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我的名字三遍?文言固定句式翻譯三字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默念我的名字三遍?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文言固定句式翻譯三字訣:
“調”“補”“換”
在完成文言文翻譯時,如果遇到固定句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01
調
文言裡有幾種語序,和現代漢語裡的相應句式的語序如果有所不同時,翻譯中要将文言語序移位。
(一)主謂倒裝。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二)賓語前置。
(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譯文: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起呢?
(2)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譯文:古時的人沒有欺騙我。
(3)用助詞“之”“是”等置于前置的賓語和謂語之間。如: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将伐颛臾》)譯文:冉求,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4)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是以見效。(《屈原列傳》)譯文:因為這個被放逐。
(三)定語後置。如:石之铿然有聲者,所以皆是也。(《石鐘山記》)明确:“铿然有聲”為定語,修飾中心語“石”。
(四)介賓短語狀語後置。如: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明确:“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介賓短語作“飾”的狀語。譯文: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
02
補
文言句子裡有一些組成成分,經常省略,譯成現代漢語時需要補充。如:将軍戰(于)河北,臣戰(于)河南。(《赤壁之戰》)這句中“河北”“河南”前分别省略了介詞“于”。補充後得知這是一個介賓短語後置句。
03
換
就是用現代詞彙替換相應的古代詞彙。
(一)表示疑問:奈何;奈……何、若……何、如……何;何故。如: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鴻門宴》)譯文:劉邦說:“現在雖已出來了,但未向項王辭别,這可怎麼辦?”
2.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譯文:為什麼要保持美玉一樣的高潔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二)表示反問:何……哉(也);何……為;豈(其)……哉(乎,耶,邪);安……哉(乎);獨……耶(乎、哉);顧……哉;甯……耶;……非……欤;不亦……乎。如:
1.何可勝道也哉?(《遊褒禅山記》)譯文:怎麼能說得完呢!
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譯文:現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們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魚肉,還要告辭什麼呢?
3.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鴻門宴》)譯文: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關中,您怎麼能輕易進關呢?
4.豈獨伶人也哉?(《伶官傳序》)譯文:難道僅是溺愛伶人才會造成禍患嗎?
(三)表示感歎:何其……;亦……哉;惟……耳;直……耳。如:
1.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譯文:以至于剪斷頭發,對天發誓,眼淚沾濕了衣裳,又是多麼的衰敗啊!
2.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國也》)譯文:梁惠王說:“不行,隻不過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3.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記》)譯文:而且在其墓門前豎立石碑,來表揚他們的所作所為。唉,這也真是隆重啊!
(四)表示揣度:無乃……乎(可譯為“恐怕……吧、隻怕……吧”);……庶幾……欤(可譯為“……或許……吧”);其……欤(兼表反問);得無……耶、得無……乎(可譯為“大概……吧、恐怕……吧、該不是……吧、能……嗎”)。如:
1.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将伐颛臾》)譯文:這恐怕是你的過錯吧?
2.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後》)譯文: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3.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師說》)譯文:巫醫、音樂師和各種手工業者,是所謂上層人士所不與為伍的,現在他們的聰明智慧反而不如這些人,豈不是值得奇怪麼?
還有表示選擇的“與其……孰若……”,表陳述語氣的“無以、無從”“有以”“比及”等,都需要直接轉換成現代漢語。
AUTUMN
— END —
來源 | 《語文報·高考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