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

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10:05:09

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詩經·七月》有句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寫的是蟋蟀随着季節的變化而改換着栖息之地其中的八月,即今天的陰曆六月,每年此時,暑季開始,天氣炎熱,蟋蟀便離開田野進入庭院的牆角下生活,以避炎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炎炎夏日用這些)1

炎炎夏日哪裡可以避暑

《詩經·七月》有句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寫的是蟋蟀随着季節的變化而改換着栖息之地。其中的八月,即今天的陰曆六月,每年此時,暑季開始,天氣炎熱,蟋蟀便離開田野進入庭院的牆角下生活,以避炎熱。

昆蟲知炎熱,人類亦如此。《墨子·公孟》載:“冬避寒焉,夏避暑焉。”每當進入暑季,濕熱的氣候會影響人的身體,于是人們就想辦法躲避炎熱,減少對身體的危害,也就是要避暑。

當今,空調冰箱的普遍使用,讓人們少了許多對暑天的懼怕。但古人是沒有空調冰箱的,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想盡了辦法來躲避炎熱,雖然技術含量低了些,但也自得其樂。

01、夏日的夜晚,尋一處納涼之地,悠閑而舒适

宋神宗元豐八年,36歲的秦觀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仕途,本以為從此會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北宋政治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朋黨間相互傾軋,秦觀進入官場時,正是朝廷中朋黨之争最白熱化的時期,“新黨”“舊黨”交替執政,風水輪流轉,今天你還坐在京城的官署裡,明天可能就要走向貶谪之路。

秦觀因為是蘇轼的學生,被認定為“舊黨”人士,在京城中蹉跎了十年後,紹聖元年,“新黨”執政。當他的老師蘇轼在嶺南惠州苦中求樂,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時,秦觀也開始了他的貶谪之路。

一開始的目的地還不錯,是浙江的杭州,可是剛走到半道,朝廷一紙公文又貶其為處州監酒稅。處州在浙西南,宋時經濟落後,屬窮鄉僻壤,監酒稅也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事務清閑。

在處州,衙署附近有一小湖,夏季,湖邊柳樹成陰,湖中荷香冉冉,是放松心情和納涼的好去處。夏日的晚上,擺脫了公務的秦觀常去湖邊納涼,他坐在胡床上,迎着湖風,聞着荷香,聽着船上傳來的笛聲,孤獨失落的心情得以些許的安慰。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納涼》

02、夏日的午後,小睡片刻,既避暑又養神

楊萬裡,南宋詩人,大臣,文學史上,與陸遊、尤袤、範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自紹興二十四年28歲的他進士及第後,仕途順利,先後在地方和京城任職,深得朝廷信任,頗有政績。

紹熙元年,楊萬裡任實錄院檢讨。八月,《孝宗日曆》修成,本應由楊萬裡作序,而宰臣卻另命禮部郎官傅伯壽作序,楊萬裡于是自劾失職,請求去職,光宗挽留。接着又要進《孝宗聖政》書,本應由楊萬裡奉進,但遜位的孝宗仍記恨着楊萬裡,于是在京城難以容身的楊萬裡被外調為江東轉運副使。

在任江東轉動副使期間,朝廷在江南推行使用鐵會子,楊萬裡極力反對,因此又得罪了朝中的宰臣,被降職為贛州知州,楊萬裡未就職,八月,他稱病請辭,回到老家吉水,過起了幽居生活。

脫離了官場的傾軋,沒有了繁雜的公務,楊萬裡在老家的生活過得非常悠閑,每天讀書吟詩,遊走于鄉野,生活很有規律。夏天到了,午飯後可以來點水果,然後再眯上一覺,既可以避暑,又可以養神,悠哉悠哉,簡直是神仙的生活。通過他寫的詩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對幽居生活的滿足。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閑居初夏午睡起》

03、夏日裡,躺在涼席上搖動羽扇,逍遙又自在

周邦彥,北宋末期著名詞人,婉約詞的集大成者,舊時詞論稱之為“詞中老杜”。

元豐初年,神宗在位,推行王安石的變法政策。此時周邦彥在京城為太學生,太學,即宋代的最高學府,相當于今天的清華大學。他寫了一篇華麗的文章《汴都賦》獻給神宗,賦中用對話的形式生動地描繪汴京的繁華,并且捎帶贊揚了新法,神宗讀後很是高興,于是周邦彥被破格提拔為太學正,也就是太學生的老師。此後八年,他一直在京城任此職。

元豐八年,神宗駕崩,哲宗即位,年幼的哲宗在祖母高太後的操控下任用司馬光為相,廢除新法,擁護變法的“新黨”人士紛紛被調離京城。周邦彥因為在《汴都賦》中贊揚過新法,因而也受到牽連,調任溧水知縣。

溧水在長江下遊地區,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梅雨季節,梅雨季過後,進入暑季,天氣變得十分炎熱。周邦彥來到溧水後,雖少了些燈紅酒綠的生活,但遠離了京城,更多了一份逍遙自在。這不,在炎熱的夏天,沒有公務的他躲在家中,躺在紗帳包圍的涼席上,搖動起羽扇,快活的賽過神仙。

梅雨霁,暑風和。高柳亂蟬多。

小園台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鶴沖天·梅雨霁》

04、夏日,在私密的空間裡坦胸露背,是男爺們消夏的最愛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賀知章呼其為“谪仙人”,人稱“詩仙”,其詩風豪邁奔放,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飄逸,意境奇妙。

詩中看人,他的性格也如此,爽朗大方,不拘小節,個性鮮明。比如在接到玄宗召其進京的诏書後,發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言壯語,在被“賜金放還”趕出京城後,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句子,充分可以看出他鮮明的個性。

開元十五年,李白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成婚後,定居于安陸。開元十八年至二十一年,而立之年的李白在京城長安,遊走于王公貴族之間,欲求得人生的發展,但一直未能如願。二十一年末,他回到安陸,在白兆山的桃花岩建一石室,開墾山田,過上了耕種讀書的隐逸生活。

夏天來了,天氣炎熱,為了躲避暑氣,他常常走進濃密的山林中,林中無人,他豪放的脫下外衣,袒露出胸背,并且拔下發簪,披散開頭發,盡情享受林中的涼意,那叫一個自在。有詩為證。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挂石壁,露頂灑松風。

——《夏日山中》

古人的避暑方式,有人可能會不屑一顧,但這些辦法卻是最實用的,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綠色、環保、無污染。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靜下心來,用古老的避暑方式,一樣可以快樂度過炎熱的夏天。

作者:杜朝輝,山東濰坊人,中學思政課教師,古詩詞愛好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