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陰肺經
【部位】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下1寸,平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針技】
斜針8—5分,灸8一7壯,艾條灸5一10分鐘。
【主治】咳嗽,氣喘,胸悶,胸背痛等。
【解剖解說】
①針體穿過皮膚,淺筋膜、深筋膜,經胸大肌的外側部分進入胸小肌内。一般深刺超過1寸時即進入腋窩内。支配該區的皮神經是鎖骨上神經的分支。在皮下,針體的上方是鎖骨的下緣,外上方是頭靜脈的主幹,内下方分布有胸前外側神經及胸肩峰動、靜脈。
②針刺的方向應盡量向外側斜刺,切勿向内側或直接深刺,否則會穿過第一肋間隙刺傷胸膜引起氣胸。
③深刺進入腋窩内,該注意向外避開臂叢及腋動、靜脈。
【作用解說】
①中府為肺的募穴。募有結聚的意思,十二經各有一個募穴,為髒腑經氣在胸腹部結聚之處,主治髒腑疾病。故中府穴以治肺疾為主。
②在中府、膻中、期門扪按揉按可以治療胸脅痛。方法: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于穴上,漸漸用力向下按壓,有酸麻脹痛感覺後,逐漸減輕指力,每穴扪按1-8分鐘;或用拇指或中指尖在穴上作圓圈搓、揉、按、壓,手指不離皮膚,不移動穴位量,每穴可揉按1-8分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