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話,讓我緊張十八萬次。”
“和不熟的同學一起走,腳都能在路上摳出一座芭比夢想豪宅。”
“盡管人類是社群動物,我也不介意逆天而行!”
……
以上的社恐發言,正在閱讀的你,感同身受嗎?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大學生開展了關于“社交恐懼”的問卷調查,共回收來自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80.22%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輕微“社恐”;6.90%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有比較嚴重的“社恐”;0.64%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有嚴重的“社恐”,被醫學上确診為社交恐懼症。
社恐,全稱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主要症狀包括為害怕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擡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回避社交等。
為了解重慶大學學生的社交情況,我們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與線下訪談,驚訝地發現在五百多個受訪者裡,6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社恐”。49%的同學認為,比起線下面對面交朋友,自己僅願意通過線上的方式交朋友。
日常社恐=不正常?錯!
在醫學釋義裡,“社恐”指一種特定的精神病症,是一種非正常的病态心理。但在社交媒體時代,它已超出了醫學範疇并不同于病症的概念,而是指社交活動中的特殊表現。
是真的時刻恐懼社交,還是僅對一些特定場合或時期比較敏感?“社恐”并不等于不正常。
出于性格因素、所處環境、經曆事件、感受壓力等原因,人們漸漸變得怠于、懶于與人社交,由此成為了日常所說的“社恐”。類似成因促成的社恐心理本來就與精神病學上的社恐病有着根本差異。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在社交中的積極性調動程度是有差異的。當興趣點沒有被戳中、積極性沒有被調動起來時,“社牛”有可能也表現得像“社恐”一樣。
勇敢些,大家都等着擁抱“社恐”的你!
2021級美視電影學院的姚昕濤同學認為,“社恐”人普遍具有很低調、清醒、考慮周全的優點。接受采訪的詹雅琪和楊婧同學則覺得“更想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比擅長展示自己的人相處起來更有趣、可愛”。
對于苦惱于社恐心理并渴望尋求改變的“社恐”群體,受訪同學紛紛送上了自己的鼓勵與建議。
該拿什麼克服你?我的社恐!
敲黑闆劃重點,兩步,讓你告别社恐!
第一,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别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你身上。“社恐”群體一般都能感到“聚光燈理論”,認為周圍人都在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從而緊張得手腳冰涼。但實則不然,不要讓莫須有的緊張壓垮你!
第二,系統脫敏法。通俗來講,這種辦法是調整認知,一步一步慢慢将自己置于令人感到不适的社交環境,通過踏出舒适圈,逐步提高自己的适應能力。“社恐”不全是壞事。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沉下心來,做好自己,又有何不可?
吵鬧是人間,沉寂亦是人間。
文字:盛晨曦、俞忱辰
圖片:俞忱辰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青年報官微 卷卷漫畫《“社恐青年”社交指南(完整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