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有時越是情深意切,表達出來的情感就越淡越正。
越好的茶,越不會以苦澀淩人。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自從知道李益和霍小玉之間的情事以後,我每次讀到這首《寫情》,都會覺得這是一雙可憐人的寫照。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
你愛他,如生如死如火如荼纏綿如呼吸;然而有一天你們分手了,得已不得已情願不情願,傷筋動骨聲嘶力竭歇斯底裡憤怒悲傷安靜壓抑,而那個人就那樣消失于你的世界了。
同時,他靜默地關閉了你通向他世界的門。
天國的階梯,消失在雲間,你仰頭瞻望思念的餘光,隻看見藍天上白雲輕輕流動,天上聖門已阖。
在安靜的甜黑的夜晚你想念他,思念若水滴,還沒落淚,就幹了。
如果你為一個人切骨般痛過,你就會明白李益在說什麼。
他說,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失去了那個人以後,他再也沒有千金一刻的春宵,也沒有了風清月白花下相偎相訴的良辰美景。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有時越是情深意切,表達出來的情感就越淡越正。
越好的茶,越不會以苦澀淩人。像元稹花樣文章悼亡也歸平靜,千言萬語隻是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
蘇轼文中仙豪,十年夫妻情深似海,也隻能說出“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李益的《寫情》也是如此,心底有百般忏悔,也隻能化做一句“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的歎息。
李益的詩是那樣好,邊塞詩雄渾有力,閨情詩清雅有緻。
“大曆十才子”中他是翹楚。
說他好,那是說得出,拿得出根據。
曾讀他的詩,精彩處叫人忍不住揚眉動目,意态飛揚。
他的“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鹽州過胡兒飲馬泉》)有太白的豪放高邁氣,“别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喜見外弟又言别》)又得杜甫的滄桑沉郁之味。
李益還有一首詩,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邊塞詩之一。
詩雲: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這首詩是李益邊塞詩的代表作,氣勢雄渾,蒼勁幽遠。
我覺得氣勢意境都不像經曆過“安史之亂”的離亂,反而很有盛唐恢宏之色,可以和王昌齡的邊塞詩比肩。
李益生長的隴西,曾是漢唐曆年的征戰之地。
當年西漢名将霍去病就曾在那裡馳騁拼殺,因而留下了很多戰争遺迹。
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受降城”,它是漢将軍霍去病在河西走廊接受匈奴投降的遺址。
李益幼年時就經常在這些戰争遺迹上憑吊那些曾叱咤疆場的英雄,長大後又曾親身經曆“安史之亂”。
他有才情,又有豐富的經曆和廣博的見聞,是得天獨厚的才子。如果他不是遇上霍小玉的話,也許他的人生會有另一種軒敞明亮。那是在唐大曆年間。
那一年,霍小玉初初長成一個明豔無倫的少女,承母親的舊技,做歌舞姬待客。
清麗可人的她恰似一夜芙蕖迎風涉水而來,豔名動長安。
而李益赴長安參加會試,中進士及第,少年登科,更是春風得意。
他的詩每每是墨迹未幹,長安的教坊樂工就千方百計地求來,譜上曲子讓歌姬吟唱。
長安無數豪門貴族請畫工将他所寫的《征人歌》、《早行将》等詩,繪在屏帏上,視為珍品。
大曆年間的長安城,無人不知李益李十郎的詩名。
《唐宋傳奇集·霍小玉傳》裡說他:“生門族清華,少有才思,麗詞嘉句,時謂無雙。”要知道知李益在筆記小說中形象并不好,和絕色佳人霍小玉的這段生死畸戀,幾乎使他的詩名喪盡。
很多人隻記得他是那“才子佳人”故事裡始亂終棄的負心人,因此小說裡對他這樣的評價應該算是比較真實可信的。
日漸地,霍小玉也聽聞了他的才名。
她在飲宴間時常會唱到他的詩詞,李益的《江南曲》聽她唱來,格外悠然婉轉。每每當霍小玉慢轉明眸,輕舒玉腕,按弦調歌,唱“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給弄潮兒”時,她神色幽怨,就好似蘭花瓣落玉露,一詠三歎,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與她同席的人不免難過憂傷,卻更被小玉的清新雅饬所襲倒,流連忘返。
從一開始霍小玉和李益之間就有一種明明暗暗的牽扯,生生死死糾纏不休。
久了,大家都知道長安名妓霍小玉唱李十郎的詩詞是盡得其中三昧;再後來,連母親也看出她對這個李益有些意意思思。
霍小玉能體會到李益詩中怨婦那種無可奈何的孤寂心情,是因為她心裡始終搖晃着的悲涼,她本身也是這樣無可奈何的一個人。父親是唐玄宗時代的武将霍王爺,母親鄭淨持原是霍王府中的一名侍姬。在她身懷六甲的時候,“安史之亂”起,霍王爺在禦敵時戰死,王府中人作鳥雀哄散。鄭淨持帶着尚在襁褓中的霍小玉流落民間。長大後,困于生計,霍小玉做了賣笑陪歡的歌舞姬。
有時候她或許會想,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的話,自己會有怎樣的人生?
