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2 10:08:55

酷玩實驗室作品

首發于微信号 酷玩實驗室

微信ID:coollabs

因為國慶沒有出去旅遊,最近兩周,和北京的幾波朋友約了幾場飯。

沒想到,在不同的飯局上,不同行業的朋友,竟然不約而同地聊了這樣幾個“共同話題”:

第一個話題,某多多上200塊一台的電視,很多店鋪動辄銷售幾十萬台,數據是真的嗎,真的會有這麼多人買“廉價”電視機嗎,這樣的電視機能看嗎?

第二個話題,某某甄選直播間6塊錢一根的玉米,售價到底合不合理,賣這個價格到底對誰更有利,普通玉米真的是做飼料的嗎?

第三個話題,像馬有鐵、“二舅”這樣的人,現在還有嗎,還有多少?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

(某多多評論區圖片)

說實在的,關于這幾個話題,不論相關涉事人員,還是很多媒體的解讀,跟我的認知,區别都不小。

我甚至都有點詫異,這樣的話題,究竟是怎麼火起來,怎麼就引起了這麼大的争議?

關于這些話題,大家可以去翻看任何一個平台的評論區,不論是理性還是沖動,不論正反立場,不論是支持誰,都有不少“何不食肉糜”的言論。

我記得,跟朋友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大概問了這樣幾個問題:

誰知道農民人均幾畝地?

一畝地,能産多少糧食?農民隻靠種地,一年能掙多少錢?

在場的,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即便,其中也有“見多識廣”的媒體工作者。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些我個人的親身經曆和見聞

2021年2月中旬,我去四川省涼山州參加了一個關于幫助貧困兒童上學的公益活動。

當時,我跟組走訪的這戶人家的男主人,由于家裡窮,沒怎麼上過學。因為學曆低出去打工也不順利,後來一直留在村裡。

他家門在山腳,門前是一條特别窄的小路。從最近的縣城到他家門口,開車要大概2小時。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2

(2021年2月 我本人的手機拍攝 下同)

有很多網友說《隐入塵煙》的馬有鐵是個“全才”,什麼都會。

這家的男主人,也像馬有鐵一樣,什麼都會。

大叔種田很勤懇、也會制造農具、也會用泥土混着稭稈蓋房子。

大叔 左一

當我們幾個人向他的女兒誇獎她的父親真厲害、“什麼都會”,大叔隻是憨憨地笑。

至于大叔“什麼都會”的原因,也很簡單。種糧食,隻夠一家人糊口。他給别人摘花椒、打零工,一個月忙前忙後也就能掙幾百塊錢。

而家裡還有倆孩子需要上學。自己能省就省,能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也就不會花錢去買。

可能是泥土房子承重不太好,牆壁上并沒有留窗戶。

盡管,大叔一家為了迎接訪客,已經提前打開了堂屋裡唯一的燈泡。白天剛進屋時,眼睛還沒有适應暗環境,還是要等好一會兒才能看清屋内的擺設。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3

大叔一家堂屋裡最貴重的電器,就是那台小小的、“200塊級别”的老式電視機

至于堂屋左右兩側的房間,是沒有任何電器的。

因為屋外正午陽光太強,屋内太暗,我實在看不清是屋頂有兩片透明瓦片,還是直接揭掉了兩片瓦。

總之,兩側的屋子靠自然光照明。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4

同樣是2021年,我受邀參觀某品牌的産品展廳。

在幹淨明亮的展示大廳裡,下面這個電視,很是搶眼。

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堆件,都達到行業頂峰。稱之為業界驕傲,也并不過分。

根據尺寸、配置不同,這系列的電視,每台售價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5

(2021年 我本人的手機拍攝)

這種畫質、音質,想買電視的人,看了之後,恐怕沒有不心動的。

大概四五年前,我去了一個朋友家串門。現在回想,大概能明白什麼樣的人能買得起這樣的電視。

這是北京某處一個二進的四合院。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6

(我本人的手機拍攝)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這家房主人的四合院旁邊還有一個小橋流水的花園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7

前面講到的大叔一家,隻是我當時跟組走訪的其中一戶人家。

再說,另外一組走訪的情況。

根據另一組組員發來的照片,這戶人家,比我走訪的大叔家,還要差一點。

這一家,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竈台和餐具。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8

(2021年2月 另一組組員手機拍攝 下同)

也沒有“像樣”的家具,來訪客人,隻能坐在小小的矮凳上。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9

招待客人,也就隻是煮一鍋青菜面條。

現在,來說說主食。

我認為,農村和農村可能也有很大不同。

某主播雖然也是“農民的兒子”,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農村,普通的玉米都是用來當飼料、喂牲口的。

