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家最新治理噪音擾民問題

國家最新治理噪音擾民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3:19:45

國家最新治理噪音擾民問題(人們可以拿起哪些法律武器)1

失眠、焦慮、煩躁、心慌、神經衰弱、無法集中注意力……你是否曾被噪聲困擾?

據相關統計,2020年,噪聲擾民問題數量在“全國生态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台”高居第2位,僅次于大氣污染。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噪聲污染”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顯示2018年至2021年相關文書多達7701件。

甯靜和諧的環境是人民群衆心之所向。2022年6月5日,噪聲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适用範圍更加全面、分類防控更加精準、政府責任更加明确,為人民群衆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維護人民群衆合法環境權益始終是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職責所在。随着2022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生态環境侵權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幹規定》(以下簡稱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正式實施,在噪聲污染糾紛中,除了訴前調解和案件審理,人民法院還可以根據申請人在訴訟前或訴訟中的申請,出具禁止令,及時制止正在發生的噪聲污染。這意味着面對噪聲污染,人們又多了一件可以舉起的法律武器。

一紙文書為貫耳“鬼音”按下“靜音鍵”

2018年12月起,每天8時45分至12時、15時30分至22時,家住廣州市海珠區某小區302房的王先生一家都會在房間内聽到持續不斷的古怪吼叫。

經調查,聲音來自102房的李先生。監測表明,雖然該噪聲清晰可聞,但并未達到噪聲限值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的标準。根據民法典及當時有效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相關執法部門無法予以處罰。李先生也因此繼續播放着“荒山野鬼”。

面對如此明顯卻“未達标”的“正在實施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态行為”,無奈之下,王先生于4月13日向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法院提交訴前《禁止令申請書》,請求法院禁止被申請人李先生采取制造“荒山野鬼”聲音等其他方式制造噪聲。

4月14日,海珠區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作出裁定,支持王先生的禁止令申請,要求被申請人李先生不得通過播放“荒山野鬼”錄音等方式制造噪聲擾民。

禁止令作出後,承辦法官多次嘗試,終于撥通了李先生的電話。李先生在電話中承認噪聲系其播放,并表示願意停止制造噪聲。4月15日上午,李先生在現場簽收民事裁定書及禁止令,并在法院工作人員的見證下,拆除錄音播放設備,删除錄音文件,并承諾不會再制造噪聲擾民。

在4月16日第20個世界噪音日到來之際,王先生一家終于收獲了久違的安甯。

全國首“令”創新噪聲污染解紛途徑

何謂環境禁止令?根據司法解釋,禁止令保全措施是為及時制止被申請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将實施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态行為,避免對申請人合法權益或者生态環境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向人民法院申請作出的臨時性救濟措施。包括訴前和訴中禁止令,适用範圍涵蓋水、大氣、噪聲等生态要素以及林地等自然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司法解釋施行後,四川、貴州、河南、北京等多地法院作出過生态環境侵權禁止令保全措施。

該案中,海珠區法院發出了全國第一份噪聲污染禁止令,不僅是對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的正确适用,也體現了行為保全在生态環境保護中的創新。

“該案明确了噪聲侵權可以适用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綜合辦主任劉慧慧表示。

“該訴前禁止令的發出為噪聲污染糾紛展示了一種新的解決途徑,具有積極的示範和引導意義。”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胡靜表示,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是對民事訴訟行為保全制度的延伸和發展,其規定的禁止令行為保全為噪聲污染受害者提示了通過行政機關責令行為人停止産生噪聲或降低噪聲、提起民事訴訟之外的第三種救濟途徑。

“其适用不以行為人行為違法為前提,程序較為簡單,對于污染受害者比較便利,對司法資源的耗費較少。”胡靜說。

該案發生于新的噪聲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之前,因分貝“未超标”使得行政機關無法予以處罰。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的噪聲污染防治法,除了超标和擾民,“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産生噪聲,并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也被定義為噪聲污染。新法對噪聲污染重新界定内涵,進一步擴大了保護範圍。這意味着,新法實施後,行政機關也可以對沒有達到噪聲排放标準但實際産生了負面影響的噪聲污染行為實施處罰。

同時,新的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生态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噪聲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造成噪聲污染的行為;第八十六條規定,受到噪聲侵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侵權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即群衆在受到噪聲侵害時,可以向生态環境主管部門等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舉報,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劉慧慧表示。“這裡的規定并不以是否超标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故保護人民群衆合法權益的範圍進一步拓寬。”

禁止令“武器”雖好也需審慎使用

案件中,王先生主動申請噪聲污染禁止令并獲得了法院支持。那麼,申請禁止令應當滿足哪些條件?