然而人生是沒有那麼多回寰的餘地的,開始了就不能回頭。
如果知道結果,母親鄭氏是不會請求街坊十一娘引着李益來見霍小玉的。
結果他們見了面。
和所有花好月圓的故事的開始一樣,他們一見鐘情情投意合情意綿綿難舍難分。
才子生在這世上本來就是要配佳人的,就好像天上浮雲,水裡遊魚,是天造地設的一場安排。不久朝廷派李益外任為官。
李益打算先回隴西故鄉祭祖探親,來年走馬上任,一切安排停當之後,再派人前來迎接霍小玉完婚。她疑心忡忡,半是驚喜半是憂,說起來,好像還是憂多一點。
她霍小玉閱曆過無數男人,男人如風筝,好放不好收這點警覺還是有的。
李益為了安撫她,取過筆墨把婚約寫在一方素绫上:“明春三月,迎取佳人,鄭縣團聚,永不分離。”
我覺得,李益對霍小玉也是真心的。
他寫婚約時是真心要娶她,沒有負心的意思。
隻是做人往往都輸在太天真,以為說出的話,寫下的約就成了不可動搖、堅如金石的東西;我們都太一廂情願,忘了人事無常,要留有一線餘地。
他和她這邊山盟海誓,那邊父母忙着和人家海誓山盟,幫他跟豪門盧氏之女定下了親事。盧姓、韋姓、裴姓,一直都是唐朝很有權勢的豪門世家。李益可能看到盧家有權有勢,盧家女溫柔賢良,心裡也活動了,就和盧氏結為夫妻。
于是整整一年過去了,霍小玉的擔憂終于變成了現實。任她望穿秋水,仍然不見李益的蹤影。霍小玉氣得精神恍惚,病倒于床。寫到這裡,大約人都會以為霍小玉會癡情重病而死。
這是沒錯的,然而霍小玉要僅僅是這樣千篇一律的柔弱,我想也不用在這兒細細地描摹細節了。大不了又是一個癡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這麼多年也着實看夠了。
後來李益來見她了,可惜是被長安城中一位黃衫俠客綁架來的。
見了李益,霍小玉又愛又恨,心知兩人已經是覆水難收。
小玉的決絕是女子中罕見的。
在臨終前,她緊握李益的手臂道:“我為女子,薄命如斯,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顔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绮羅弦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緻。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這話夠狠夠絕。
她再不說“今生已過也,願結來生緣”的話,隻是一路諒絕到底。
極愛翻成了極恨,似琵琶行的三疊——急管哀弦,逼得人透不過氣來。他和她之間正應了那詩的上半句: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裡佳期一夕休。
後來李益經常在精神恍惚間看到有男子模樣的人和盧氏來往,誤以為盧氏有私情,常常打罵盧氏。
《唐才子傳》中說他:“益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閑妻妾,過為苛酷,有散灰扃戶之談,時稱為‘妒癡尚書李十郎’。”這不奇怪,稍微有點人性良知的人,都會被這番索命論吓成神經衰弱的。
除非是完全狼心狗肺,可惜李益還沒那麼壞。
霍小玉因為絕色早夭,多被後人施以憐惜之意,李益卻因此掩了才名,成了十足的負心人形象。
雖然李益負心可惡,然而為此傷情而導緻心理變态,一生中再沒有快樂的日子,這種懲罰比死還嚴酷。我看他比因情而夭的霍小玉更可憐。
佛說人有三毒:貪,嗔,癡霍小玉的死,難說是死在李益的負心,還是她自己的心毒。如果說他們兩個人可憐,那這故事裡的另一個人——盧氏顯然就是無辜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起霍小玉自擇才郎,她一個養在深閨的女孩根本無權選擇自己的婚姻,隻有聽天由命的份,卻被無端牽進這場情殇裡飽受磨折。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看李益的詩句,覺得他應該是個有情的人。
我相信他是愛霍小玉的。
隻是因為世事侵襲,不能夠始終堅定,然而這一世的懲罰也夠了。
他送了她一命,她毀了他一生。
在指責李益負心的同時,誰能保證自己就堅如磐石?愛情本就該是你情我願,兩不相欠的清潔。彼此付出也不計較,怨恨也應能饒恕。我欣賞的是霍小玉的剛烈,而不是報複之心。
但這世間恩怨情仇如絲如繭,不知何日解了三毒,世人才得解脫?(部分來源于網絡)
别續備注——
《寫情》是李益創作的一首失戀詩。
此詩描寫主人公與喜歡的女子約會不至而感到失望、無奈,甚至絕望不已的心情。
詩中說,詩人望穿秋水,苦苦等待,奈何伊人爽約,于是失望之極,"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表現了失戀的痛苦之情。全詩語言簡練,以美景烘托和渲染愁情,用虛拟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詩境含蓄深邃,在唐代衆多描寫男女情事的小詩中别具一格,曆來為世人所傳誦。
李益(748-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家居鄭州(今屬河南)。公元769年登進士第,公元783年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遊燕趙。公元797年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公元800年南遊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佳作。公元820年後入朝,曆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左散騎常侍等職。
公元827年以禮部尚書緻仕。他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其邊塞詩雖不乏壯詞,但偏于感傷,主要抒寫邊地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不複有盛唐邊塞詩的豪邁樂觀情調。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律體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詩集》二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