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思考中華傳統美德的豐富内涵

思考中華傳統美德的豐富内涵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00:08:24
關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思考

傳統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個民族世代積累下來的相對穩定的曆史經驗。中國傳統美德也經曆了幾千年的曆史,中華傳統美德用其博大精深潛移默化影響着每一代中國人,但同時随着時代發展,資本主義暫時占了上風,他們有稱霸世界的野心,在武力上征服不了社會主義,就試圖通過文化侵略來搞垮社會主義,曾經的泱泱大國蘇聯就因此而四分五裂。而如今,中國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不管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方面都在不斷的進步,資本主義國家又想重施故技,在中國故意制造混亂,在文化上提倡曆史虛無主義和全盤複古論兩種錯誤觀點。為了不讓資本主義的詭計得逞,我們需要了解并做到以下四點

思考中華傳統美德的豐富内涵(關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思考)1

一、什麼是中華傳統美德

“德”指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和人的内心信念來維持的調整人們相互關系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道德是指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範的總和“美德”一詞在人格心理學裡的含義是這樣的:凡是可以給一個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東西,包括力量、勇氣、自信等。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而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内。中華傳統美德是中國曆史上不同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體現,是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和概括。康德曾說過:“有兩樣東西,我們越經常越持久地加以思考,他們越使心靈充滿始終新鮮不斷增長的敬仰與和敬畏:頭頂上的燦爛星空和心裡面崇高的道德法則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中國傳統道德與文化思想受着奴隸思想與封建思想的侵蝕中華傳統道德中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為規範是中華傳統道德的精華。“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權力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權謀詭詐,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卻不使用就更高明了。用層層的遞進告訴我們怎麼保持内心的純潔,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這些智慧後來都成為美德融進我們的心裡。同樣的“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兄弟本是同根生,莫因小事起争論”等賢言名句,告訴我們最樸素卻很多人都不懂的道理,照顧好父母。

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必要性

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毋庸置疑,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問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這也是他們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個性的重要基礎。從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實踐中,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要依據自己國家國情去實現現代化。

其次這也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需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就是有一個核心,為人民服務,,一個原則,就是集體主義,五個要求,愛祖國,愛人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繼承和弘揚傳統美德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也可以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内容,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人際關系更加協調,經濟社會更好發展。

最後,這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作為一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是正常的,“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劉向在書中寫到。但同時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在迷茫時的一盞燈,孤獨大海中的指南針,懸崖峭壁上的一根繩,沒有關系,它是你心中的精神支柱,它融進你的血液,它用仁愛,中庸,大同等智慧解答你心中的謎題。

三、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重視集體利益

重視集體利益,就必須了解集體主義。集體主義,作為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态,是在資本主義曆史條件下,無産階級在生産鬥争和階級鬥争的實踐中産生和形成的著名詩人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慷然氣概才是一名真正的改革者氣派,因為他熱愛集體,他才能受得當時統治者的信任。同樣的,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用滿腔熱血寫道“人終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後,才能鑄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還有這樣一句話“主暴不谏,非忠臣也;畏死不言,非忠臣也;見過則谏,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猜想屈原那些仁人志士應該含有這樣氣魄吧。還記得小時候我家門前有一副毛筆字寫在牆壁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希望用這句話來激勵他的子子孫孫,重視集體利益,在社會上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受到我爺爺的感召,我立志想做一個中國好公民,雖然有時候我為了班級或者院裡放棄自己的自由時間,舍棄了可以休息的時光,但是我覺得我是值得的,因為我又覺得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仁者,與天地一體”,仁愛的力量和作用是無窮的。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愛人”,他的這一思想緩和了人際和諧,也緩和了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大家都聽說過,“三尺巷”的故事古代安徽桐城縣有兩家鄰居因為蓋房子發生矛盾!互不相讓!其中一戶就給家中在京城做丞相的親戚去了一封信,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結果是:丞相回信說讓他三尺又何妨!意思就是叫他想開點!不要斤斤計較!結果就有了曆史上的三尺巷! 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聖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意思是說仁對于父子關系,義對于君臣關系,禮對于賓主關系,智慧對于賢者,聖人對于天道,都是極重要的,這都由命決定的,能否得到它們,其中也有天性的作用,所以君子不強調命的作用。仁愛本就是人天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去保持,去繼承與弘揚仁愛和中華傳統美德,仁愛不是特别難得到,而是特别難保持呀!當然仁愛并不是一味的退讓,“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這就是法與禮并存的原因吧,仁愛與原則必須并存的原因吧,

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智慧是無限的,但是它與驕傲絕不可能并存”著名軍事家拿破侖說。同樣的,俗話說,沖動是魔鬼,打開新聞看看,大多數殺人案件不是沖動或者驕傲導緻的嗎?同樣的,“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這簡短的故事蘊含着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謙讓”。

倡導言行一緻,強調恪守誠信

“誠,信也”,“信,誠也”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驷馬難追”,都極言了誠信的重要性。同樣的,曾子殺豬的故事大家想必都聽說過,原文内容是這樣的,曾子曰:"嬰兒非與也。嬰兒非有知也,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深刻體現了誠信的重要性。

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

人的精神生活使人擁有其他生物所沒有的心靈世界、精神世界,從而顯示出人的尊貴。人需要道德,中華傳統美德就是其中的精華,如果我們隻是滿足于物質追求,那麼與動物又有何兩異呢?但是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追求精神境界并擺脫超越功利并不是抛棄或摒絕功利,人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物欲功利而過着禁欲主義的生活,人生的超功利隻能建立在功利的基礎上。”魯迅也曾說過:“破帽遮顔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了自己心中理想,便不顧自己個人微小利益,完善自身道德。

四、中華傳統美德的蛻變

所謂“聖人教人,隻是就日用處開端就是要人民把倫理道德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仁義禮智信”貫穿于中華傳統美德的整個發展曆程,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觀。它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為人處世、成就事業的道德根本”這是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部分。林毓生說;“簡單點說,就是把一些中華文化系統中的符号和價值系統加以改造,使經過創造性的符号和價值系統,變成有利于變遷的種子,同時保留對文化的認同。”對此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衆所周知,中國是有着5000多年文化的文明古國,是唯一四大文明古國文明未曾中斷的國家。并不像美國,沒有“童年”,僅僅幾百年曆史,所以我們完全有可以驕傲的文化,卻面臨文化過度西化與文化複古的危險。随着洋節風氣的盛行,中國一些傳統節日卻遭受冷淡,一些中國人崇洋媚外,癡迷于韓劇或日漫或者歐美暴力血腥電影,甚至認為弘揚傳統文化與踐行傳統美德是一種保守與封閉,這種行為和思想是非常錯誤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