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衛國姬姓公主,身份顯赫;她長得極美,又會唱歌會跳舞會寫詩,這樣的女子,當然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加上她的堂兄是衛國君王,幾位諸候國國君都想把她娶回家去。
齊國和許國同時來求親了,論國家實力,許國要被齊國甩出幾條街,可許國舍得花錢呀,公主的爸媽和堂兄,那目光真是短淺,為了眼前的這點蠅頭小利,竟然同意把公主嫁給許國。不,不,不,也怪不得衛國貪這點小利,因為他們的國君,也就是公主的堂兄,愛鶴成癡,他可能真的急需要錢來養鶴。
公主非常清楚,自己的婚姻注定和愛情無關,隻可能是政治聯姻,在她看來,當然應當選擇強大而距衛國近的齊國,而非實力還不如衛國,路途又遙遠的許國,親人們的決定讓她大跌眼鏡。
比起衛國愚蠢的決定,公主的眼界無比非凡,奈何她無法左右自己的婚姻。
多少年後,衛國國君會後悔自己的決定,而決定衛國存亡的重任,則落在了公主柔弱的肩上。
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詩經•載馳》,而公主,也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她的閨名已無法考證,人們隻知道她嫁給了許穆公,叫她許穆夫人。
《詩經》共收錄了她的三首詩,從這三首詩裡,我們可以捕捉到她的人生軌迹。
01 《竹竿》:無憂無慮的少女時代
許穆夫人身份清貴,身世卻極為複雜。
她的母親齊姜,是齊國國君的女兒,嫁給衛宣公後,改名為宣姜,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公子壽,一個是公子朔。宣姜為了幫助自己的兒子奪得王位,設計殺害了太子,哪知道同時也誤殺了自己的長子壽,衛宣公同時失去兩個兒子,一口氣上不來,兩腿一蹬,也随他們去了。
繼位的是公子朔,史稱衛惠公,他上台後,死去的兩位公子遺留的黨羽勢力依然很強,他國君的位子坐得極不穩定。他的舅舅齊襄公,為了安撫衛國國人,出了個馊主意,逼着宣姜嫁給老公的第三個兒子公子頑,生下了兩女三子,其中的一個女兒,長大後嫁給了宋國宋桓公,稱為宋桓夫人,另一個,就是許穆夫人。
擁有這樣身世的女子,不知道内心是一種怎樣的情緒,但她的童年應當算是幸福的,不然,也不會在遠離故土,出嫁他國後,寫下了《詩經》裡另一首脍炙人口的《竹竿》(據清代魏源在《詩古巴微》中考證,這首詩也是許穆夫人所作)。
“籊籊竹竿, 以釣于淇。豈不爾思, 遠莫緻之。”
詩歌的開篇,用一個垂釣的清新畫面,描寫了少女時代的生活場景,那樣的時候,應該是快樂的,否則,也不會有後兩句裡那樣的刻骨相思,可惜,她離家那麼遠,舊日的嬉戲之樂,也隻能想一想罷了。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行,是遠嫁的意思。衛國的淇水,是青年男女遊樂的地方,泉源和淇水兩岸秀麗的風光,曾伴随着一個少女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當她遠嫁,思念故鄉,這兩處地方,自然而然地浮現在腦海中。然而,泉水、淇水逐漸遠去,父母兄弟也逐漸遠離,胸中噴湧的思念,何嘗不像那奔流的河水呢?
“淇水在右, 泉源在左。巧笑之瑳, 佩玉之傩。淇水滺滺, 桧楫松舟。駕言出遊, 以寫我憂。”
後面兩章,許穆夫人幻想着自己回家了,蕩舟在淇水上,歡笑聲和環佩聲交織在一起,悅耳動聽。
整首《竹竿》,表達的是強烈的思念之情,然而我們也從一個側面看出,許穆夫人出生雖然不那麼光彩,但她的少女時代,應該是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度過的,她應該讀過不少詩書典籍,所以寫下的詩歌自然、清新而不做作;而她也是快樂無憂的,她可以約着伴兒遊玩嬉戲,心性得以自由地發展。
那樣的女孩,注定會長成一個集美貌、才情與智慧于一身的不平凡女子。
02 《泉水》:遠嫁之後的憂傷
那時的衛國,正處在周王朝開始腐敗,諸候國之間互相傾壓和争戰的時代,比它強大的國家多的是,它撐死也就算得上一中等諸候國,經常面臨着大國霸淩、鄰國侵襲的威脅,若能得到其它國家的援手,衛國或許能長治久安。
十多歲的許穆夫人,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然而她的家人,見識還不如一個妙齡少女。
齊國和許國來求婚的時候,衛惠公早已經死了。他在位的那些年,一邊受盟友宋國邀約,與其他國家開戰,一邊還要處理内部政變,等他兒子衛懿公繼位的時候,國庫早就被掏空了,偏偏這位新國君是個隻懂吃喝玩樂的主兒,繼位後更是多了一個奇葩嗜好,那就是養鶴。人家對鶴比對情人還上心,不僅建造豪華鶴窩,請名師高醫來調食治病,安排專門女仆為鶴打理羽毛,還事事處處帶着鶴,不管是出行、吃飯,還是上朝,更離譜的是,他還要訓練鶴唱歌跳舞,鶴死了,他還有棺有樽地隆重安葬,可這種種的一切,都要花錢呵。許國國君正是看出了這一點,采取了金錢攻勢,送上了重金作聘禮,衛懿公那個高興,立馬答應将堂妹嫁給他。
許穆夫人急了,很明顯,齊國距離近而又實力強,許國路途遙遠,論實力甚至還不如衛國,一旦衛國有什麼事,它根本就無能為力,隻有和齊國聯姻,才是衛國的出路。她跑到母親面前,陳述利弊,可惜最終,衛懿公還是不聽勸告,執意将她嫁給許國。
對衛懿公來說,這應該是他有生之年犯下最大,也最緻命的錯誤。
當時,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北狄,勢力越來越強大,經常入侵中原,衛國深受其害。公元前660年,北狄又一次南侵,不學無術的衛懿公,終于被自己的愚蠢坑慘了:被狄人挖肝鍋烹而死,衛國的國都朝歌也被燒成了灰燼。自始至終,齊國沒有出兵相助,許國也沒膽子來相助。
血的事實證明,當年的小姑娘,是多麼地有遠見卓識!
