而知新;張躍華為人真誠實在,家人支持,茶廠老員工也願意跟着奔波,摸索出新機器新技術,傳統工藝也不斷推陳出新。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7

一方熱土,一顆真心,張躍華曆經幾十載,遍嘗苦辛,将蒙山茶傳統制技藝發揚光大。他不僅僅局限于為人們獻上一杯千年前的清香,而是打造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和運動休閑為一體的“茶文化體驗之旅”,從源頭上打造茶葉種、制、銷、飲、茶文化體驗全産業鍊閉合循環模式,促進了茶産業、茶生态、茶經濟和茶文化全産業鍊協調發展,讓這項傳統非遺技藝煥發全新的生命力。

除此以外

在四川其他非遺項目中

也湧現出一群默默無聞的非遺傳承勞動者

↓↓↓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8

自貢市沿灘區九洪鄉張灣村,“徐氏雕刻”第四代傳承人徐國章希望此藝術能發揚光大。 芶思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39

非遺傳人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園展演唐三彩制作過程。 李向雨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0

荥經縣荥經黑砂藝術館内,陶藝工藝師葉骁正忙碌着。餘坪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1

泸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觀音閣村,“灘灘酒”的第六代傳承人牟小平從泥土裡取出經過多年“雪藏”的土陶灌裝紅高粱原生态白酒。 劉學懿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2

荥經縣黑砂工藝廠内,燒制黑砂的窯工承受窯中1300多度高溫的輻射燒制黑砂器皿。餘坪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3

鄰水手掌木偶唯一傳人張賢光與3歲孫子張宇豪同台為學生們“演繹”掌上木偶戲。 劉蘇閱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4

泸州市江陽區大河街,川劇演員們在化妝。 劉學懿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5

武勝縣飛龍鎮蘆山村民間藝人許祖金在制作竹絲畫。 周松林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6

叙永縣糕點師傅正在将壓制成型的兩河桃片放入鐵鍋内,進行徹底蒸熟。 李欣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7

眉山市仁壽縣城市濕地公園,汪洋鎮的擡工們在闆凳上表演擡花轎。 姚永亮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8

樂山市中區棉竹鎮來鶴寺村,“永青閣”毛筆的第五代傳人81歲的汪延興老人和53歲的兒子汪福俊坐在自家作坊窗前制作毛筆。 肖雨楊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49

嶽池縣嘉陵鄉福興寺村楊輝剛老人的大兒子在裝餅準備榨油。楊茂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0

德陽市旌陽區天元場鎮一木器工作室裡,64歲的劉燕西正伏案将指甲碎片鑲嵌在木梳齒尖上。肖雨楊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1

德格縣麥宿地區普馬鄉美麗藏區鄉,木雕班傳承人藝人澤翁彭措正在指導學生學習木雕、雕刻、描線等技藝。衡昌輝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2

德昌南山傈僳鄉小南山村,一場傳統的傈僳族婚禮即将舉行,鄉道上擠滿了前去參加婚禮的村民。華小峰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3

中江縣傑興鎮覺慧村6組挂面戶劉昌全正在晾曬手工挂面。 王平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4

南充順慶區李家鎮高家溝村的一間民房裡,制琴師李軍偉與兒子家傳古法雕琢聲音。梁洪源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5

成都木偶戲非遺傳承人羅興康和妻子楊露群在家中對木偶吐火進行測試。 肖雨楊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6

壤塘縣中壤塘鎮一所清靜幽雅的唐卡傳習室内,學員進行唐卡繪制。 尹鋼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7

興文縣石林鎮風景區的天泉洞内,遊客觀看大壩高裝表演。 楊樹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8

南充市高坪區斑竹鄉的竹編生産廠裡,萬學在庫房裡忙着把用竹編制作的半成品進行二次制作。李向雨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59

眉山市東坡區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跟随劉氏匾聯木刻技藝非遺傳承人劉茂林(中) 學習木刻技藝。張忠蘋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0

成都1906軍民融合創意工廠一家簡樸而低調的工作室裡,店主人戴紅藝(左)和陶藝設計師楊傑(右)一起讨論锔瓷修補方法。肖雨楊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1

德陽市旌陽區東湖鄉高槐村,德陽潮扇省級傳承人楊占勇正在指導村民們學習潮扇制作。 張智勇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2

綿竹年畫非遺傳承人在工作室制作木版年畫。尹鋼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3

廣安市武勝縣萬隆鎮躍進街堅守半個多世紀的手工制鼓人袁有富在制作鼓腔。 海鷹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4

成都市非遺傳承項目之一,精美絕倫的蜀繡刺繡。 尹鋼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5

成都市錦江區牛沙路社區兒童之家,孩子們正在學習體驗皮影戲表演。 李向雨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6

宜賓市珙縣玉和苗族鄉鳳凰村鳳凰福居聚居點,苗族姑娘們制作非遺“苗族臘染”。 蘭鋒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7

成都川劇絕活表演中,快如閃電的川劇變臉融入互聯網時代的符号。 尹鋼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8

華蓥市祿市鎮六水溝村“百萬玫瑰---夢幻花海”特色鄉村旅遊示範園,民間藝人在表演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重慶銅梁舞“火龍”, 迎接“紅五月”到來。邱海鷹 攝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69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制度是非遺傳承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2007年以來,我省先後認定了6批764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們積極參與傳承活動,為我省非遺保護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70

日月更疊,無數個時辰的積澱賦予四川人獨到的生活智慧與處世哲學。流光易逝,每個普通人不舍晝夜地與時間相處并進,才得以傳承、鑄就出四川非遺生生不滅的魂與骨。

匠心賦能非遺傳承(匠人巧奪天工非遺傳承千年)71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