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理入心立德鑄魂

明理入心立德鑄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38:34

明理入心立德鑄魂?【光明論壇】作者:劉偉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明理入心立德鑄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明理入心立德鑄魂(用正心明德補鈣)1

明理入心立德鑄魂

【光明論壇】

作者:劉偉見(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靈魂是身體的主宰,隻有鑄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長。而精神之成長猶如身體一樣,需要“鈣”的補充。此《大學》所謂“富潤屋,德潤身”也。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上,指出:“構築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用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補足精神之‘鈣’,鑄牢思想之‘魂’,築牢思想道德防線。”其中用“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是對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開展。講清楚正心明德的内涵及其現實轉化,對新時代的實踐有積極助益。

強調以正心明德為黨員幹部補“鈣”鑄“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具體運用。從提出的三個“用”的邏輯關系中可以看出,“用理想信念強基固本”,強調的是理想信念,是基礎,是本質。“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強調的是黨在新時代的創新理論、與時俱進,是全黨在新時代進行新的偉大鬥争的有力武器,必須要武裝全黨。而“用優秀傳統文化正心明德”是具體到黨員幹部的個人修身要求。這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品德養成上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傳統文化中正心明德的内涵又是什麼呢?

先來看“明德”。《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這被認為是大學的三綱領。所謂“明明德”,指作為一個成年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有一種天賦的光明的德性。這種光明的德性要通過讀書明理而激活,即使之“明明德”。達到這種自明其德之後,還要推己及人,使得他人也能自新其德,此即是“新民”,是一種自身明德修養之後的家國天下的實踐。所謂“止于至善”是指“明明德”“新民”都要把握好一個合理的至善的度。即不能偏于“明明德”的内修而不注重“新民”的實踐,也不能偏于“新民”而不注重“明明德”,二者均須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方法是什麼呢?朱熹認為“明德為本,新民為末”。即要以明明德為根基,新民為枝幹。但同時要注意“本末一體”,所以并不能忽略外在實踐,因為外在與内在是一體的。二者均要止于至善。王陽明認為“明明德”“新民”二者的度也要相合才是至善,這進一步豐富了至善的内涵。可見,明德之說強調的是每個人都要以内在修養作為外在實踐的基礎。新時代黨員幹部的修身問題需要借鑒這種傳統的修身智慧。

明白了“明德”的内涵,我們再來看“正心”。《大學》認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通過這一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明德之說是包含了“正心,誠意,緻知,格物”的修身體系,也暗含了“明明德”是要基于“新民”的實踐的。但就正心與明德二者的關系而言,可以說正心與明德是方法與目的的關系。将二者組合而論,是強調優秀傳統文化要在黨員領導幹部身上達到方法與目的相統一的要求。即隻有正心的方法與修養到位,才能達到明德的目的與要求。

正心明德在古人的概念裡本身就有補“鈣”鑄“魂”的作用。《孟子》認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即《大學》所說“德者,本也”。一個人沒有德,是精神的殘缺者,也是一個沒有魂的人。無德之人,必然德不配位。所以司馬光認為德為從政第一要義。即使有才,無德也不可用。德才兼備才可以為官。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當下有的領導幹部正是因為精神缺“鈣”,思想缺“魂”,才使得理想信念喪失。其自身放松道德要求,以緻蟻穴潰堤,也為人所不齒。所以,既要用黨的優良傳統、創新實踐進行領導幹部的教育,也要以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豐富義理進行精神營養的補給。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24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