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

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07:36:00

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接上一篇)其七、滿招損,謙受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人世間這一句台詞打動了我)1

最震撼人心靈的語句

(接上一篇)

其七、滿招損,謙受益

小時候,我在村小學讀書,成績還算可以。父親害怕我驕傲自滿,總是在我寫作業的時候,搬個凳子坐在旁邊,反複告誡我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并引用偉人的話教導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偉人的這句話,實際上就是《尚書·大禹谟》上所說的“滿招損、謙受益”的白話文版,意思是驕傲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謹慎能得到益處。

孔子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進一步強調要虛心向身邊的人求教,切不可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些名言曆代引用不辍,直到今天,還經常挂在人們的嘴邊。

那麼為人要謙虛的這個道理,《易經》上是否有體現呢?

《易經》第14卦是大有卦,離火在乾天之上,寓意太陽當空照耀,大地五谷豐登, 将大有收獲。《周易·易傳·序卦傳》上說:“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意思是說,有大收獲或大成就之人,深恐盈滿為災,所以必須要謙虛,才能保持長久。因此,大有卦之後是謙卦。

謙卦是《易經》中唯一一個六爻全吉的卦象。謙卦的卦辭是“亨,君子有終。”《彖傳上》解釋說,“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大概的意思是,天之道是雖貴為天上的日月,卻能向下賜予世間光明;地之道是雖卑為大地,卻能任勞任怨滋養萬物生長。天之道是讓盈滿者虧損讓謙虛者受益(即老子所說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地之道是讓盈滿者流入低下之處;鬼神則禍害自滿而福佑謙虛之人;人之道,最怕自滿而最喜謙虛。謙能使高居尊位者更有光彩,讓下處卑位者赢得尊重,這樣君子才能始終亨通。

可見,謙虛是傳統文化中做人的基本要求,甚至上升到美德的高度,它塑造了中國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性格。英國哲學家羅素在其1922年出版中的《中國問題》中描述中國人“習于謙和,脫俗不凡”。

然而,時代變了,人們對謙虛的理解産生了一些誤區,認為謙虛是客套與虛僞,是退縮與推诿;甚至是懦弱不自信的表現。那麼,該如何正确地理解謙虛?以下是我個人的觀點。

“謙虛”一詞由“謙”和“虛”二字組成。何謂謙?謙卦的《象傳》說,“地中有山,謙”。意思是謙卦的卦象是艮山在坤土之下,意為高山隐藏于地表之下,象征高才美德藏于心而不外露,所以稱作謙。正如宋曉峰那句名言所講,“成熟的麥穗腦袋是耷(注意拉長音)拉的!” 俗稱不顯山不露水,深藏功與名,有如掃地僧。何謂虛?虛就是心中不自滿,有空間,也可以理解為“空杯心态”。

插圖丨FREEPIK

可見,謙虛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外在表現不顯山不露水,深藏不露;内在追求不自滿不驕傲,空杯心态。謙虛絕不是虛僞或退縮。謙虛與正确認識自己的能力,勇于擔當、敢于挑戰并不矛盾,決不能把謙虛當作推卸責任的借口!

其八、曲成萬物

《周易·易傳·系辭上》中有一句話叫做“曲成萬物而不遺”。南懷瑾先生在《老子他說》這本書中對這句話的解讀是,宇宙萬物,大到星系結構,小到細胞粒子,都是曲線的,沒有一樣事物是直線的,所以叫做“曲成萬物”。我們認知世界,了解自然規律,就是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因此,人類認知世界、與人相處、謀事做事的行為方式也要“曲成”,老子稱之為“曲則全”。

經過自己的深思與體悟之後,我認為 “事物的準确認識”、“事物的發展過程”以及“說話辦事的方式”都可以應用這個道理。

第一,事物的準确認識。比如談朋友處對象,找工作招員工,不能僅靠表面直接的了解,更不能隻靠直覺,而是要全時空、多角度的調查和研判。何謂全時空,就是不僅要了解當前,還要了解過去和未來。了解過去就是背景調查,了解未來就是願景展望。何謂多角度,就是了解來自不同維度的評價或面對不同情形時如逆境、極端狀态的反應等等。如此說來,所謂一見鐘情,多半并不靠譜,有句話說,“因吸引而相愛,因了解而分手”不無道理。

第二,事物的發展過程。大到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演進,小到一個人的成長進步,或具體目标的實現過程,如求學,婚戀,事業等,都是千溝萬壑、迂回曲折的,而不是一帆風順、毫無波瀾的。有句話說,“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的直線說明你挂了。”

