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

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20:44:47

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明在小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作為清明寒食文化的發祥地,作為恒古演繹了忠孝兩全的大孝子介子推的安詳地,定陽小城百姓自有一套獨有的祭典祖先,懷念,憑吊親人的儀式和程序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蛇盤兔就打墓那種風俗)1

蛇盤兔就打墓什麼風俗

明在小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作為清明寒食文化的發祥地,作為恒古演繹了忠孝兩全的大孝子介子推的安詳地,定陽小城百姓自有一套獨有的祭典祖先,懷念,憑吊親人的儀式和程序。

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節。這天“舉國皆寒食,亘古為一人”,兩千多年來,小城百姓一直延續這過寒食節的習俗,這天百姓嚴守不生火,吃冷食,過寒食節為的就是紀念為國盡忠,為母盡孝,不計名利的介子推,保留着寒食節的原始風貌。

寒食節忌熱食,祭祀祖先,緬懷先烈,這傳統習俗已經在小城延續了兩千六百多年。尤其是寒食節的舉家上墳掃墓是每一個小城家庭,家族的一件大事。所以無論外出多遠,有多麼重要的事情,都要在寒食清明節前往回趕,不能耽誤回老家墳地上墳祭掃,這是小城人“千裡趕清明”的傳統習俗。

小城百姓人家,早在清明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蒸二十四隻面塑“蛇盤兔”。這“蛇盤兔”面塑的眼睛可有講究了,祭祖的十二隻“蛇盤兔”必須是用小黑豆來制作。另外的十二隻“蛇盤兔”則要用紅高粱米裝點眼睛,因為清明節主要是要祭奠已故去的先人和親人,所以所蒸制的面塑都不能施以紅色,隻能是素色,以顯得後人對祖先的敬重和莊嚴肅穆。同時還必須備一桌素菜,一般是:四盤盤,也有八盤盤的,還有一壺酒,一罐罐湯。等到清明節祭祖時,帶上祭掃工具,長輩則要攜帶子孫上墳掃墓。

祭祖還要買些冥币紙錢,還要用金銀紙折疊成“元寶”各四十或百個,如果是親人故去五年或九年,則還要一座五尺九寸高的紙紮“庫樓”,把“元寶”,“冥币”,“五色紙”{代布衣}裝進“庫樓”,已婚閨女家要做兩盤紙花,一同拿到墳前燒化。

祭掃時,先要用鐵鍬把墳頭及周邊的荊棘,雜草鏟除,然後鏟新土填到墳頭,使墳頭比原來高出幾寸,再在上一年栽好的樹後栽上兩株松柏樹,使樹木成行,以诏示家族興旺。爾後,設祭供獻,上香點煙,奠酒淋墳,跪拜磕頭。祭奠禮結束,用帶來的米湯和酒澆灑在墳頭,說是滋潤風水,其實是怕墳頭新土飛揚。

祭畢,還要把祭奠罷的四盤盤菜揚撒在墳頭,把水果剝開,饅頭撕碎放在墳頭,最後還要找一圪針,把“蛇盤兔”面塑紮在上面把着帶回家告喻祖宗。

寒食清明除了祭掃上墳外,在家也要舉行家祭,禮數也是十分的講究,也是四盤盤素菜,四碟碟水果,四盤盤蛇盤兔面塑和各色糕點,上香點蠟,跪拜磕頭,無論長幼,逝者為大。“百事孝為先”寒食清明祭祖上墳,家族祭奠,這是小城長久以來的民俗習慣,也是百姓人家充分表達自己孝道的優良傳統。

“先新墓後寒節,中間夾個一百呙”,至今小城還保留着完整的寒食文化,所以經千餘年的百姓口口相傳的民諺俚語還有很多:“出門千裡趕清明”,因清明正好是節氣的轉換日,氣溫很不穩定,也就真成了“寒寒冷冷過寒節”,“蛇盤兔,必定富”,“蛇蟠蟠,玉兔兔,一旦結親必富裕”,原本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兩個節日,後來因為離得很近,相差也就一兩天,所以随着歲月的滄桑,慢慢地就演變成一個節日了。

清明寒食期間,小城百姓還有登高望遠,出門踏青之俗。一家人聚在一起祭祖掃墓之後,吃過過寒食,就一起登高望遠,踏青嬉戲了,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春天的美好。

但小城的寒食文化,“寒寒冷冷過寒節”的習俗,卻代代言傳,源遠流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二組詞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