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民族區域自治的本質要求

民族區域自治的本質要求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8 15:26:10

為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築牢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網絡邊境防線,2018年,雲南省委網信辦網管處以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調研了雲南省與緬甸、越南、老撾接壤的25個邊境縣互聯網絡使用和發展情況。主要了解縣域人口民族分布、經濟發展模式、跨境居住和商貿情況;統計網站平台建設數量、抽樣即時通信工具業态數量和用戶數;采樣75個村民小組的電腦數量、手機數量,了解村民上網習慣和網絡使用場景。

25個邊境縣村民上網熱情高,微信上經常分享自己的勞作、生活。文字使用較少,會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分享。微信村組群、家族群活躍,基本都用語音,經常使用少數民族語溝通。微信轉發内容多為标題獵奇、圖片醒目和内容有趣的信息。會利用微信、視頻售賣農副産品。

民族區域自治的本質要求(築牢少數民族地區網絡邊境防線)1

圖/ 雲南省有25個邊境縣分别與緬甸、老撾和越南接壤。

一、雲南省邊境情況簡介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全省有12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有8個州(市)的25個邊境縣分别與緬甸、老撾和越南交界。這25個邊境縣中,16個隸屬民族自治州管轄,9個是少數民族自治縣。

其中,文山州有3個縣:富甯縣、麻栗坡縣、馬關縣,與越南接壤;紅河州有3個縣:河口縣、金平縣、綠春縣,與越南接壤;普洱市有4個縣:江城縣與越南、老撾接壤,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與緬甸接壤;西雙版納州有3個縣:景洪市、勐海縣與緬甸接壤,勐臘縣與老撾、緬甸接壤;臨滄市有3個縣:滄源縣、耿馬縣、鎮康縣,與緬甸接壤;德宏州有4個縣:芒市、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與緬甸接壤;保山市有2個縣:龍陵縣、騰沖市,與緬甸接壤;怒江州有3個縣:泸水市、福貢縣、貢山縣,與緬甸接壤。

縣域延邊情況。雲南省共有陸地邊境線4061公裡。25個邊境縣,分布着彜族、壯族、哈尼族、傣族、佤族、景頗族、拉祜族等20餘種世居少數民族。其中傣族主要分布于景洪市、潞西市、勐海縣、盈江縣。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綠春縣、金平縣,景洪市。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較高的縣有福貢縣、貢山縣、瀾滄縣、勐海縣、西盟縣、孟連縣,以民族自治縣為主。

總體來說,人口總量相對較高的地方行政區域面積大,如瀾滄縣、騰沖市。區位條件更為優越的地方,經濟發展狀況也更好,如景洪市、潞西市。人口總量低的邊境縣相對地理條件惡劣、地形複雜,經濟較落後。

網絡數據情況。2018年抽樣25個邊境縣數據顯示,瀾滄縣網民人數36萬。景洪市移動電話用戶75.2萬,其中移動公司431500個、聯通公司54654個、電信公司265917個。瑞麗市移動電話用戶數39萬,境外移動電話用戶13.7萬,其中移動公司90100個,聯通公司35886個,電信公司11144個。瑞麗市注冊的科技公司中,名稱裡含有“網絡”的有67家。

村民小組抽樣情況。2018年抽樣邊境村民小組數據顯示,耿馬縣的團結村有759戶,共計3000人,2200人有手機,其中2000人使用智能手機。基本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上網,主要用途包括微信、QQ、新聞客戶端等,部分村民也網上購物和發布自身動态。孟連縣的勐馬鎮臘福大寨有123戶583人,電腦擁有量為零。其他電腦數量為零的還有芒市的中山鄉新村四組、滄源縣刀董村四組、瀾滄縣糯福鄉阿裡行政村班角老寨、富甯縣廟壩村委會和平村民小組、麻栗坡縣茨竹壩村委會新岩村民小組、勐臘縣董宗堡村小組。