根據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人民法院作出禁止令保全措施需綜合考量四個因素,包括被申請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态行為是否被行政機關依法處理而仍繼續實施;被申請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态行為對申請人合法權益或者生态環境造成的損害是否會超過禁止被申請人一定行為對其造成的損害;禁止被申請人一定行為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産生的不利影響;申請人的訴求應有基本的依據等其他應當考量的因素。

“禁止令保全措施的作出将會制止被申請人一定行為,可能對被申請人的生産生活産生重大影響,人民法院在審查禁止令申請時,需高度關注雙方利益平等保護。”劉慧慧說,“本案中,由于王先生的女兒在家上網課,‘荒山野鬼’的噪聲持續不斷播放,給少年兒童的身心造成的影響及其嚴重,且需要制止該行為的情形非常緊迫。為了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王先生作為其女兒的監護人,請求禁止李先生播放噪聲的行為符合環境禁止令司法解釋的規定。”

“在受害者遭受侵害的利益屬于合法利益且行為人的行為并不屬于正常的活動的噪聲糾紛案件中,申請環保禁止令獲得法院支持的可能性更大。”胡靜表示,“重點是行為人的行為所承載的利益的合法性和大小。本案的訴前禁止令能獲得法院支持,關鍵的一點是被申請人播放‘荒山野鬼’錄音與其他鄰居‘鬥氣’的行為并非正常生活活動。”

案件中,法官經過深入了解,找到了噪音擾民的深層原因。原來,李先生與101房的趙先生因對方搭建雨棚和自家安裝攝像頭産生了矛盾,雙方一直僵持不下。為了讓趙先生難受,李先生不惜搬離102,并在房内安裝錄音播放設備,以手提電腦設定錄音播放和停止時間,每天固定時段播放“荒村野鬼”錄音。但令李先生意想不到的是,趙先生聽力很差,噪聲沒有影響到其生活,反而殃及了其他鄰居。

了解情況後,經過法官和調解員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勸說和辨法析理,李先生和趙先生終于達成了和解協議。困擾鄰裡多年的噪聲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鄰裡之間鬧矛盾,可以依法依規進行解決,用不正當手段“以毒攻毒”隻會進一步加大矛盾。

“‘鄰居不能選擇’,鄰居之間相互理解和克制是長期和諧共處的必然要求。每人可能是噪聲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噪聲的受害者。人人有責才能有利于形成人人受益的良好噪聲污染防治氛圍,共同維護和享受和諧安甯的生活環境。”胡靜表示。

案件中,王先生主動向法院遞交訴前禁止令申請,也反映了人民群衆日益提高的法治意識。

“當事人主動利用禁止令并成功維權,給我們一個啟發:立法和司法解釋中不乏有利于廣大群衆維護合法權益的工具,訖待在實踐中發掘和利用。”胡靜說,“對于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新立法和新司法解釋,法院應當廣泛宣傳。”

對于人民法院來說,發布噪聲污染典型案例,發揮典型案例引領示範和規則補充的作用,通過新媒體、庭審直播、巡回審判等多種方式開展普法宣傳工作,是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衆維護聲音環境的安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方式。

“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會在‘六五’環境日前後指導各地法院開展司法宣傳工作,今年也已經在相關通知中要求各地法院結合新的噪聲污染防治法的實施,開展相關的宣傳工作,提升公衆的法治意識。”劉慧慧表示。

據悉,在新噪聲污染防治法實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将開展調研工作,了解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适時出台相關的司法政策或适用規則。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姜佩杉

編輯:任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