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機構GaWC發布了全球的城市排名,北京跻身四強!确實,作為首都,作為我國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有其獨特的魅力。
故宮博物院
而北京最令人心醉的一點,就是其悠久厚重的曆史。北京自元朝起便是國都,而今天要講的這位——郭守敬,就跟元大都的締造有着莫大的關聯。
說起郭守敬,也是一位奇人,元代的大科學家,尤其精于數學、水利和天文學,而且在每一方面都創造了相當卓越的成果。
家學傳承顯天分郭守敬,字若思,順德邢州(今河北邢台)人,打小跟着祖父郭榮一起生活。郭榮學識淵博,不僅通曉五經,還對算數和水利很有研究。
在祖父的熏陶下,加之郭守敬勤奮好學,還喜歡動手實踐,尤其對數學、天文、水利感興趣,年級輕輕便展露了很好的科學才能,十五六歲,僅根據拓印下來的繁複的圖樣,複原了北宋的計時工具“蓮花漏”,還仿制了渾天儀進行天文觀測。
蓮花漏圖
紫金山拜師劉秉忠17歲時,正趕上他祖父的一位朋友——劉秉忠,回鄉葬父,此間三年,劉秉忠跟一些好友在邢州西的紫金山講學論道,郭守敬就被祖父送到了劉秉忠門下學習,受益頗多。
說到劉秉忠,也是元代的大政治家、文學家,他是漢人,但是元世祖忽必烈卻對他十分倚重。他精通易經、天文、地理等等,後不僅對元朝的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起到重要作用,還為成為元大都的總設計師,确立了北京市最初的雛形。
邢州治水展才華
21歲時,郭守敬被派到邢州,負責規劃設計當地的河道疏浚工作,在認真地勘測地形和實地考察之下,挖出了金元戰争中破壞的石橋遺迹并加以重修。
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對此曾專門寫了一篇《邢州新石橋記》,文中“乃命裡人郭生立準計工”中的郭生,指的就是年輕的郭守敬。
胸懷經緯龍顔悅32歲時,郭守敬被張文謙舉薦給忽必烈,根據此前到各路考察的經曆,提出了華北水利的六條建議,每奏一事,忽必烈都點頭稱是,對他頗為贊賞。随即被任命為提舉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工作。
此後郭守敬一直在天文和水利兩個部門工作,曾曆任副河渠使、都水少監、都水監、工部郎中、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等職。
貫通運河惠民生61歲時,郭守敬上書奏陳大運河新方案,忽必烈覽奏後,非常高興,特别重置都水監,由郭守敬任領都水監事一職。次年開工,開工之日忽必烈還命丞相以下的朝臣全體“親操畚锸( běn chā,意為挖運泥土的用具)”到開河工地,舉行了盛大的典禮。
三年後,工程全線竣工,漕船可以從三千裡之外的杭州直達“海子”(現積水潭)碼頭。那時的“海子”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千帆競泊”,“舳舻蔽水”,岸上商賈雲集,百業興旺,其情形宛然一幅元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從上都歸來的忽必烈,看到如此空前的盛況,大喜過望,将這條人工河道命名為“通惠河”。
晚年無休勤操持
73歲,朝廷下诏:“凡年滿70歲的官員皆可退休”,唯獨郭守敬,因為朝廷還有工作依靠他,不準退休。由此形成了一個新例:太史院的天文官都不退休。
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86歲。
當然除了上述介紹以外,郭守敬在天文、曆法、算數等方面都有多項超越世界的發現。
目前,郭守敬紀念館全國有兩處,一處在他的故鄉河北邢台,另一處就在我們北京西城什刹海西海北岸的彙通祠,這裡曾是中國大運河的北端,也是郭守敬長期主持全國水系的水利建設工作的地方。清乾隆年間重修此處,改名彙通祠,延續至今。
而就在今天,什刹海邊上的郭守敬紀念館重新開放啦!
新展館的陳列經過升級改造,以多種創新的展陳形式,主要展示了郭守敬在中國古代天文、水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新展館有五大展廳:世界名人郭守敬、大都水利開新篇、建大運河樹豐碑、前賢遺珍惠後人、科普教育展。
第一展廳:世界名人郭守敬以大事記的形式介紹郭守敬的一生,以及他在天文、水利、曆法等領域做出的
第二展廳:大都水利開新篇郭守敬對元大都水利系統的規劃、建設、作用及其曆史貢獻
第三展廳:建大運河樹豐碑介紹郭守敬在貫通京杭大運河中的主要做法及意義
第四展廳:前賢遺珍惠後人介紹郭守敬大都治水的曆史遺産對今天的作用與影響
整個展館,合理運用了曆史圖片、文物模型、視頻資料、實物場景、沙盤模型等多種展示手段和元素,為參觀者提供豐富的視覺感受。
比如用幻影成像的方式展示水閘運行的原理,用沙盤與視頻結合的方式展示北京城市水系變化等等。
特别是在展覽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了青少年的需求,設立科普教育展廳,讓生活在北京的中小學生們在輕松快樂的體驗過程中,思考今天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除此之外,展館在堅持免費開放的基礎上,不僅提供語音導覽、微信導覽、預約講解等多種參觀導覽服務,尤其是通過配備專門的導覽手冊和音頻課程等服務,面向青少年群體講述好展覽内容。
講了這麼多,想必好奇的讀者已經按捺不住了。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參觀。個人觀衆可通過微信公衆賬号預約領票,或持身份證現場領票參觀,團隊觀衆可通過電話預約集體參觀。
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文字部分源自網絡參考《元史·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一》宋濂
西城文物大數據|元代通惠河 京杭運河的最後50裡
火德真君廟 紮根在大運河邊的千年古刹
名說北京第二十期|東冠英胡同 樣式雷最後的傳承
(更多内容,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北京傳統文化聯盟”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