這一點,在《易經》上也有體現,泰卦的九三爻辭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複”,凡事沒有始終平直而不遇險阻的,沒有始終往前而不遇反複的。有了這樣的認識,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頑強的、奮發的精神,不要被艱難險阻吓到,要麼攻克,要麼繞過。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

第三,說話辦事的方式。《孫子兵法·軍争篇》上說,“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意即用兵打仗,要根據具體情況,以表面上看起來迂回曲折的途徑,達到直接有效的目的,化不利為有利。同樣,我們平時說話辦事,為了達成想要的目标,要動腦筋、想辦法,用智慧的、藝術化的方式來處理,而并非直來直去。

馮夢龍在其編纂的《智囊》中,記錄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以迂為直”的故事:先主時天旱,禁私釀。吏于人家索得釀具,欲論罰。簡雍與先主遊,見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何以知之?”對曰:“彼有其具!”先主大笑而止。

其九、大道至簡

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最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這就是“大道至簡”的含義。類似的描述還有“真理總是樸素的”。

經過我反複的查找,我發現“大道至簡” 這個詞語并非出自先秦典籍,而是後世的學者對前人思想的總結。

為什麼要大道至簡?比起卷帙浩繁,我們的大腦其實更喜歡微言大義。《周易·易傳·系辭上》中有一段經典的論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大概的意思是:乾是以顯而易見的方式被認知,坤是以簡單明了的方法起作用。顯而易見你就容易明白,簡單明了你就容易遵從。容易明白才能産生親近,容易遵從才能做出成績。有親近關系才能長久,有成績事業才能越大。能夠長久說明你擁有賢人一般的德行,能夠做大說明你開創了賢人一般的事業。天下的道理都是因為其平易和簡單才被掌握。掌握天下的道理,那成功就在其中了。

可見,“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簡單才更容易領悟,簡單才能高效執行,才能令行禁止、使命必達。如此以來,簡單就更有力量,更勝一籌。官渡之戰之前,曹操面對強大的對手袁紹,心裡也沒底。謀士郭嘉提出“十勝論”,第一條就是:“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

如何才能大道至簡?要言不煩,表述要簡單不啰嗦,不能故弄玄虛,把一些淺顯的道理說得晦澀難懂。什麼是高人?高人就是能一句話把事情說清楚的人。馬雲曾說:“員工辭職,要麼是錢給少了,要麼是心委屈了。”

雖說大道至簡,但尋找大道的過程卻無法“簡”,它需要一個過程。大詩人白居易有一個“老妪解詩”的典故: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妪解之。問曰:“解否?”妪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

大道至簡,是經曆複雜之後的簡練,是洞悉繁複背後的本質。孟子曰:“博學而詳說之,将以反說約也”。意思是說,大道至簡的前提是自己先博學,厚積薄發,才能總結概括出最核心的道理。

其十、卦終未濟

周文王所推演的《周易》六十四卦中,最後兩卦是第63卦的既濟卦和第64卦的未濟卦。《菜根譚》上将其總結為一個成語,叫做“卦終未濟”。“既濟”象征完成、成功,“未濟”象征未完成,未成功。為什麼代表着“完成”的既濟卦不是最後一卦,反而是代表着“未完成”的未濟卦才是最後一卦?我們從中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發?

啟發一、進取,永不止步

第63卦是既濟卦,表示這一個周期已經結束了。第64卦是未濟卦,表示下一個周期又開始了。既濟完成了一個循環,未濟又開啟了另外一個循環,天道循環,以至無窮無盡。老子将之總結為“周行而不殆”,周而複始,永不衰竭。

人生就是如此,一個階段的終點,恰是下一個階段的起點;下一個階段的終點,又是下下一個階段的起點。日升月落,草長莺飛,生活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循環中螺旋上升和前進。

曾仕強先生在《易經的奧秘》中說:“當一件事情完成的時候,也就預示着又有了新的開始,依然是沒有完成,這才是《易經》的道理。當你把一篇文章寫完的時候,你就要知道又要開始寫下一篇了;當你把這頓飯煮好了,你就要知道很快會被吃光,你又要重新去煮下一頓了。”

未濟卦提醒人們,對事業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人生沒有絕對的成功。即使一時的成功,也不過隻是針對一個階段而言,不可因階段性的成功而固步自封,而應當将每一次的成功或勝利當作新的起點和開始,奮發進取,永不停息。