遠嫁他國的許穆夫人,一直無比擔心母國的命運,時時刻刻都想回到衛國去,她把強烈的思念,都傾注在《泉水》裡:
“毖彼泉水, 亦流于淇。有懷于衛, 靡日不思, 娈彼諸姬, 聊與之謀。”
汩汩的清泉,都流向了淇水,我多想像那泉水一樣,回到衛國去看一看呵,尤其是衛國遭遇這樣重大變故的時候。可惜,按照當時的禮制,諸候的女兒出嫁後,除非被休,否則是不能返回母國的,許穆夫人隻好向陪嫁的姐妹們傾訴苦衷,雖然不一定能想出什麼妙計,可到底也能稍稍排解一下胸中的郁悶。
第二節、第三節仍然是描寫自己的思念,到第四節,這種思念之情更加濃厚,沒辦法,許穆夫人隻好外出遊賞,希望借此來排解自己的憂思,誰知觸景傷情,憂傷的情緒更濃了:
“我思肥泉, 茲之永歎。思須與漕, 我心悠悠。駕言出遊, 以寫我憂。”
衛國國都被毀,剩下的子民不得不遷往荒涼的漕邑,許穆夫人心系漕邑,憂思衛國的命運,焦慮之情溢于言表。
《泉水》裡濃濃的思念,以及字裡行間噴湧而出的焦慮之情,向我們預示着,許穆夫人,即将跨出她人生中驚世駭俗的一步。
03 《載馳》:衛國女兒的勇敢與決斷
和北狄戰敗後,衛國幸存下來的人隻有5000,在許穆夫人的姐夫,宋桓公的幫助下,她的親哥哥公子申被立為新的國君,史稱衛戴公。戴公帶着自己的子民,臨時逃往漕邑,然而那裡沒有幾棟像樣的房子,百姓們吃住都成了問題,戴公一面命人建造草庵居住,一面向齊國、宋國和許國告急。然而,沒有等到局勢穩定,戴公便撒手西去,他的弟弟衛文公繼位。
驚聞變故的許穆夫人,不知道有多傷心,又有多焦慮,自己的丈夫當時不幫着打北狄,這會兒幫着衛國重建家園也好呵,可是,當她向他提出請求時,他無情地拒絕了,許國的大臣們,更是批評她一個後宮女子,不該摻和國家大事。
她的心涼透了,絕望之中,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要親自回到衛國去,去吊唁衛候,同時幫她的哥哥度過難關。可是,就在她心急火燎地趕回衛國時,許國的大夫追上了她,逼她回許國去。
悲憤的心情之下,她寫下了著名的《載馳》,質問那些堂堂男子,為什麼他們男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她不能做?
“載馳載驅,歸唁衛候。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女子雖然多愁善感,可她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合理的考慮好吧?她對那些大夫們說:“不管你們有多少顧慮,都不如我親自跑一趟!”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行之。”
從這首詩裡,其實也可以看出當時貴族女子的心态。也許正是因為婚姻不以感情為基礎,而是以政治為目的,利益為手段,她們往往更傾向于父國女兒這種身份。當她們的父與夫、父國與夫國處于政治對抗,或者利益沖突之時,她們總是義無反顧地站在父親一邊,維護父親的利益。鄭國大夫祭仲的女婿要刺殺嶽父時,他的老婆選擇了保全父親;晉獻公女兒穆姬嫁給秦穆公,當兩國開戰,穆公俘虜她哥哥時,她以死逼丈夫放走哥哥,都說明了這一點。
回到衛國的許穆夫人,帶了不少的慰問品,可是在那麼多的難民面前,這一切卻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呢,衛國該怎麼辦呢?這個弱女子,做出了更驚世駭俗的決定:她要到齊國去,請求齊國的幫助,收複失地,重建國家。
當時齊國的國君,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是如何談判的,最終的結果,是齊桓公答應了許穆夫人的請求,幫助衛國一點點收複了失去的領土,衛國選擇了楚丘作為新的起點,建起了新的都城。更幸運的是,繼任的衛文公,不同于衛宣公一脈的作風,他勤于政事,勵精圖治,讓衛國慢慢恢複了元氣。
再後來,強大起來的衛國,不但擊退了北狄,兼并了邢國,還經曆了春秋200多年的諸侯争霸,戰國200多年的列國争雄,繼續存在了400多年,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個從西周時期就存在的國家,才在曆史上消亡。
而這一切,當然也有許穆夫人的功勞。
上面的三首詩,串連起一個女子從少女時代的無憂,到婚後思念故土,再到母國遇難,奮起拯救的人生軌迹,到最後的《載馳》,她也完成了一個普通女子,向勇敢反抗世俗的奇女子的轉變。這種超越性别,勇往直前的行為,如今讀來都讓人歎服。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