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Zara創始人福布斯富豪榜排第六
▼H&M創始人是瑞典首富
▼優衣庫創始人是日本首富
這可能是為什麼
年年都有人說服裝不好做
但年年都有人做的原因,剛需啊!
當然,做成首富很難
做個穩妥的生意人還不簡單?
就怕碰上騙局
一朝回到解放前。
作為詐騙的重災區
紡織服裝行業深受其害。
紡織行業似乎有個“潛規則”,普通買方能夠不支付任何費用,交易過程中往往僅達成口頭合同,就能購置到貨物,也即“打白條”做生意,給了騙子“空手套白狼”的機會。
即便支付貨款,所占總貨款比例偏低,普通在10%~30%左右,從而給騙子“倒差價”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上個月就有媒體報道過,一家俄羅斯服裝品牌跑中國玩合同詐騙惡意欠款,坑慘了很多紡織服裝供應商。這家服裝品牌叫INCITY,以同一品牌在中國的三家不同公司來進行采購合同詐騙。
具體的手法是:已經進行多次合作,這次以歐洲公司的名義鑒定生産合同,以香港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生産的還是INCITY同一品牌的貨品,供應商覺得合理就簽訂了合同,拿了定金開始生産,在這過程把欠款金額越滾越大,突然有一天,不給你訂單了。
當你來追讨貨款的時候,廣州的INCITY公司會告訴你,這個與他們沒有關系,香港和歐洲的INCITY公司倒閉了,他們沒有欠你貨款,其實是同一夥人在搞合同詐騙。
某外貿公司參加廣交會,認識一位客戶自稱為香港金禾公司的BILL。騙子有三家不同的公司,主要的市場是危地馬拉,行騙手段通常是:預付10%的定金,收到一部分貨品後剩下的貨款不付,直接消失。
是這樣的,BILL首先給這家外貿公司付了定金,貨物分開走櫃。第一櫃的提單出來以後外貿公司就開始催款,等了較長一段時間BILL才付了款。
接着第二櫃也打包好了,想着第一次好歹付款了,第二次也不轉賣了,繼續賣給他。經過半個月的催促才收到定金,但幾個月過去了,尾款沒收到,人也找不到。
經濟能力一般的莫某,虛構了名為“山東濟南某布業有限公司”,并自稱該公司董事長。不久後,他與紹興市某紡織印花有限公司老闆梁某口頭約定,以1.2元/米的價格購買梁某所生産的印花紙,并約定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梁某看到莫某的名片後,便同意與其建立業務關系。可貨物發出後,莫某一直以“生意做大,資金不夠”為由,始終不提支付貨款的事。一年之後,莫某仍未支付貨款。梁某隻能報警,才得知莫某的這家公司完全是子虛烏有。
一般來說,這類公司都有拖款和對質量雞蛋挑骨頭、惡意扣款等行為,如果碰上了就得開始警惕。如何防範?
對于不熟悉的交易對象,要審查簽訂合同的主體是否合法,充分運用擔保手段(保證、抵押、質押、定金等),降低合同的風險,同時定期對業務人員進行培訓,增強防範意識。并且建立風控機制,把損失降到最低。
生意本就不好做,交易時一定要多加小心,以防給别有用心的人鑽空子。
資料來源:運去哪
化纖頭條
服裝紡織論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