這也是為什麼人這輩子,總是忙忙碌碌,這正是天道的規律,如同小草,隻要活着,總是在努力生長。

啟發二、缺憾,才是人生

清代詩人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未濟終焉心缥缈,百事翻從缺陷好。”為什麼詩人會從《易經》最後一卦“未濟卦”中得到“百事翻從缺陷好”這個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知,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循環往複、無窮無盡的。也就是說,事物總是處在永恒的運動、發展和變化之中,這充分反映了宇宙間萬事萬物變化無窮的自然規律,說明了事物并無完美的狀态,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故而,《序卦傳》中這樣說:“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意思是說,事物無法追求極緻,達到窮盡的地步,所以設置了未濟卦為終卦。“未濟”表示未完成、未成功,即存在着缺陷與不足。

如此,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既濟卦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偶然的、短暫的完美階段,未濟卦則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的、長期的缺憾階段。當你覺得已經很成功很完美的時候,随着時間的推移,你又會發現新的問題。

如同談對象,剛開始時你覺得遇到對的人了,太完美了,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些缺點或毛病也自然會慢慢地被發現。如果不是不可接受的原則性的問題,可以繼續相處,婚姻本就是0.5 0.5=1,而不是1 1=2,這是顯而易見的。

插圖丨FREEPIK

可見,有缺憾才是常态,不完美才是人生。如同蘇轼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是古人早已悟透的人生大智慧。《呂氏春秋》中說:“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意思是說,一尺長度的木頭必定會有節痕,一寸見方的美玉也必定會有瑕疵。

所以,凡事,先完成,再完美,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夠做的盡善盡美,否則你可能永遠都無法完成。我一直認為,這是摩羯座、A型血的我存在的最大問題。比如,我開發PPT課程,整整花了三年時間,而企業文化課程,也蹉跎了三年了還未完成。

因此,縱使人們都向往完美,追求完美,但是卻不能苛求完美。熱播電視劇《人世間》中有一句台詞說的就是這個理:“我這個人啊,做事追求完美,但隻要自己盡了全力,就能心平氣和、問心無愧地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插圖丨電視劇《人世間》

這也正是俗語所說的,“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對自己來說,凡事若能盡心盡力,也就無愧于心、無怨無悔了。對别人來說,要能夠容人之短,不能求全責備。多一些包容,就會少一些紛争。

學會接受不完美,是一個人成熟的标志。小時候,接受不完美的父母;長大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成家後,接受不完美的伴侶;撫育後,接受不完美的子女。如此,對于人生中的不如意,自然也就能泰然處之了。

啟發三、别等,想到就做

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總在等待絕對的一切就緒,那我們将永遠無法開始”。據說這句話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但我尚沒有找到準确的出處,姑且先引用之。

很多人似乎都有這樣的習慣,開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希望把所需要的條件都準備好再開始行動。“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并不否認,做适當的準備,是有必要的。

但如果非得要等到萬事俱備了才去行動,可能永遠都無法開始。因為這世間根本就不存在“萬事俱備”的狀态。人生總是忙忙碌碌,不斷有新的問題和新的狀況産生,似乎永遠焦頭爛額,永遠不夠滿意。于是,有些人往往就在等待完美中耗盡了他永遠無法完美的一生。

生活從來就是一地雞毛,再好的計劃也可能會不了了之。曾仕強教授在《胡雪岩的啟示》視頻講座中,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每一個人的結局都是一個樣的,完全沒有不同。四個字就講完了,不了了之。你再偉大的科學家不了了之,賺再多的錢不了了之,當再大的官也不過不了了之。這什麼意思?沒有一個人能夠把所有事情做完然後才死掉,隻要你活着,就永遠有事情,一個接一個,忙不完,最後都是算了,走了。

所以,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想要準備好了再做,不過是給自己一個拖延的借口,給自己的懶惰找個理由。

正确的做法是,有些事情,想到了就立即去做,邊做邊準備,邊做邊完善,先完成,再完美。就如同寫文章,你可能覺得自己一點思路都沒有,但是,動筆就是了。可能下筆之後,靈感就來了,可能寫着寫着,就文思泉湧了!

當然,立即行動并不代表盲目行動,不追求萬事俱備,并不代表什麼準備都不做。但切不可裹足不前,一直等待。想做的時候就立即去做,此刻,就是最好的開始。

本期參考資料:

1.《鄉村愛情故事》

2.《中國問題》,羅素著,田瑞雪譯,2019年9月第1版

3.《孫子兵法·軍争篇》

4.《阿裡巴巴管理法》,戚風編著

5.《菜根譚》,洪應明

6.《易經的奧秘》,曾仕強

7.《己亥雜詩》,龔自珍

8.《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轼

9.《呂氏春秋·覽·離俗覽》,呂不韋等

10.《人世間》電視劇第56集

11.《胡雪岩的啟示》百家講壇視頻講座,曾仕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