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85年到2033年多大

85年到2033年多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19:00:19

記錄一下農村普通家庭近三十年的生活變化軌迹,亦苦亦甜倍加珍惜。有的人出生的起點是我們無法企及的終點,但是日子需要一步一步過。

93年出生于農村的我,10歲以前,父親給村裡個體戶做零部件代加工,每天能掙10塊錢左右,母親除了照顧全家的生活起居,例如做飯,洗衣,做衣服,下地幹活,也給父親打下手。那會我在村裡上學,一學期的學費是90塊錢,書本費學雜費大概30塊錢。家裡有一輛28大杠自行車,全家出行就靠它。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1

小時候去外婆家的場景

去姥姥家的時候,爸爸前邊載着我,後邊載着我媽,我的手還時不時被車閘擠到。邊走邊說笑,甚至還中途停下來摘些花花草草,嬉鬧一會。路上遇見了熟人,還會互問“用不用捎信”,因為普通家庭沒有固定電話,靠村裡廣播站的固定電話和親戚溝通,一分鐘1毛錢,全村大多家庭都是去廣播站接打電話,個别富有家庭有大哥大bb機。這讓我想到了很美好的一句話“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隻愛一個人”。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2

廣播站的公用電話

10歲那年,因為非典(2003年)個體戶的經濟不太好,父親跟從建築隊去搬磚,砌牆,一天30塊錢,也是風雨無阻,我每天在大街口抱着1歲的妹妹等着爸爸下班回家,看着他費力地騎着28大杠,越來越黝黑的皮膚和滿身的疲憊,很是心疼,那會他才31歲,就這樣堅持了3年。

因為我從小個子矮而且膽小,28大杠自行車高到我胸口,直到12歲都不會騎自行車,看着其他同學8歲就有屬于自己的小型自行車,并且騎着到處玩,心理是羨慕且自卑的,終于到了我12歲要上初中的暑假,家裡買了第一輛小型的自行車,我學會了以後,自己騎15公裡去上初中的寄宿學校,風雨無阻,記憶中花了160塊錢。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3

家裡第一輛小型自行車

這輛自行車,我騎了初中和高中6年,悉心呵護,每次回家都會用水沖洗一番,看起來是嶄新的。2005年,我上初一,媽媽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每個月能掙600塊錢。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爸爸買了他的第一輛摩托車。走到哪裡更快了一步,感覺還挺驕傲。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4

第一輛隆鑫摩托車

2007年,我爸買了第一個諾基亞手機,全家很開心,可以跟親朋好友自由聯絡了,但是那會移動的套餐并不是很優惠,發一條信息一毛錢,打一分鐘電話也得一毛錢,所以還是省着用。一用就是6年,也不壞。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5

第一部諾基亞用了6年

2008年,我上高一,我們村開始普及電動自行車,我家又拖了後腿,幾乎家家戶戶都騎上電動自行車以後,我們家還是沒舍得更換,是我二大爺家淘汰的一輛電動車給了我們。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6

第一批電動自行車又長又大又重

騎了1年以後,徹底報廢了,同時我家把28自行車賣廢鐵了,當時父親的月工資大概是1800,母親的工資大概是1000塊,終于狠心買了輛雜牌的電動車,那會已經精美一些了。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7

雜牌電動車

2010年,買它花了不到1000塊錢,這足以讓我欣喜不已,因為我已經是高中生了,去城裡約同學玩,大概是5公裡,别人都是騎電動車,我每次都是騎我的自行車,每當同學問起“你怎麼不騎電動車”,虛榮心作怪,我都不好意思回答,随便找個理由搪塞過去。這下好了,我可以在同學面前不用低人一等了。可是,眼看就要上大學走了,我的重心放在了憧憬大學生活,家裡的一切仿佛跟我斷了聯系。十幾年後的今天,才聽媽媽說,上大學去的第一年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是預支的8000塊工資。老闆人還是不錯的。當時父親的一個月工資大概是3000塊,母親是1800塊左右。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8

母親簡陋的記工

爸媽都是小學學曆,一直是打工,從來沒有做過生意。每天下班回家,都會及時記錄下來自己的考勤,看着這些可愛的字體,很心疼。轉眼間,2016年我大學畢業了,這幾年間整體的社會經濟水平提高,就業前景越來越廣闊,雖然還是打工的身份,在縣裡父親可以拿到5000的薪水,母親可以拿到3000的薪水。不過妹妹也在2021年開始上大學了,高考成績優異581分,選的法學專業,目标是考研,父母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至少7年的供學之路。而且至今家裡并沒有買汽車,隻是兩輛新款的雅迪電動車和一個電三輪車。因為弟弟剛成年,還得給他攢錢娶媳婦。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9

我家新換的新款電動車

85年到2033年多大(1993年到2022年的生活變化)10

幹農活的好幫手

這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近30年的生活變化軌迹!是不是節奏很慢?無論如何,父母踏實肯幹,緊衣縮食,辛勤了一輩子,才把我們兄妹三個養大,實屬不易。他們沒文化沒學曆,沒有做生意的頭腦和資金,但是是我們一路的堅實後盾,為我們子女付出了畢生心血,我們已經長大,需要靠自己的文化和學曆,以及勤勞的雙手,讓父母老有所依!加油前行,不攀比不妒忌,進自己最大努力,讓父母老年享上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