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8:47:59

看到“三人成虎”這個成語,是不是覺得這個成語應該是形容人多力量大?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1

的确,很多人都會将這個成語用于形容人多力量大:

錯誤造句

1.在最困難的3号巷道,幾名工作人員齊心協力,三人成虎,終于排空了積水。

2.大掃除時,我們班被分配到了最難打掃的區域,但是,我們齊心合力,三人成虎,最終打掃得幹幹淨淨,獲得表揚。‍

以上,就是被錯用的“三人成虎”,将這個詞被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

但是,這個詞正确的解釋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成語大詞典》對這個成語的解釋: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2

三個人都說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為真有老虎。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反複,就會使人信以為真。‍

看了這個成語的釋義,是不是突然想到一個詞——以訛傳訛?

沒錯,要記住,“三人成虎”的近義詞就是“以訛傳訛”。

接下來我們講一講,“三人成虎”的出處。

“三人成虎”這個成語在《戰國策》中頻頻出現。

第一個故事,出自于《戰國策·秦策三》。‍

話說,在秦軍攻打趙國的時候,秦軍一個首領王稽攻打邯鄲,結果一年半過去了,還沒有攻下。這些官兵們一年半都在戰場上,打仗打的都疲憊不堪,誰的心裡都在想家,此時秦軍的士氣非常低落。正在這個時候,有個名叫莊的人就勸王稽賞賜軍中官吏,以激勵全軍的士氣。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3

但是,王稽卻沒有聽從莊的提議。王稽是秦王很寵信的武将,他趾高氣揚的對莊說,“我這個人隻聽從大王的話,用不着别人插嘴管閑事。”

莊聽到王稽這麼說搖搖頭,對他講明利害,“大王不在這裡,你這麼做是看不起手下的将士們,如果這裡的官兵們不滿你的做法,他們就會在大王那裡說你的不是,到時候,你必然會招來怨恨。”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4

看到王稽一副不予理會的樣子,莊引古語告誡說:

“三人成虎,十夫揉椎。衆口所移,毋翼而飛。”

莊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他的意思就是說,三個人謊傳街市上有虎,那麼人們就會真的以為街市上有虎;十個人一起揉鐵椎,就能夠把鐵椎弄彎。謠傳雖然沒有翅膀,但是也能穿的很遠。

其實,莊就是在告訴王稽,這場仗打了一年半都沒有打勝,朝中的大王肯定會怪罪下來。如果能夠在此時安撫官兵,給予賞賜,以禮相待,那麼人心不會散。如果不把這些官兵放在眼裡,覺得他們無足輕重,可能會使官兵在軍中鼓噪起來,胡猜亂說,傳的人多了,謊言也會有人相信。這些傳來傳去的話真的傳到了大王的耳朵裡,恐怕大王也未必會相信你!

果然,當秦軍在邯鄲處于困境時,王稽有沒有給予賞賜,一些官兵就真的心懷怨憤,惡言相傷,甚至傳言說王稽一直攻不下邯鄲的原因是王稽意圖謀反。這本是無稽之談,但是因為傳的人多了,就連秦王也信以為真,十分震怒,若不是朝中有大臣給王稽求情。王稽差點就被秦王給誅殺了。

後來,莊所引用的這句話中的“三人成虎”、“毋翼而飛”都成了成語。前者比喻一個謊言傳的人多了,人們就當真了。後者比喻傳播迅速。

第二個故事,出自于《戰國策•秦策二》。

有一個典故叫做“曾子殺人”,這個典故講的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曾子的故事。

曾子的家鄉是魯國南武城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嘉祥縣人,有一段時間,曾子随師父遊學離開家鄉去了一個叫做費地的地方。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5

這時候,費地有一個與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不明真相的嘉祥縣老鄉就以為是曾子所為,趕緊跑去曾子家告訴他的母親。

