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門類衆多,有涉及房屋建造的,比如說“東四房,開東四門”;也有關于節令的,比如說“立冬晴,一冬淩”;也有講述人情冷暖的,比如說“人窮莫投親,位卑休勸人”;在農村,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區域習俗,俗語以其通俗的叫法,夾帶着方言,也曾了農村生活的一部分,對于以下的俗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東屋南房,不孝兒郎
在北方的很多農村,房屋的布局講究,坐北向南,以四合院的模式建造,有東西配房,南屋以及廁所等,此句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意思是說,如果家裡有老人,不要安置在東屋以及南屋裡,主要原因是,東屋“冬不暖,夏不涼”,而南屋,緊靠街道,人流較多,不适合老人安靜的休息!
二、墳前墳後兩家當,家敗人亡恐相離
在農村,老人常說“墳地照向子孫”,如果兩家的墳地一前一後緊緊相連,也就是說南北相離很近的話,對位于北向的墳不好,在老人看來這樣是在“搶”位置,也就是風~水。容易造成兩家的隔閡與矛盾,長此以往,家庭破敗不得安甯,很容易造成家散人去的後果。
三、宅後有池塘,家敗人丁亡
在農村,“誰說有水即為貴”,宅後有池塘,在老人看來也是不好的,俗話說“背有靠”,按理說,宅後有山或高崗比較好,而宅後有池塘,長期以往很容易造成水侵蝕房基,造成房屋的結構不穩,影響家人的安全!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于以上的三句俗語,多是老人總結出的經驗,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