和糯玉米、水果玉米相比,普通的玉米,雖然粗糙、剌嗓子、不好下咽,但是玉米産量高。新鮮的時候,煮了吃,也挺好吃。

玉米面煮粥,摻上白面做鍋貼、雜糧窩窩、馍馍,在不少地方都是常見主食

公益活動的1個月後,一個周末,我跟着朋友去杭州(也可能是無錫,記不清了)蹭了一場産品發布會。

在企業接待晚宴上,吃什麼菜記不清了。隻記得上菜特别有儀式感,餐具也很特别。

我所在的包間是西遊記主題的,餐具都是師徒四人造型,餐桌中間放一盆幹冰,全程煙霧缭繞,模拟仙境。旁邊還有一個小音箱配樂。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0

(2021年 我本人的手機拍攝)

聽同桌的其他食客說,這家餐館四大名著主題都有。第二天中午,我們又去吃了三國演義主題的。

一頓飯,比我在四川涼山走訪的大叔一年收入還要高。

同年5月,我又去了四川,這次是去參加了某企業的活動。

活動很盛大,全場應該有50桌。連續三天,每天中午、晚上兩頓大餐。

每頓大餐,每張桌,東道主都會安排兩瓶白酒。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1

吃飯當天,我上網查了一下,僅這兩瓶酒市場價就1萬多塊

參加完活動,東道主還送了一瓶收藏級的白酒。從四川回到北京當天,就有局上認識的朋友,表示想出資5000塊讓我“割愛”。

我考慮再三,認為還有升值幾千塊的空間,還是決定自己收藏。

記得2019年,我在老家過年。有一天,在村裡閑逛,路邊看到有人遺棄了一個這樣的容器。

雖然從來沒見過,但是當時第一感覺,估計是個古董,就準備搬回家“收藏”。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2

(本人手機拍攝)

結果,我三叔看到了,跟我說,這就是個破水甕。

還說,十幾年前村西頭那戶老頭分家的時候,老二和老三兩家還因為這個水甕,大吵了一架,至今關系也不太好。

我問這個水甕值多少錢?

三叔說,當年這種東西燒得都很差,就值幾塊錢吧。現在破了,肯定不值錢了。

以我對我們村、附近村的了解來說,馬有鐵這樣無限忍讓的人,是比較少的,兄弟之間為了不值錢的“資産”大打出手的人卻大有人在。

跟城市動辄幾千、幾萬、幾十萬不同,很多農村人是極其“較真”的,日子是按照幾塊錢、幾毛錢來過的。

有一年在老家過年,下了很大的雪。朋友圈被堆雪人刷屏了。我也跟風,用一上午時間,在我老家房頂上堆了一個。

拍下來之後,很得意,感覺菩薩就住在不遠處的林中。

跟家裡人“顯擺”的過程中,我才知道,這片樹林也是一片是非場。又是一戶人家的兄弟因為分這塊邊閑地,鬧得不愉快。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3

(本人手機拍攝 下同)

2020年,我北漂多年,多次搬家,第一次租到一個帶露台的房子。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4

雖然這間房子是頂樓,并且是複式二樓,挑高不太夠,夏天很熱,每次進出都要經過樓下租戶的客廳;雖然,這套房子比另一套同等面積、且更幹淨的房子月租貴了1000塊。

雖然屋檐下寄居了兩窩馬蜂,除掉之後,還可能再生。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5

我還是租在了這裡。

因為,我有了一個露台。

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我跟一輩子生活在老家的父母、長輩,關于很多事物的看法,已經不在同一個世界。

去年,一個跟我一樣北漂的朋友,休期回老家,他的貓寄養在我這。

有一天,我跟家裡人打電話,聊到村裡留守老人都在幹嘛。

我媽說,村裡年輕人都不在家,大部分都把地承包出去了。種上了蔬菜。老頭老太太能幹活,都沒閑着,都去大棚裡幫人家除草、摘菜去了。一天幹三晌:

早上五點天亮起床,幹到八點多,回家吃飯;

九點多幹到十二點,再回家吃飯;

下午兩三點開工,一直幹到六七點天黑。

幹一晌,15塊錢左右。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6

我給朋友的貓點了一份“外賣”:1個貓罐頭,15塊錢左右。

後來,朋友的貓生了,送了我一隻。我也有了貓。

養貓的過程中,我緊急買了很多東西。其中,就有貓草籽。

貓草籽,單買一斤是9塊多,買3斤,22塊,還送一個簡易的塑料托盤(培養皿),感覺更劃算。于是就買了三斤。

等收到貨,我發現,所謂貓草籽,就是小麥。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7

在我的老家,農民人均1畝多地,每畝地一年能産兩季作物,小麥能産900斤左右,玉米能産1100斤左右。

今年糧食價格很高,小麥達到了1塊5、6,玉米達到了1塊3、4。

但是,以我的認知,我父母那一代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小麥換個名字,就能賣9塊6一斤。

他們不知道貓要吃貓草。

貓不應該捉老鼠、吃剩飯嗎?

