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山水一芳華,一季風景一清歡。
這是個令人心醉的季節,行走時有碧荷生香,寂靜處有竹風穿庭。
塵世的風景,迷了流轉的眼眸。
坐在時光的長廊裡,盈一袖清風,枕一簾煙雨。
“荷香着衣不去,竹色映水遙來”,炎炎夏日,讀讀這三首古詩,在潋滟的波光裡,細品歲月清歡。
1.明代·胡奎《夏日書事 其一》
袅袅涼風度竹枝,卷荷翻雨落盆池。
疏簾小簟清如水,正是南窗夢覺時。
胡奎是元末明初的學者,具體生卒年不詳,史書中也少見關于他的記載。
隻知他在儒學方面頗有造詣,明初時響應朝廷征召,入甯王府任教授。
他留下來的作品倒是不少,隻是少有精品,故而名聲不顯。
這首《夏日書事》通過描繪夏日雨後的風景,營造了一種極其清爽的氛圍,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詩歌開頭便推出了一幅風動竹林的清幽畫面。
最值得玩味的是“袅袅”這一疊詞,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将風之溫柔清涼寫到了極緻,奠定了全文的意境氛圍。
接着的第二句,詩人将鏡頭轉向了池塘裡的荷花。
這裡的“卷”字用得最好,不僅寫雨,也是間接寫風。
最後兩句畫面由室外轉入室内。
微風輕拂疏簾,竹制的席子清涼如水,詩人在南窗下酣眠醒來,覺得惬意極了。
整首詩來看,從室外寫到室内,描繪了一幅清涼而悠閑的夏日圖景,令人心馳神往。
季節的風,拂過一片翠竹;季節的雨,滴落一池荷花。
倚欄聽風,臨水賞荷,南窗午睡,炎炎時光,淡淡而過。
2.宋代·司馬光《陪張龍圖南湖暑飲二首·其一》
紅旆萦林卻轉,瓊筵就水重開。
荷香着衣不去,竹色映水遙來。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由他主編的《資治通鑒》對後世影響極大,曆來廣受贊揚。
而除了史學,他在經學、書法,還有詩詞創作方面,皆有所成,隻是不如史學那般引人注目罷了。
這首詩是他陪嶽父張薦夏日遊湖時所寫,通過描寫宴會的場面,湖上的風景,烘托了賓主盡意的歡樂氛圍。
詩歌開頭便描繪了一幅紅旗飄揚的畫面,奠定了全詩熱鬧而歡樂的基調。
這裡的“林”與“水”相呼應,說明宴會的地點依山傍水,環境之清幽由此可見。
最妙的還是後兩句:荷香如粘人的孩子一樣,一直纏繞着衆人,怎麼拂也拂不去;而竹色也不甘寂寞,映水而來。
詩人此處運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荷香浮動,波光潋滟,竹影搖曳的畫面,描繪得宛在目前,令人沉醉不已。
穿過流年煙霞,走過雲水生涯。
在夏日清涼的景緻裡,攜一縷荷香,染一抹竹色。
陌上流年,浮世清歡,心之若素,香自滿懷。
3.宋代·徐僑《夏日即事》
桃藤下上蟻行暑,竹影浮沉龜蔭涼。
步緩幽塘成小立,清風微度藕花香。
徐僑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曾師從朱熹。
淳熙年間進士及第,曾輾轉各地為官,也曾一度還朝任職,後來因為得罪權臣史彌遠,遭彈劾,索性解印辭職,回鄉講學。
晚年時又複出,出任國子監祭酒,深受宋理宗器重。
他流傳下來的詩歌多描寫山水風景,抒發閑情雅緻,這首《夏日即事》便很能體現他的詩風。
詩歌首句通過桃藤上下行進的螞蟻,來點出“暑熱”,照應了标題。
而第二句又通過描寫搖曳浮沉的竹影,來烘托竹林樹蔭的清涼。
有了竹影龜蔭的鋪墊,才有第三句的“步緩幽塘成小立”。
這裡的“幽”字最值得玩味,既與上一句的“涼”相呼應,進一步渲染環境之清涼幽靜,又為最後一句張本。
詩人站在池塘邊上感受到了什麼呢?
清風拂面,空氣中彌漫着淡淡的荷香。
全詩到此結束,卻給人留下了一種荷香袅袅,不絕如縷的感覺,令人回味無窮。
荷香浮野渚,清風動滿林。
在季節的畫卷上,輕攏一襲花香,熏染一場煙火流年;
漫随一縷竹風,潑墨一段歲月靜好。
落落荷風,淡淡竹影;歲月安暖,夏深日長。
總有一段時光,洗盡了鉛華,淡漠了悲喜。
攜一縷詩心,行走在盛夏的光陰裡,眉間盛滿歡喜,心上結滿閑情。
碧荷生香,竹風穿庭,三首古詩,漫閱盛夏風景,細品歲月清歡。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