第一個人告訴曾子母親的時候,曾子母親完全不相信,她堅定的說,“我的兒子,是孔子的學生,他不會殺人。”

第二個人告訴曾子母親的時候,曾子母親雖然沒有說話,卻還是能夠保持鎮定,坐在織布機前織布。

第三個人告訴曾子母親的時候,曾子的母親就坐不住了,她丢掉織布的梭子,匆匆忙忙的逃走了。‍

面對接二連三的流言,曾子的母親也沒辦法堅持相信自己的兒子,可見流言的力量。這個故事也很形象的闡述了“三人成虎”。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6

曾子明明是跟着師傅遊學去了,但是,因為有三個人都在傳言曾子殺了人,就連他的母親都動搖了,甚至是匆忙逃走。

第三個故事,出自于《戰國策•魏策二》。

在戰國時代,國家與國家之間通過交換彼此國家的王子做人質來保證彼此遵守信約,魏國和趙國定下了盟約,魏王就決定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到趙國當質子。

為了兒子的安全,魏王派自己寵信的大臣龐蔥陪同,但是,龐蔥這個人很聰明謹慎,他就擔心自己陪着王子去了趙國再回來,魏王就失信于自己。于是,他再出發前,決定跟魏王聊一聊人生: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7

聽了魏王的回答龐蔥很擔心啊,他說道:大王,您想想,老虎怎麼會跑到街上來呢?隻是因為三個人都這樣說了,所有人就覺得大街上真的有老虎了。我此次去趙國,一走多年,而且趙國的都城邯鄲離我們的都城大梁太遠了,我走後,肯定有不止一個人會在背後議論我啊!

魏王聽到這裡,恍然大悟,他安慰道:龐蔥,你不用擔心,寡人是個明察秋毫的人,一定不會相信那些人的謠言!

就這樣龐蔥陪着王子去了趙國,就在龐蔥去趙國不久,果然有人說他的壞話。說的人多了,魏王也就快開始相信那些人說的話。

于是,當龐蔥回國以後,就真的失寵失信,魏王也不再召見他。

這個“三人成虎”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封建社會,那些在朝為官的人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以上就是“三人成虎”這個成語的出處和典故。

在很多的名家名篇中,也用過這個成語。

在鄭振铎所著的《劫中得書記·序》中寫道,“同于屈子孤吟,衆醉獨醒。且類曾參殺人,三人成虎,憂讒畏譏,不可終日。心煩意亂,孤憤莫訴。”

無獨有偶,在清朝褚人獲所撰寫的《隋唐演義》第二回中就寫到,“正是積毀成山,三人成虎。到開皇二十年十月,隋主禦武德殿,宣诏廢勇為庶人。”

其實,這個成語在小朋友造句、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運用:

正确造句

1. 三人成虎雖是無中生有,卻可以使一個人的清譽毀于一旦。

2. 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傳竟成真的了。

3. 雖然謠言止于智者,但是三人成虎,亦能混淆視聽。

4. 在網絡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總是發一些虛假貼子,但是三人成虎,當許多網站都轉載的時候,很多人都相信了。

看到正确造句,也就明白了這個“三人成虎”是一個貶義詞,在運用的時候要注意語境。

剛才在講釋義的時候提到一個詞,就是“三人成虎”的近義詞“以訛傳訛”,在這裡,還是要溫馨提示一下——

雖然這兩個成語都是錯誤的話一再流傳之意,而“三人成虎”還多了一層訛傳能蠱惑人心的意思,故語意較重,且比喻性較強。

一讀就錯的50個成語你來挑戰嗎(用了這麼久用對了嗎)8

知識小延伸

其實,“三人成虎”這一成語與戈培爾所說的“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有異曲同工之處。

不過,我們的漢字更言簡意赅,一個四字成語就把戈培爾的一句話總結的地地道道。

說到這兒,大家都理解“三人成虎”這個成語的真實意義了吧,讓我們下期再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