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洋快餐”,相信許多人都會聯想到肯德基與麥當勞。這兩個來自西方的快餐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後便大受消費者的歡迎,憑借着新鮮的“風味”與用餐的便捷性,很快在中國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而随着這兩大快餐品牌的不斷發展,市場上也是越來越多人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利益。一時間,很多人都開始模仿肯德基與麥當勞的經營模式,西式快餐店就如雨後春筍一般一個個地冒出了頭來。
不過在時間的沖刷與市場的考驗下,一批又一批模仿兩者經營模式的西式快餐店倒閉了,麥當勞與肯德基卻仍然屹立在中國的市場上,且門店越開越多。與此同時,在這衆多的“模仿者”中,有一個中國的本土品牌成功經受住了各種考驗,發展至今日,其在中國市場内的規模甚至比肯德基和麥當勞都要大!這個本土品牌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那就是華萊士。
如今不管是在各大一線城市或是小城鎮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華萊士的門店,其覆蓋範圍可以說是十分之廣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一開始華萊士其實隻是一個小店而已。
華萊士是由一位叫做華懷慶的人創始成立的,當時正處于90年代初期,麥當勞與肯德基兩大外來品牌剛剛在中國的市場上掀起熱潮。而在1998年時,華懷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那時候的麥當勞與肯德基剛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其門店主要都分布在一線大城市,根本看不上那些二、三線的小城市。而華懷慶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商機所在。他捕捉到了小城市裡的消費者對于“西式快餐”的渴望,從而決定效仿麥當勞與肯德基的模式開設自己的品牌店鋪,以此來填補市場的需求空缺。
2001年的1月,華懷慶與其兄長一同花費了8萬元錢,在福建師範大學的門口開設了第一家華萊士的門店,這也是華萊士的起點。但第一次涉足餐飲業的他們并沒有太多的經驗,隻是模仿着肯德基與麥當勞,賣着差不多的食品,制定的價格也差不多。
顯然,他們低估了品牌效應。在這種經營模式下,華萊士的營業額可以說是十分慘淡,消費者更願意花費同樣的價錢去吃肯德基或是麥當勞。
在認識到了自身經營模式的缺陷以後,華懷慶兄弟倆迅速調整了經營策略。将食品的價格一壓再壓,達到了十分親民的價格。而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個正确的決定,在這之後,華萊士也就走上了不斷發展壯大的軌道。
經過十幾年時間的沉澱與發展,華萊士從當初的一家小店轉變成為全國連鎖的品牌,也為自身打下了品牌基礎與形象。早在2014年時,華萊士旗下的連鎖門店數量就已高達4800家,旗下的員工數量也是超過了5萬人。這個數據超過了老前輩“肯德基”,然而這卻并不是結束!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至2019年末,華萊士的連鎖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12000家,這個數字可是比麥當勞和肯德基加在一起的總和還要高。由此可見,華萊士也真正地從當初的一家小店發展成了中國市場上的本土“快餐王”。
在2019年,華萊士的營業收入更是高達25.5億元,同比增長了9.63%。這般喜人的成績,想必也是當初華懷慶兄弟二人都沒有想到的。作為我們的本土品牌,華萊士現在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可以說絲毫不輸肯德基與麥當勞,成為了國産品牌的驕傲!
綜上所述,華萊士從一家小店一步一個腳印發展,直至今日的快餐界巨頭。其本土“快餐王”的名号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不知道大家對此持什麼看法?
本文由BOSS說财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平台、渠道,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