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圍繞品牌建設

圍繞品牌建設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0:01

圍繞品牌建設?近年來,吉林省通過重點打造區域糧食品牌,持續擴大“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品牌的影響力,并先後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企業增效、質量提升、銷量增長和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中,“吉林大米”連續三年榮登“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榜首,被譽為全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和“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先行者,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圍繞品牌建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圍繞品牌建設(以品牌建設為引擎)1

圍繞品牌建設

近年來,吉林省通過重點打造區域糧食品牌,持續擴大“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品牌的影響力,并先後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企業增效、質量提升、銷量增長和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中,“吉林大米”連續三年榮登“中國糧油影響力公共品牌”榜首,被譽為全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和“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先行者。

在9月啟動的吉林糧食品牌建設活動上,業内人士認為,吉林省以企業為核心,通過品牌建設,不斷優化糧食的産品和産業結構,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成為推進糧食産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持續擴大區域品牌影響

吉林省位于東北黑土地核心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近10年,全省糧食産量一直保持在700億斤以上,2021年更是突破800億斤大關,糧食人均占有量和商品率均居全國第一位。不僅如此,地處世界著名“黃金水稻帶”和“黃金玉米帶”的吉林,生态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适宜,出産的大米、鮮食玉米品性自然,品質上乘,享譽全國,蜚聲海外。

為把得天獨厚的糧食資源優勢和品質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和經濟優勢,吉林省2013年出台《關于推進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全省糧食品牌建設工作。

此後,吉林省在全國率先以省域為名推出“吉林大米”公共品牌,融合省内優質區域品牌、重點企業品牌、特色産品品牌,形成區域、企業、産品“三位一體”的品牌矩陣,通過政府搭平台,協會嚴把關,企業唱主角,上下聯動,協同發力推進。

經過數年的品牌打造,“吉林大米”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成為吉林農業的“白金名片”,旗下的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大米先後入選杭州G20等重要國際會議、裡約奧運會等體育賽事以及中國南北極科考團隊指定用米,吉林市、長春市、柳河縣、德惠市、舒蘭市、梅河口市和白城市分别榮獲“中國優質粳稻貢米之鄉、中國優質粳米之都、中國火山岩稻米之鄉、中國優質小町米之鄉、中國生态稻米之鄉、中國皇糧禦米之鄉、中國弱堿地稻米之鄉”稱号。

農業品牌智庫農本咨詢創始人、知名農業品牌專家賈枭認為,吉林大米形成了“地标大米區域公用品牌為旗幟,企業産品品牌為旗手”的品牌矩陣,對全國省級農産品的品牌化建設具有開創性意義,是觀念上的突破。

2020年,吉林省又印發《關于加強鮮食玉米品牌建設加快鮮食玉米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标志着繼吉林大米品牌之後,全面啟動鮮食玉米品牌建設,打造“黃金名片”;目前已先後湧現出農嫂、嘉美、陸路雪等一批産業化龍頭企業,銷往國内30個省份,并遠銷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16個國家和地區。

聚力推動産業主體發展

破解“小而散”、實現“走出去”,糧食品牌的整合繞不開。2016年,吉林省糧食部門優選大米加工龍頭企業,成立吉林大米産業聯盟,聯盟企業統一使用“吉林大米”LOGO,用“吉林大米”的大品牌統領區域品牌,以區域品牌聚合企業品牌。

依托這些企業,吉林大米向上擴大種植基地,向下深耕銷區市場,推動上遊土地流轉、托管和訂單種植,下遊産銷對接和渠道整合,擴大生産規模,優化産品結構,提高經營效益,形成“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産業體系的逐步完善,為吉林糧食産業發展造就了一批領軍企業。本次糧食品牌建設活動上,10家企業被評為吉林大米領軍企業,将在品牌打造和推動水稻産業集群發展方面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區域水稻産業集群化發展。

作為十大領軍企業之一,吉林省松江佰順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明柱表示,在提出吉林大米品牌打造之前,公司隻考慮價格和銷量,生産量不小,但年利潤率不到1%;在參與吉林大米品牌建設後,年利潤率提高到5%左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孫東升認為,吉林大米以企業為核心,實現生産、加工、銷售各環節要素緊密結合,未來要進一步依托大型糧食加工企業,重點打造頭部企業群,形成具有品牌溢價能力的核心企業群,帶動産業的高效協同。

據了解,目前吉林大米産業聯盟企業已從最初的7家發展到69家,成為平台搭建、品牌宣傳、産品銷售、産業聯動的核心骨幹,在水稻基地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優質産品開發、優質品率提升、營銷模式創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喜亮介紹,與2013年相比,吉林省大米企業自有基地面積從130萬畝增加到33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全省水稻加工業産值由140億元增加到260億元,效益由全行業虧損提升到近兩年穩定在6億元以上。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建設兩年來,産值由16億元增加到32億元,翻了一番。

全面發力供給需求兩端

立足糧食品牌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吉林省力求以高質量供給滿足日益升級的市場需求,建立了一系列品牌和産品标準。

2016年,吉林省制定嚴于國家标準的“吉林大米”地方标準,并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市場銷售情況,制定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圓粒香、吉林秋田小町等4個品類的優質大米團體标準。

2021年,吉林省發布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種植、儲存、運輸、加工技術、質量追溯等全過程、全方位、全産業鍊的标準體系。研發的吉林大米質量追溯平台軟件系統,采用“從農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對水稻從種植到生産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管理,對省内大米加工企業和水稻專業合作社相關信息進行采集整理、彙總分析,實現來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目前有166家大米加工企業在線運行。

在需求端,吉林省不斷完善營銷體系,拓寬營銷渠道,接連推出吉林大米直營店(櫃)、電商平台、産銷直通、“吉田認購”四個營銷模式。其中,在省外設立的“吉林大米”專賣店達180餘家,商超專櫃600多個;創新推出的“吉田認購”模式實現了“消費 體驗”“基地 市場”的多維互動,綜合産出效益比普通稻田高出2至3倍。

同時,吉林大米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區為重點,逐步構建起穩固的省内省外互聯、直營分銷互補、線上線下互通的營銷體系。與品牌建設之初相比,吉林省中高端大米銷量由9億斤增至25億斤。

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雷明認為,市場經濟中品牌對産業的發展,對産品的市場價值實現非常重要,吉林大米形成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創建和推廣經驗。

馮喜亮表示,吉林省将着力構建吉林大米與吉林鮮食玉米的“核心品牌 區域品牌 企業品牌”新格局,把吉林糧食品牌的“雙金”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響。其中,吉林大米力争到2030年成為行業領軍品牌,并帶動旗下5個以上區域品牌成為國内高端農業品牌;全省中高端大米銷量達到50億斤,占總銷量比例超過50%,企業自有水稻種植基地增加到600萬畝,帶動當地水稻平均收購價提高10%以上。(王曉林)

來源:新華社

編輯:王偉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