不論是貓罐頭,還是貓草,甚至貓糧,對于我父母那一代人,都是不太能接受的。對于四川涼山州的大叔一家,恐怕更是無法接受。

然而,和我一塊吃飯的90後朋友相比,我隻是“窮養”貓,他們才是“富養”。

因為物質基礎不同,決定了不同的人對于莊稼、對于動物的看法,是很不一樣的。

我和朋友的飯桌上,有些人甚至意外是否真的有人會吃“給牲口吃的”玉米。

在去縣裡讀寄宿初中以前,我一直都在生活在農村。

為了供我讀書,交學雜費、生活費,家裡賣糧食、賣豬、賣雞鴨。

至于農忙季節,不論大人小孩,都是勞動力,都得幹活。

我很小的時候,老家機械化水平是不高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是工業水平的問題。

現在想想或許并不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曆低、打工機會少的農民,就是要出賣汗水賺取那一點的收入,怎麼舍得把這不多的掙錢機會“讓”給機器?

所以,我上小學時,就和爸媽一起拉過耧種小麥、玉米,用鐵鍬挖坑種棉花,挎一隻鋁盆徒手撒化肥……

在四川走訪的那個大叔,和我父母的教育觀是很像的,隻要孩子要寫作業,就不用幹農活。尤其是孩子學習好,得獎多,可以免去很多農活。

所以,小時候的我和大叔家現在的孩子一樣,喜歡上學。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8

(2021年2月 另一組組員手機拍攝 下同)

但是,到了收玉米的季節,就很難“逃避”了。

收玉米,要先把玉米連着玉米衣掰下,拉回家。如果不盡快把玉米挂起來,堆起來的玉米就會發酵,就會壞掉。

所以,就要全家人動手,晚上點燈加班,把玉米外面幾層厚的、硬的玉米衣撕下來,保留内層柔軟的,剝好之後,再把玉米編起來,挂到通風的地方。

就像下面這樣。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19

等玉米曬幹了,還要一個個摘下來,才能脫粒。然後,才能拿出去賣,或者磨成面粉。

至于牛、羊,甚至豬,很多時候吃的都是稭稈、青草。并不是以玉米作為“主食”。

糧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家裡的人也好,動物也好,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勞作、去節省。

直到現在,華北很多地區農作物收入還占到農民總收入的4成左右,東北部分地區甚至有占到50%。

我應該是和很多80、90後一樣,站在父母肩頭上,走出農村,來到大城市。現在很多80、90後,也成了各個媒體機構的骨幹。

按理來說,我們對于農民能買得起什麼電視機、種各種玉米的收入、村裡還有多少馬有鐵,都應該是門兒清的。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20

(本人手機拍攝 我老家鄰村的磚房、廢舊土牆、牲口)

我覺得這些事,之所以在輿論圈引起這麼大反應,可能有這樣兩層原因:

第一,很多年輕的媒體人,以及更年輕的網友,父母的“肩膀”很高,或者從小就沒關注過“肩膀”以下長期存在的現象。

等他們長大之後,有一天,突然被震撼到,那些人怎麼不開車去農田幹活?

怎麼買那麼廉價的電視機、衛生巾、衛生紙?

怎麼會有馬有鐵以及他三哥這樣的人?

第二,可能是“人均百萬身價”的社交平台太多了,就比如說我一頓飯吃了幾千塊的菜、喝了1萬塊的酒,我不說是蹭的,誰能識破?

1992年之後出生的人,趕上了中國改開以來經濟增速最快的時代,一切财富奇迹,都可能出現。僞裝的暴富,看起來也都像是真的。

所以,很多年輕人,可能從小是在“幻夢”中長大。殊不知,我們頭部的地區,雖然已經擠進歐洲、美洲,我們腰部的地區,還停留在亞洲,而我們的尾部還沒能全面超過非洲。

中國太大了,不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抵得上一個大洲。這個國家的複雜程度,各種數據之龐大,任何一個單一繭房,都無法容納得下。

最近,動辄幾十萬人買200塊的電視、動辄上千萬人參與玉米價格的輿論戰,并不是這些事剛剛發生,而是長期都存在。還有幾億人,月收入不到1000塊呢。

這些積極參與辯論的人,有多少是真正走到農村去看看,或者給農村親戚打個電話核實真實情況的?

又有多少人,待在繭房而不自知,并且“大義凜然”捍衛繭房的?

尾聲

去年國慶前後,我參加了兩場婚禮。

一場是高中同學的,是這樣。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21

一場是大學同學的,是這樣。

莊稼一般什麼時候種(都不知道莊稼長什麼樣了)22

我能感受得出來,這兩個同學都做出了最好的準備,都給出了讓配偶、讓雙方家長滿意的婚姻效果。

我就生活在這樣的世界。

今年國慶之後,有報道說,國慶出遊人次已經恢複到2019年的60%。

另有數據說,周邊遊人均消費增長了30%。

這都是很好的征兆。

中國的面積很大,不論有沒有疫情,能去的地方真的很多,未必都要去名勝之處打卡。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多了解周圍,然後再了解遠方,尤其是那些未曾設計在出行路線中的地方。

不論你要對這個國家、這裡的國民表達不滿還是熱愛,你都應該先了解這個國家最真實的情況。


酷玩實驗室整理編輯

首發于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随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