以勐臘縣董宗堡村民小組為例,因為沒有連通有線網絡,所以沒有村民使用電腦上網,手機使用率占總人數一半,使用者多為中青年。他們大多通過智能手機上網,上網範圍集中在以微信為主的社交平台上,大多數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基本能夠熟練通過網絡獲取所需資訊。

二、現狀分析

少數民族地區網民人數呈陡線式增長,基礎數據發生變化,網絡空間在變化,風險也呈多極變化。

面對網絡空間大量龐雜的信息流,構建有序的網絡公共秩序、提升治理能力的前提是在收集整理基礎數據的基礎上,充分掌握網絡使用現狀。以普洱市為例,普洱市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裡,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地市級行政區域,有4個縣與越南、老撾、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86公裡。解放初期,佤族、布朗族、拉祜族、瑤族、哈尼族的26.33萬各族群衆直接從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早期過度到社會主義社會。由于普洱市山區衆多,居住分散,網線入戶相當困難,2010至2013年,當地互聯網普及率分别為:14.84%、20.63%、23.3%、28.68%;網民數分别38萬、53萬、60萬、74萬人,互聯網普及率較低。但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網民人數呈陡線式增長,2018年,普洱市網民達145.6萬,微博帳号28萬,微信公衆号5300個,中文域名2000個。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在使用互聯網後,生産生活方式、思想和行動都發生着深刻變化。

雲南地理區位特殊,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邊疆省份,網民的不同訴求在網絡上呈現,影響不可小觑。一方面個體在網絡活動中獲得認可和力量,另一方面個體與個體之間又相互感染,可能會喪失基本的判斷。很多超出常識範圍的信息,比如“天降異象”、“轉發保平安”,得以傳播流行。邊疆農村地廣人稀,所以對于信息交流的需要和熱情高,對社交媒體的依賴性強。

三、邊境網絡公共空間治理對策

工具化獲取樣本。互聯網讓普通民衆發起公共議題成為可能,一張圖片或一個事件都可能形成輿論漩渦,引發次生輿情。雲南省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5上半年雲南省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雲南網民規模達1600多萬人,半數不超30歲,男多女少,收入偏低,喜歡用搜索引擎,愛看視頻,在碎片化的時間閱讀資訊。網民主動用搜索引擎加之網絡算法實現的精準信息推送,使得有趨同訴求和愛好的網民在網上形成組織。各組織成員實時信息接入互聯網,使得成員之間關系更為牢固,獲取信息更為精準和迅速。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網民共同的生活狀況,同宗同族的關聯,使得他們的信息交流更為密切和封閉。

針對這種現象,要實施精準調控、有效管理,前提是要知曉管控對象的情況。在網民人數衆多,而監管部門人員有限的情況下,隻能通過獲取樣本的方式開展工作。而且樣本的獲取也無法通過純人工分揀研判完成,必須依靠“一鍵舉報”、“後台實名”、“網絡行為素描”等工具,從而持續、分類、廣譜獲得樣本。

定制化跟蹤服務。互聯網的普及創造了全新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模式,也為各類社會群體表達訴求提供了條件。對基層網絡公共空間治理能力提升進行研究,既是對網絡公共空間管理的延伸性研究,也是應對新常态下信息網絡空間安全挑戰的現實性需求。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網絡情況有其特殊性,有的習慣用少數民族文字發布或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即時溝通,有些線下事件是在特定的地區、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季節才發生,關于這些事件的報道與讨論延伸到線上後,影響往往會被放大,反過來推動線下事件的發展。所以,需要提供網絡定制化的内容産品,持續服務邊境少數民族網民這一群體。

常态化構建防線。網絡公共空間一方面對現實社會中弘揚真善美、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虛拟公共空間風險向現實轉化的可能性不容小觑。網絡公共空間的治理是一個動态的工作,随着網絡社會的發展将逐漸演變,其中的複雜程度也将越來越大。邊境線的很多民族跨境而居,網上信息交換頻繁,互相深度影響。隻有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導向,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構建出堅固的網絡邊境防線。(蘇錦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